葉淦康,張應洪,彭 琪,李文瑞
?
手足口病診斷中腸道病毒71型核酸與抗體檢測的應用意義探究
葉淦康,張應洪,彭琪,李文瑞
目的研究探討腸道病毒71型(EV-71)核酸和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手足口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已確診為手足口病患者1036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進行EV-71核酸與抗體檢測,計算單獨行EV-71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的陽性率及聯(lián)合檢測的總符合率。同時,對兩種檢測方法的一致性進行分析,判斷其吻合程度。結果1036例手足口病患兒單獨行EV-71核酸檢測和單獨行抗體檢測的陽性率分別為72.9%和72.5%,兩種方法診斷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4,P>0.05)。其中,兩者全陽性的比例為69.6%,全陰性的比例為24.2%。EV-71抗體核酸檢測與EV-71抗體檢測的總符合率為93.8%(972/1036),對其進行一致性分析(Kappa=0.98,P<0.01),提示兩種方法具有較高吻合性。結論EV-71核酸和抗體都是臨床診斷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聯(lián)合檢測可發(fā)揮互補優(yōu)勢,降低早期漏診率,為患兒后續(xù)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
手足口??;腸道病毒71型;核酸;抗體;聯(lián)合檢測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科急性傳染性疾病,患兒多出現(xiàn)發(fā)熱、手足口部皰疹等臨床癥狀[1]。部分患兒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還會出現(xiàn)肺部水腫、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可導致患兒死亡。研究顯示,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對引起感染的腸道病毒進行早期檢測對于患者的治療、預后改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036例手足口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腸道病毒71型(EV-71)核酸和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手足口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103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的患兒均符合《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中規(guī)定的診斷標準[2],并經(jīng)臨床其他相關診斷確診。1036例手足口病患兒中,男682例,女354例;年齡0.5~11(2.1±1.5)歲?;純壕鶠榧毙云鸩?,并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發(fā)熱、皰疹(皰疹的分布位置可位于口腔粘膜、手部、足部、臀部等,部分患兒在皰疹的周圍還會有炎性紅暈表現(xiàn),皰疹內有少量液體)、食欲不振、咳嗽、流涕等癥狀。極少數(shù)患兒只有皰疹或皮疹表現(xiàn),不伴發(fā)熱癥狀。
1.2方法分別對患兒進行EV-71核酸與抗體檢測。
EV-71核酸檢測:在發(fā)病早期和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患兒的糞便標本;采集后暫存于4℃冰箱,48 h內冷鏈轉運至檢驗科進行處理、分裝。采用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EV71-RNA檢測試劑盒,以RT-PCR方法進行檢測,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
EV-71 抗體檢測:清晨空腹采集患兒的靜脈血3 ml,經(jīng)離心(轉速3000 r/min,時間10 min)分離后獲得血清標本,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待檢。采用免疫層析法(ICA)對EV71-IgM抗體進行檢測,檢測試劑盒來源于上海金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患兒的標本置于樣本處理管中,加入0.2 mol/L的鹽酸7滴,混合均勻后,將3~4滴混懸液加入到加樣孔中,觀察試紙條的檢測區(qū)(T區(qū))與對照區(qū)(C區(qū))是否有紅線出現(xiàn),C區(qū)和T區(qū)同時出現(xiàn)紅線為陽性,只有C區(qū)有紅線出現(xiàn)為陰性,C區(qū)未見紅線出現(xiàn)為無效,需重新進行檢測。
1.3觀察指標計算單獨行EV-71核酸檢測、EV-71 抗體檢測的陽性率及聯(lián)合檢測的總符合率。同時,對兩種檢測方法的一致性進行分析,判斷其吻合程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定性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
1036例手足口病患兒單獨行EV-71核酸檢測和單獨行EV-71抗體檢測的結果,見表1。EV-71型核酸檢測陽性率為72.9%(755/1036),EV-71抗體檢測陽性率為72.5%(751/1036);兩種方法診斷腸道病毒的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4,P>0.05)。其中,兩者全陽性的比例為69.6%,全陰性的比例為24.2%。EV-71核酸檢測與EV-71抗體檢測的總符合率為93.8%(972/1036)。對其進行一致性分析(Kappa=0.98,P<0.01),提示兩種方法具有較高的吻合性。
表1 腸道病毒71型核酸和抗體檢測診斷手足口病結果 [例(%)]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較多,包括柯薩奇病毒A4、5、9、10、16型、柯薩奇病毒B 2、5型及腸道病毒71型等多種,最常見的當屬EV-71和柯薩奇病毒A16型,二者均為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成員[3]。而EV-71感染更被認為是導致手足口病患兒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可以通過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等多種形式實現(xiàn)感染,且傳染性較強,能在短時間內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4]。需要注意的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同,雖然其臨床癥狀相近,鑒別困難,但治療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通過實驗室方法進行正確判斷方可為患兒的治療提供最可靠的依據(jù)[5]。雖然傳統(tǒng)的病原學檢查依然是目前臨床上確診手足口病的金標準,但是考慮到其檢測周期相對較長,且對實驗設備、檢測技術等要求較高,在臨床檢測中并未得到普及和推廣。目前,臨床診斷手足口病感染病毒的實驗室方法包括:血清學抗體檢測、中和抗體檢測、RT-PCR核酸檢測、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免疫組化法檢測以及病毒分離等,而血清學抗體檢測與核酸檢測具有操作簡便易行、標本可批量處理等的優(yōu)點,在臨床上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6]。
本文1036例來自門診或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兒均通過RT-PCR法和免疫層析法對EV-71核酸與抗體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其檢測陽性率分別為72.9%和72.5%,差異較小,對其進行一致性分析,也顯示兩種方法具有較高的吻合性,提示通過腸道病毒核酸和抗體檢測都是臨床診斷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EV-71的核酸檢測可以通過RT-PCR技術對其基因的表達情況進行定性及定量檢測,判斷EV-71是否存在及其存在量,其缺點在于檢測過程中會出現(xiàn)較高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而在EV-71的血清學抗體檢測過程中,常用酶聯(lián)免疫法和免疫層析法。曹珂等[7]的研究顯示,免疫層析法診斷EV71-IgM抗體的陽性率(50.4%)高于酶聯(lián)免疫法(25.6%),這與患兒的標本采集時間有關。潘錦華等[8]的研究顯示,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對EV71-IgM抗體進行檢測時,其檢測陽性率可隨入院時間的延長而增加,至發(fā)病的第5天,達到最大值;而在發(fā)病早期,通過免疫層析法檢測可以通過色帶的辨別對檢測結果進行判斷。本文通過免疫層析法診斷EV71-IgM抗體的陽性率也達到72.5%,與PT-PCR的陽性率72.9%接近。
本文還對EV-71核酸和抗體檢測的總符合率進行了計算,可以達到93.8%,高于王瑜[9]88.4%的檢測結果,但與彭蘭芬等[10]的研究結果比較相近(聯(lián)合檢測腸道病毒核酸和抗體的總符合率為81.7%)。這可能與患兒的選擇、樣本量大小不同等有一定的關系。彭蘭芬等的研究中還對血清學抗體檢測陽性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學抗體陽性的患者多在皮疹出現(xiàn)后3 d左右入院治療,只有極少數(shù)患者為重癥急診入院。由于患者抗體產(chǎn)生多在手足口病皮疹出現(xiàn)后的2 d以上,重癥急診患者在行血清抗體檢測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假陰性的情況出現(xiàn),這時需結合其臨床表現(xiàn)(如高熱、手腳不受控制的抖動等)進行判斷。為改善單純依靠IgM抗體檢測存在的局限性,在患者患病早期階段或者免疫功能比較低下的情況時,聯(lián)合進行病毒RNA檢測可以減少漏診的發(fā)生。本文研究的核酸和抗體聯(lián)合檢測可以充分發(fā)揮互補優(yōu)勢,為患兒的后續(xù)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頗具臨床應用價值。
[1]余鵬博,馬超鋒,關路媛,等.腸道病毒EV71感染后標志物變化特點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1):40-43.
[2]黃建國,吳立文,駱志輝,等.手足口病腸道病毒EV71和CoxA16感染的檢測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3):328-329.
[3]杜陽光,楊晉川,晏嘉璐,等.血清中EV71型IgM抗體檢測對手足口病診斷的意義[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10):1574-1575.
[4]商新梅,商慧,周安仁,等.982 例手足口病患者EV71-IgM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9):1169-1171.
[5]李金明,熊德琴,齊曉彤,等.實時熒光定量PCR在手足口病病原體檢測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2):129-130.
[6]杜昆.不同方法檢測腸道病毒71型Ig-M抗體在手足口病診斷中的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3):328-330.
[7]曹珂,劉會彩.兩種方法用于手足口病早期患兒抗EV71-IgM抗體檢測價值比較[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5,13(4) :43-45.
[8]潘錦華,羅建輝,楊國清,等.腸道病毒 71 型 IgM 抗體在手足口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5,33(1):72-74.
[9]王瑜.聯(lián)合檢測手足口病腸道病毒71型RNA及IgM結果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4,35(9):31-34.
[10]彭蘭芬,張少豐,付文金,等.腸病毒EV71_IgM抗體與核酸檢測在手足口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1,11(3):274-276.
(2016-02-28收稿2016-05-16修回)
(本文編輯孫雙田)
廣東省東莞市社會科技發(fā)展項目(編號:2014108101028)
523325廣東省東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張應洪,E-mail:1193637176@qq.com
[中國圖書資料分類號]R 512.5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