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解讀元圣周公 傳承華夏文明

    2016-08-27 03:15:49姬傳東
    關鍵詞:周公禮樂文化

    □姬傳東

    解讀元圣周公 傳承華夏文明

    □姬傳東

    周公像

    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是《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qū)的指導意見》的“戰(zhàn)略定位”之一。在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過程中,無論從華夏文明的源流還是從當代價值來看,深度解讀元圣周公姬旦,特別是如何傳承周公禮樂文化,都應該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周公禮樂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內容

    華夏文明的內容極為豐富,元圣周公締造的禮樂文化當是其中的核心內容。

    禮樂文化的起源與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過程密切相關。周公經過對夏商禮樂文化損益而締造的禮樂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完備的文化形態(tài)。周公是禮樂文化最重要的創(chuàng)造者,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初基。周公制禮以明尊卑秩序,作樂以感化教民。周公設定的禮樂制度對周室王天下而臣諸侯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西周社會的穩(wěn)定和繁榮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來,中國社會從政治、軍事等國家大政,一直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種規(guī)范和制度,多是從周禮中繼承和演變而來。清代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中評價:“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大有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睆闹袊幕慕嵌瓤?,周公制禮作樂,借鑒于夏商二代,有所選擇,有所發(fā)展,把夏、商、周三代禮樂文化推向了頂峰。所以孔子由衷地贊嘆:“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倍Y樂文化直接孕育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則于西漢武帝時代一躍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如果我們把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史分成前后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兩千多年,就可以說,周公是前一個兩千多年間禮樂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是后一個兩千多年間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庸》說:“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制禮作樂焉?!痹谖髦?,只有文、武二王和周公具備這樣的條件。文王和武王,雖然具備制禮作樂的位和德,卻功未成治未定,所以,這一歷史重任只能由周公承擔。后代的禮樂淵藪(sǒu)由此奠定。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在《禮樂人生》中說:“周公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周公制禮作樂,使得中國社會從崇尚鬼神的時代解放出來,這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意義最為深遠的一次變革,這原本是史學界多數學者的一個共識。”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向奎在《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中說:“沒有周公便沒有武王滅殷后的一統天下;沒有周公便不會有傳世的禮樂文明;沒有周公便沒有儒家;沒有儒家中國的傳統文明可能是另外一種精神狀態(tài)。”臺灣學者王光祈在《歷代樂官制度試析》中說:“中國的民族文化,便是中國古代的禮樂。由這種禮樂,以養(yǎng)成中華民族的根本思想?!睆B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奠基者》中說:“周,是中華文明的‘定音鼓’。周人,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薄爸芄_實是文化始祖”。

    周公為什么要制禮作樂?一是周公從夏商衰亡的教訓中得到啟示;二是周公出于對傳統天命觀的修正;三是“德”需要具體化、規(guī)范化、形象化。周公是周王朝奪取政權的重要參與者和核心領導者之一,是周王朝鞏固和發(fā)展政權的總設計師并曾是最高統治者,是中國大一統版圖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周公總結夏商衰亡的教訓,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是夏商末王缺德,這在《尚書》中的《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多士》《無逸》《立政》等諸誥中多有明確表述。而“德”的具體化、形象化是禮樂,這當是周公制禮作樂的出發(fā)點、歸宿點。

    在中國歷史上,周公第一次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了“明德慎罰”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一次全面提出了 “父愛子孝兄友弟恭”的倫理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和”的理論,第一次全面制定禮樂……周公是在中國歷史上首創(chuàng)并自覺從事意識形態(tài)生產的第一人。周公在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造的第一還有很多,比如制定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十二個時辰制,等等。周公的思想理論和禮樂文化,對后世的老子、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鬼谷子等儒家、法家、道家、縱橫家,以及歷朝歷代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絕無僅有的一脈相承的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周公思想文化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之根、之母、之源頭,又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還影響到東亞、西亞和南亞甚至全世界。至今,我們每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都滲透著周公的影響,打下了周公思想文化的深深烙印。

    周公的禮樂文化是一種制度文化,它的基本特點是,以禮為社會秩序的基礎和核心,明貴賤,辨等級,正名分,一切人和事都要遵循禮的規(guī)范和準則。

    周公“制禮作樂”的具體內容,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認為,同商代相比,周人的制度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喪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二曰廟數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數者,皆周之所以綱紀天下。其旨則在納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團體,周公制作之本意,實在于此?!敝芄频亩Y樂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國家、社會和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樂,通常與禮相配合,“禮”的主要內容有幾個方面:

    “禮”規(guī)定了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其中的“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從漢代到清代,各朝禮典都按照這一體系來制定。

    “禮”規(guī)定了各種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包括分封制、嫡長子制、嚴密的宗法制、等級官制,以及許多禮制,包括倫理道德規(guī)范等。它確定了以維護、鞏固上下貴賤宗法等級關系為目的,以親親、尊尊為核心內容的等級制度格局?!岸Y”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極其重要的作用?!抖Y記·曲禮上》中說得非常清楚:“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睕]有禮就無法成就。教育民眾,端正風俗,沒有禮就不能完備。紛爭辨訟,沒有禮就不能判別是非。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的名分,是倫理的基礎,沒有禮就無法確定。班朝治軍,居官執(zhí)法,沒有禮就沒有威嚴的氣象。祭神敬祖等,沒有禮就無法誠敬莊嚴。一言以蔽之,沒有禮就做不好任何事情。

    禮樂是配套使用的。西周時舉行各種隆重的儀式都要配以各種不同的樂舞,這就是“作樂”的內容。如周代“六舞”(又稱“六樂”)中的《云門》《大夏》等都可能經過周公的加工整理。古書說:“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蕩人之邪、存人之正性?!薄皹贰笔恰岸Y”的配套儀式,舞樂的規(guī)模必須同享受的等級保持一致,如天子的舞隊用八佾(音:yì,古代樂舞的行列,一行八人為一佾,八佾即六十四人),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士二佾。

    周公制禮作樂首開中華文化禮儀系統之先河。樂舞動作、曲調和詞意,都承當著一定的社會倫理道德表現形式,是一種理性秩序規(guī)范原則的表現。這些規(guī)范后來演變成中國古代社會公共行為規(guī)范的“禮”,也有一部分比較固定地與強制或懲罰聯系在一起,演變成了法律。幾千年中華文化,傳承著這個禮儀,不斷發(fā)揚光大,使中國成為世界禮儀之邦。中國后來的幼兒啟蒙讀本《三字經》說:“我周公,作周禮?!?/p>

    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是處理等級社會上下、貴賤之間的人際關系的倫理規(guī)范,對鞏固周王朝發(fā)揮了重大作用。成王、康王之時,天下安寧,40年不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更重要的是,正如不少學者已經指出的那樣,制禮作樂奠定了儒家學說的初基。

    周公“制禮作樂”帶來了社會的穩(wěn)定?!岸Y崩樂壞”必然帶來社會的動亂。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禮是“修、齊、治、平”的大經大法。天人關系屬于禮,國家典制屬于禮。禮治法治在“交鋒”中決出主次,占了上風?!岸Y”字蘊含多種人文精神元素:禮主敬,禮主博愛,禮節(jié)人情,禮樂兼修,禮尚往來。

    二、元圣周公是踐行華夏文明的典范

    元圣周公是忠君、勤政、愛民的榜樣,是歷朝歷代帝王、丞相的楷模,是踐行華夏文明的典范,其優(yōu)良品德主要表現在:

    一是忠。對文王、武王忠心不二,兢兢業(yè)業(yè),萬死不辭;對幼年成王全力扶持,毫不懈?。贿€政以后仍時刻關注著國家局勢,以臣事之;對周王朝大業(yè)忠心耿耿,死而后已。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丞相如諸葛亮、文天祥等,人民總理周恩來等,都以周公為榜樣。

    二是孝。周公羑里救父為孝,興兵伐紂為父報仇為孝,完成了祖父、父親和兄長未竟的事業(yè),建立、鞏固和發(fā)展了周王朝政權更是大孝。

    三是信。周公不僅對消滅昏庸的商紂王、建立周王朝抱有堅定的信念和信心,而且一生堅守對父兄的鄭重承諾,對殷商王朝遺老的鄭重承諾,對周朝貴族的鄭重承諾,而最重要的是堅守了對成王的鄭重承諾。在周成王成年以后,周公不戀權位,及時還政,把一個好端端的國家政權交給自己的侄子,這與那些父子、兄弟為爭權奪利而相互殘殺的人相比,有天壤之別。周公可以說是講信用的典范。

    四是仁。周公對周王室宗親給予封地為仁,對殷商王朝罪臣遺民和平民奴隸不亂殺無辜為仁,對平民百姓分給土地、固定婚姻家庭為仁。

    五是義。周公對殷商皇親國戚不斬盡殺絕為義,對殷商頑民不滅絕處理為義,對殷商遺民和各部族給予妥善安置為義。

    六是勤。周公吐哺握發(fā),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七是禮。周公制禮,禮賢下士,事必躬行,尊賢任能,謙恭謹慎。

    八是智。周公聰明過人,智慧超群,在孟津會盟、牧野決戰(zhàn)、平武庚、“三監(jiān)”叛亂和南征、東征、西討中,都充分展現了他的大智慧、大謀略。

    周公輔成王插畫

    九是勇。周公一生智勇雙全、敢作敢為、臨危不懼、勇猛直前,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惡戰(zhàn)中,都一馬當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十是博。周公勤于學習,苦于鉆研,多才多藝,既博又專,三千多年前就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音樂、教育等方面創(chuàng)造了數十個第一,是中國第一代名相,第一個先孔子而圣,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圣賢。所以,被后代尊稱周公為“元圣”“文憲王”“褒德王”。

    三、元圣周公是中華姓氏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始祖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qū)的指導意見》要求:挖掘中華姓氏資源,“充分保護和科學利用全球華人根親文化資源”。周公是中華姓氏歷史上的一位重要始祖。周朝不僅是歷史上較為長久的朝代,也是產生姓氏最多的朝代,其主要原因是“封建多氏”。而周公完善了封建制,他親自代周成王在洛陽周明堂封建的諸侯國至少有71個,這71個諸侯國繁衍的姓氏數以千計,當今人口姓氏排名在前100位的占十之五六,諸如:王、陳、楊、吳、周 、孫、朱、胡、何、梁、宋、唐、馮、曹、蔡、潘、田、于、 蔣、杜、蘇、魏、程、呂、沈、崔、譚、廖、范、汪、陸、石、戴、賈、韋、邱、侯、孟、秦、江、閻、段 、賀、毛、龔、邵、萬、嚴、賴、覃、洪、武、孔。周公生有八子,繁衍姓氏290個,當今仍在使用的190多個,人口一億左右,遍布海內外。前400個人口大姓中主支或其中一支的姓氏有71個:周、蔣、汪、戴、孟、秦、江、嚴、賀、康、施、洪、樊、邢、齊、顏、莊、魯、左、柳、符、季、成、管、祁、穆、繆、黨、宮、費、瞿、桂、臧、閔、付、姬、榮、保、郎、仲、査、遲、匡、鞠、惠、胥、南、班、皮、明、聞、井、漆、卿、叢、國、狄、宣、公、茅、於、但、展、衡、富、漆、母、豐、諸。元圣周公在中華姓氏歷史上的地位,除伏羲、黃帝、周文王、周武王之外,無與倫比。由此可見,圍繞元圣周公搞好姓氏文化研究、搭建華人尋根問祖的平臺,對于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具有重要意義。

    四、弘揚周公禮樂文化在當代具有重要的價值

    華夏文明、周公禮樂傳播幾千年不中斷,離開了禮樂文化來談中華文明,則無從談起。中國之外,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個色彩如此鮮明的原生文明。21世紀,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華騰飛需要民族精神的引領。華夏文明蘊藏著豐厚的民族精神資源,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去發(fā)掘,需要大力提升民族整體素質,革除種種不文明、不講“禮”的現象。周公禮樂文化在當代仍有重要價值。

    在理論層面上,如果不了解禮,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實踐層面上,如果不能繼承傳統禮儀的內核,弘揚中國文明實際上就是一句空話。周公制禮作樂之“樂”,不是今人所說的音樂,而是指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德音雅樂。禮和樂有分工,禮是從外部節(jié)制和規(guī)范人的行為;樂是從內部陶冶和優(yōu)化人的性情。禮樂教化的宗旨,是尋求和諧的人性與和諧的社會。禮樂文化是周公的偉大創(chuàng)造,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臺灣學者汪中興在博士論文 《周公禮樂之研究》中說:“中國之所以幸者,即在周公德為圣人,又居高位,才藝兼?zhèn)?,能詩能樂,故既先自昭其‘德性’而知德以至于‘成德’,再制作音樂成‘德音’,‘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天,吾人亟須者,即是一個天下文明世界大同的政治典范。而在西方,每以希臘為精神智慧之源泉,但希臘連自身都沒有統一起來,如何能作今日天下之典范?而今日所適宜參考之典范,并無多少可供選擇者在,其中第一位值得吾人注意者,當即為周公禮樂。”

    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生前與美國學者談論中國文化時如是說:中國文化說到底是一個字,就是禮。禮是中國人一切行為的準則。錢穆先生認為:“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來看到中國之心。中國的核心思想就是‘禮’?!?/p>

    禮樂文化可以有效地拉近問題甚多的現實與理想的和諧社會之間的距離。《周禮》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規(guī)定。例如如何確定稅率?定高了人民負擔不起,定低了政府不敷日用,所以規(guī)定為“十一”之稅,使得民眾有再生產的空間。又如對民眾的教育,重在樹立德性、預防犯罪,反對不教而誅或者濫用刑罰,即使是對犯有過錯者也是如此。

    周公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理想,以此來引領社會的進步。其高明之處在于,它不僅提出了理想的目標,而且將這一目標加以分解,并且層層落實,使得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都在體現走向“大同世界”的最高理念。這個介于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東西就是“禮”。《禮記·仲尼燕居》說:“禮也者,理也?!薄岸Y”既是可以操作的具體規(guī)范,也是便于檢驗的明確標準?!抖Y記·經解》說:“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于輕重也,繩墨。于曲直也,規(guī)矩之于方圓也?!焙?、繩墨、規(guī)矩,是衡量輕重、曲直、方圓的依據,不可一日或離。禮是人類社會的衡、繩墨、規(guī)矩,更是不可離棄?!墩撜Z·學而》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禮之用,和為貴。”沒有禮,就不可能有社會和諧。

    禮樂文化可以促進人際的和諧。在先秦文獻中,“和諧”一詞中的“和”與“諧”是同義的重復?!昂汀弊衷緦懽鳌褒槨保菑馁?、禾聲的形聲字?!百摺弊窒袷窃谟米齑底嘁患愃朴隗系木幑軜菲鳌>幑艿拈L短以及吹出來的聲各不同,只有按照一定的旋律有序地發(fā)聲,方能奏出悅耳的曲子,這就是“龢”字的本意。樂隊的合奏就更是如此。我國古代樂器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材料制作,稱為“八音”。如果諸種樂器各吹各調,勢必不能和諧成曲。《尚書·堯典》中講道,五聲是依據歌曲制定的,六律是和諧五聲的,如果八種樂器彼此和諧,有序地發(fā)聲,那么神與人就能和諧了?!抖Y記·樂記》說的“正六律,和五聲”,也是這個意思。

    周公將人際關系歸納為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等五種最基本、最恒久的倫理關系,稱為“五倫”。五種關系的和諧,需要“禮”作為潤滑劑,才能做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岸Y”不是嘴巴功夫,而是成體系的,有具體的細節(jié)。如今的人往往看不起細節(jié),認為是繁文縟節(jié),不關宏旨,殊不知細節(jié)決定品質,沒有細節(jié)就沒有道德。只有人人都依據禮節(jié)的規(guī)定去踐行,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上去體現,和諧社會才有可能成為現實。中華禮儀的特點,是彼此把對方作為尊者,而把自己當作卑者。由于人人如此,所以實際上是對等的,人人都是尊者。由于有尊卑,所以才有禮讓,年輕人事事禮讓老者,同輩之間也是處處禮讓對方。由于有尊卑,所以說話才有敬語和謙語,形成了富于東方特色的禮貌用語。

    周公禮儀還特別強調人格的平等?!抖Y記·曲禮上》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禮是講自我謙卑的,主張與人交往要低調,把對方放在尊敬的地位來對待,這是人際關系和諧的基本前提。如今許多人,不愿意尊重他人,卻處處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這種心態(tài)怎么能得到真正的尊重,怎么能有人際的和諧?

    禮樂文化可以促進人性的和諧。從根本上來講,社會的和諧是人自身的和諧,而人自身的和諧,則是心性的和諧。人有喜怒哀樂等“七情六欲”,受心理支配,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人,他的心理是不受理性支配的,因而表現為偏激或者怠惰,也就是通常說的“過”和“不及”。過和不及,都會使人不能冷靜應對客觀事物。據媒體報道,當今社會的惡性刑事犯罪,有三分之二屬于“激情犯罪”。禮樂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調節(jié)人的心性,所以《禮記·坊記》說:“禮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jié)文……”人不同于動物,人是萬物之靈,人應該而且能夠理性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做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修身養(yǎng)性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通過踐行“禮”,按照道德要求制定的一系列的行為規(guī)范,才能完成的。道德是抽象的,但不是虛無的,它可以通過“禮”來體現。孝親睦鄰、敬業(yè)樂群、尊師敬長、禮賢下士、溫良謙恭、平和中正等的君子風范,人人都可以通過踐行一個個禮節(jié)來學習,不斷清除自身的動物野性,砥礪人之所以為人的高尚品性。一個個禮節(jié),就是一個個道德的元素。“禮”的全部,就是道德的完整展示。一個人每天踐行“禮”,這個人就能人文日新;一個國家的人都在踐行“禮”,才會有整個國家的人文日新。

    禮樂文化對于人心性的和諧、提升人的境界、樹立人的德行,都有積極的意義,《樂記》說:“仁近于樂,義近于禮?!钡牵芄⒉慌懦庑谭ǖ淖饔?,而是以禮樂教化為先,以刑法為后,而以行政作為推行教化的手段,所以《樂記》又說:“禮節(jié)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蔽覀兦胁豢善珗?zhí)一端,不及其余。

    用“禮”來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借鑒傳統禮儀、禮樂,當然應該對它斟酌損益,使之與時俱進,但萬萬不可用西方禮儀來替代中華的民族禮儀、禮樂。正如聯合國教科文衛(wèi)組織原總干事、德國大學教授波爾1989年對中國代表談話時說的:“你們在現代化建設中,可要吸取我們西方人的教訓,千萬不要把你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好思想、好傳統給丟掉了?,F在,西方人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反過來還要向你們中國人的老祖宗周公、孔子學習呢。”

    當前,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人民富裕,但許多人的核心價值觀受到扭曲。研究、弘揚周公的思想文化,對于當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對增強我國的軟實力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全面、正確地解讀、評價周公及其思想文化,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首先,應該正確、全面地評價周公及其思想文化。要從多學科、多側面、多角度研究周公,特別要注重研究周公的品德、業(yè)績、思想、禮樂文化、后裔姓氏、周公與《周易》,等等。應該抓住重點進行研究,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周公的各種先進思想、優(yōu)秀文化和崇高品德及其當今價值。

    其次,應該正確地看待周公的時代局限性。比如周公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他過于強調法先王,過于看重以往的歷史經驗對解決現實問題的作用。這就很容易使人產生盲目推崇古法的復古傾向。

    最后,應該正確、全面地研究史料。由于年代久遠,資料匱乏,古籍對周公及周初不少史實記載互相矛盾,解讀周公的難度很大,必須下苦功夫辨別真?zhèn)巍M瑫r要充分利用考古發(fā)掘的有關實物作為證據,在難點上有所突破,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現實服務。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文化研究會)

    [責任編輯 趙建春]

    猜你喜歡
    周公禮樂文化
    周公揮師東征
    論周公的法理學說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8:06
    《禮樂》系列刊物述論
    中國音樂學(2021年4期)2022-01-12 06:25:04
    周人傳統與西周“禮樂”淵源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28
    誰遠誰近?
    用莊嚴禮樂慰英靈勵軍民
    南風吹夢,禮樂重光
    确山县| 开平市| 宁德市| 紫阳县| 容城县| 宁安市| 广德县| 郁南县| 城固县| 虹口区| 青州市| 长垣县| 莱阳市| 来凤县| 罗江县| 勐海县| 普定县| 巴南区| 醴陵市| 宁蒗| 邻水| 宾阳县| 乳山市| 锡林浩特市| 绍兴县| 通河县| 健康| 石棉县| 虞城县| 浮山县| 沿河| 娄底市| 锡林浩特市| 咸丰县| 潼关县| 奉节县| 漠河县| 铅山县| 青河县| 望城县|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