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評論員 朱迅垚
在體育體制與體育文化的討論上,恐怕再沒有比英國更適合討論的了。
里約奧運會,英國金牌數(shù)超越中國,躍居世界第二,總獎牌數(shù)也不比我們少幾枚。
老二不是重點,重點是英國人的逆襲過程令人印象深刻。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英國只得一金,位列金牌榜第36位。雅典奧運會,英回到10名左右。北京奧運會,升為第四。倫敦奧運會,英國是東道國,升到第三。里約奧運會英國金牌數(shù)不降反升,升到第二。
在最近三十年的奧林匹克史上,爬升速度這么快的只有中國與英國。
不妨看看英國,他們逆襲的秘密是什么?簡單說,一個關鍵人物,三個關鍵戰(zhàn)略。
關鍵人物就是英國前首相約翰·梅杰。他讓英國留在歐元區(qū)外,當然還有最近又讓英國人民懷念起他的功績之一,那就是為20年來英國體育崛起奠定了戰(zhàn)略基礎。
英國體育重新崛起的戰(zhàn)略大致講是三個:國家彩票、金牌戰(zhàn)略和科學訓練方式。
1997年梅杰政府設立了一個專門向體育領域分配政府撥款和國家彩票資金的體育基金會。英國國會規(guī)定,國家彩票收入的28%作為公益基金投入到體育文化等幾大領域,其中體育領域獨得其中的二成。2014年,單單給到體育領域的公益基金就達到近600億人民幣。在里約奧運會周期的四年里,英國體育理事會總共投入了3.55億英鎊。
顯然,投入越多回報越大。那么,這些錢是怎么分配的?很簡單,以金牌為導向,按照未來一個奧運會周期內體育項目奪牌的可能性來決定撥款金額多寡。哪個項目更容易得到金牌,就加大資助;哪個項目不能奪牌,就減少激勵;哪些項目不夠職業(yè)化,比較缺錢,可又是重要奧運項目,就加大撥款。
效果也很明顯。倫敦奧運會上表現(xiàn)最好的賽艇、自行車、田徑、皮劃艇和帆船等項目得到的撥款最多。而乒乓球和籃球沒有希望奪牌,基本上得不到資助。原來的強項游泳由于在2012年奧運會上發(fā)揮失常,他們的撥款被削減了400萬英鎊,英國游泳協(xié)會之后被迫更換了教練和訓練方式。這次奧運會上英國游泳隊贏得了1金5銀,超額完成了目標,預計未來一個奧運周期的撥款將會增加。
圍繞這幾大戰(zhàn)略,英國人還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精心規(guī)劃奪牌項目,加大對下一代的體育引導,引進高水平國際教練,使用高科技訓練方式。英國人的戰(zhàn)略,可以概括為官方提供激勵、民間負責執(zhí)行。
奧林匹克精神是什么?大方向上有共識,可是在具體到是否要唯金牌論,是否要官方主導,是否要花很多納稅人的錢,爭論很多。英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域外的對比視角。在英國人看來,英國的體育地位絕不只是體育問題,還與國家地位和外交尊嚴干系甚大,這植根于其源自大英帝國時代的驕傲。
對于中國來說,從中吸取啟示很重要。體育與政治,體育精神與民族榮耀,官辦體制與民間體育,在里約之后,我們應該有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