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迎寧
摘 要: 高校大學生體質普遍不容樂觀。鑒于我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特定模式,不少在校生體質日益衰退。與世界其他各國學生相比,我國學生體質堪憂。造成這一尷尬局面的原因在于應試教育。國務院三令五申要求各校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并有效提升我國中小學生體質,但是諸多學校迫于升學壓力無暇顧及或陽奉陰違執(zhí)行中央有關文件,最終導致一些學校從小學階段就全面奪走體育鍛煉機會。這種現(xiàn)象到了大學階段并未進一步好轉。因此國務院的2016年27號文件如同“及時雨”讓更多高校體認識到需承擔起提升大學生體質這一重要歷史使命。本文結合作者個人經(jīng)歷,探討體育運動帶給人的全方位樂趣。
關鍵詞: 體育運動 身心健康 個人體會
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就我國全民開展體育運動有個響亮口號,“開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就教育事業(yè),已故領袖毛主席也有精辟發(fā)言:“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力、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睍r至今日,這些話語并未過時。反而在如今我國只注重專業(yè)或就業(yè)教育的高等教育界越發(fā)值得尋味。越來越多的證據(jù)和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大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每況愈下。雖然我國每所中小學和高校都按規(guī)定先后開設體育課或體育公選課,但是由于體育成績并未納入高考或中考總成績內,因此大多數(shù)考生舍棄體育轉而奮戰(zhàn)必考科目,造成不少莘莘學子體質衰退。尤其是女生,由于校內缺乏適合全體女生鍛煉的體育設施,中國女生的體質普遍不如男生。鑒于此,國務院先后推出諸如《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等文件,尤其于2016年國發(fā)辦頒布的27號文件更是明確了校內體育運動應納入各校日常正常教學的一部分并整合到統(tǒng)一升學考試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們一直以來忽視體育鍛煉的問題。我從學校、學生和社會等角度簡要詮釋體育運動對提升在校大學生各方面能力其中包括學識能力等都具有相當助益。
一、學校應多元化開展體育運動
高校作為培養(yǎng)我國各項事業(yè)接班人的基地必須為高素質人才健康體魄著想。目前高校注重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勝過其他任何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以我現(xiàn)在所讀的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為例,生物學院生物專業(yè)大一新生的體育一周課時與其他科目相比少得可令,而且排課不盡科學。校方一般把體育課安排在下午。事實上,下午上體育課令人疲乏,起不到鍛煉的真正目的。我以為大清早或傍晚上體育課應是最佳選擇。在體育項目方面,男女生應有別。女生體育項目應該考慮女生的特點和擅長項目,如跳繩、跳橡皮筋和丟沙包等傳統(tǒng)體育項目應該加入進來。學校不應過于強制大家整齊劃一地開展體育活動。個人可根據(jù)自己對體育的愛好和興趣及所找同伴進行單獨訓練或兩人對訓或多人一起訓練,不拘泥于形式但在鍛煉質量上應有所要求,規(guī)定相關鍛煉指標和體側標準,到期末考查學生的體能是否有所進步和進步幅度等指標,都可視為學生日常成績記錄在檔并作為將來繼續(xù)求學或工作的需參考指標。
二、學生體育鍛煉應常態(tài)化
學生自己要制訂體育鍛煉計劃。在系統(tǒng)化體育鍛煉計劃實施過程中,讓體育運動成為常態(tài)不僅為了應付一時體測或體育期末考試等。通過積極報名參加校內各式運動會,結交更多共同愛好體育之人,結成較為固定的鍛煉伙伴。在鍛煉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除了參與學校規(guī)定的體育活動項目外,還應積極參加一些傳統(tǒng)體育活動,把傳承中國傳統(tǒng)體育活動與中國文化相結合,鼓勵外國友人一起參加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運動,傳播中國體育文化。所以大學生應掌握適度的外語,在此基礎上,把中國傳統(tǒng)體育精髓介紹給國外友人或對中國體育感興趣的人士。通過體育這一特殊橋梁搭建更為廣闊的人脈關系,擴大交友圈。讓體育作為一種交際、交流承載之物,走出校園,走入民間,與大眾共享體育帶給人們的歡樂和愉悅。
三、社會對待體育的態(tài)度
目前社會對待體育態(tài)度兩極。一些人士積極自覺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而另一些卻認為體育鍛煉雖是好事,若不能長久堅持,對人的體型或其他指標有不利影響。為此我走訪自己所在社區(qū),發(fā)現(xiàn)60%以上的家庭里成員幾乎不鍛煉。只有近10%的家庭認為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極其重要。但是常年參與鍛煉的家庭少之又少。雖然社區(qū)里有不少體育鍛煉器材和設施,但是常年失修或挪為他用,很多公共體育器材變?yōu)椤氨衿贰被驍[設。因此我在此強烈呼吁有關部門應制定固定的維修和維護公共體育器材機制,保證住宅區(qū)居民能隨時享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獨有樂趣和鄰里和諧關系。
四、結語
總之,體育鍛煉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僅關系國家培養(yǎng)的人才體質問題,還關系我國人才與他國人才在世界舞臺上的競爭持久力。國務院2016年推出的27號文件是個指導性體育綱領。我們應毫無條件地支持該文件并用實際行動普及每一項體育運動,讓體育不僅自覺進入每個大學生的心田,成為每位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我們離不開手機或電腦一樣,體育應成為我們離不開的依靠。我自身的經(jīng)歷再次告訴人們,沒有健康的體魄是無法順利完成學業(yè)的。我們在美好的四年大學階段應好好地把握鍛煉時機,讓體育成為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我再次呼吁體育不應成為某些特長生的專利,而應是大家共享的精神食糧。
參考文獻:
[1]杜曉紅,等.北京市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和行為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
[2]劉正國,李莉.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對其鍛煉行為影響的預測[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6).
[3]羅加冰.影響中國大學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調查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