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
摘 要: 新課改將高效課堂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體育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枯燥,不利于高效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將情景教學法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僅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強化。本文就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情景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 小學體育 情景教學 教學策略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影響他們參與體育訓練活動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愛好、興趣。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體育教學實效,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依據(jù)具體教學內(nèi)容,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營造符合他們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的教學情景,從而有效激發(fā)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應用情景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借助故事方式營造教學情景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此,為切實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教師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組織教學活動。而小學生都具有天生愛聽故事、表演故事的天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將生動的故事穿插到具體教學活動中,從而為學生營造出喜聞樂見的故事情景,從而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他們參與體育訓練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高效學習體育知識,提升運動技能。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體育教材中的與“投擲”有關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用故事方式為學生營造出趣味性十足的教學情景,從而不斷激發(fā)與維持他們參與訓練活動的興趣。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并示范投擲項目的動作要領后,告訴學生我們現(xiàn)在都是一名小戰(zhàn)士,現(xiàn)在有一項任務要交給大家,請大家用手榴彈(沙包)炸毀敵人的堡壘(投擲目標區(qū)),并且手榴彈扔得越遠,表明摧毀力更強。并提醒學生,必須應用到教師剛講過的投擲技巧。教學實踐表明,有“英雄情結”的小學生,都能興致勃勃、精神十足地參與訓練活動,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準確領悟投擲運動技巧并恰當應用到投擲活動中,教學效率十分理想。
二、借助游戲方式營造教學情景
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都具有愛玩的特點,并且都十分喜歡參與游戲活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借助游戲方式為學生營造生動的教學情景,使得他們在游戲中學、在學中游戲,從而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個性特點等情況,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融入趣味性強、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且充滿競爭性與娛樂性的游戲活動,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體育項目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體育項目的運動技巧。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體育教材中的與“跑”有關的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用游戲方式為學生營造出趣味性十足的教學情景。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提前給學生講解并示范“跑”的動作要領,然后將學生分成2人小組,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并告知學生具體的游戲規(guī)則:學生輪流扮演小雞、老鷹的角色,當老鷹抓到小雞后,兩人互換角色。在這種生動的游戲情景中,學生都可以興趣勃勃地將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在游戲中加以運用,并不斷領悟,從而在不自覺中逐漸掌握“跑”的運動要領。教學實踐表明,在游戲方式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明顯提高,并且具有學以致用的機會,因此教學效果十分理想。另游戲是一個群體性的活動,學生在游戲中可以對運動項目相關內(nèi)容進行交流與探究,不僅可增進同學感情,而且可提高協(xié)作能力,從而實現(xiàn)新課改理念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提出的多種目標,進而不斷提升小學體育教學實效。
三、借助生活事件營造教學情景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都對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件十分感興趣,并且小學生獲得的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實踐,如果體育課堂中獲得的知識能用來指導現(xiàn)實生活,將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以更大的信心投入以后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積極設計出能激活其生活體驗的教學活動,從而引導他們從生活實踐出發(fā),將學到的體育理論知識用來指導實踐活動,進而促使他們在實踐中更高效地應用體育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為他們創(chuàng)設出恰當?shù)慕虒W情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最終有效提高體育教學實效。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體育教材中的與“跳”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用生活事件為學生營造出生動的教學情景。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完“跳”的動作要領后,可在訓練場地上沿著水平方向畫出一系列方框(相鄰兩個框之間有30厘米的間距),并告訴學生這條水平道路是通往教室的必經(jīng)之路,可因為剛剛下了大雨,這些方框就是形成的一個個水洼,只有跳過去才能順利回到教室,相信大家運用教師剛才講的技巧都能順利回到教室的。對小學生來講,雨后地面的水洼大家都見過,并且都有跳水洼的經(jīng)歷,再加上這一生活事件又富有趣味,因此極易調(diào)動學生鍛煉跳躍的積極性。教學實踐表明,將生活化情景融進與“跳”有關的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參與熱情,并且很多學生都能在訓練中快速掌握“跳”的動作要領,教學實效自然十分理想。
總之,新課改將“以人為本”及“健康第一”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指導理念,倡導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中主動學習知識、高效提升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特點,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寓教于樂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他們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切實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馬芝娜.淺析小學體育教學有效策略[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11.
[2]竺本杰,毛雪娜.新課改下小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學的策略研究[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03:131-132.
[3]于秀杰.關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的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0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