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暉
摘 要: 中學《歷史》課擔負著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覺悟的重任。通過多年教學實踐,作者深深地體會到,歷史課堂教學,教師要研讀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問;利用設問,積極引導。落實歷史課程標準,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
關鍵詞: 歷史問題教學法 研讀教材 合理設問 積極引導
問題教學即通過教師的合理設問與學生根據設問解決預設問題、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教學方法,也是歷史教學中最常見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可見,問題教學法是一門藝術。然而在現實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充斥大量無效、低效乃至負效的問題,問題教學的藝術性亟待提高。下面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及課堂觀察談談如何提高歷史問題教學的藝術性。
一、教師要研讀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句話在我剛參加工作時就已經聽到過了。時隔近十年,特別是在新的社會背景、新的課改背景下,“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也早已變成了“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長流水”。在歷史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研讀教材,吃透教材,要用好教材。教材的文本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和憑借,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工具。離開了教材,教什么、學什么就沒有了著落。教師通過研讀和交流,整體感知、分析、理解、掌握教材,了解教材整體結構,掌握重點和難點,明確教學“三維”目標。將這些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全面把握教材,正確定位目標。不要把歷史課本當成“課本”,而要把歷史課本當成“小說”看,把內容當做故事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容易吸收理解消化知識。
二、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問
教學目標是歷史教師專業(yè)活動的核心,也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直接依據。有效教學的“前提是全面合理的教學目標”。然而,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并沒有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他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特別重視三維目標中的后兩項,對“知識與能力”目標不敢深化,似乎強調了知識就不符合新課標要求,重視能力就會落入傳統教學的俗套。于是便有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互動、游移離散的辯論、淺薄乏味的表白,看似華麗多彩,實則障眼煙云,完全是低效或無效的作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明確教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合理預設課堂問題,學生可以根據教師預設的問題,自主學習課本,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講到“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系列問題。
1.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改革開放的春風勁吹神州大地。從1980年起,中國先后建立了哪四個經濟特區(qū)?
2.外國人認為,深圳和香港都是特區(qū),它們的“特別之處”是相同的,你如何向他(她)說明真實的情況?
3.在新世紀,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廣東不斷突破、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大的輝煌。你作為一名青年學生,對廣東未來經濟發(fā)展有什么看法?
通過上述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更加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狀況,思維和眼界更為開放。對問題的分析、評價能力也隨之增強了。
三、利用設問,積極引導
會不會學習?能不能學會?是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問題教學法中的教師引導至關重要。對課本的節(jié)題、標題進行提問。現行人教版歷史教材課本的節(jié)題、標題及引言、導語,都是編者精心設計的,它們言簡意賅,往往體現課文重點。老師引導學生把課文章、節(jié)、目的標題轉變?yōu)閱栴},并告訴學生提問的基本方法──一問原因、二問過程或內容、三問結果及影響──就能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例如,教學《歷史性的偉大轉折》一課,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問──為什么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它產生了什么樣的深遠影響?等問題;在新舊知識的矛盾處設問。例如,學生在學習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歷史后,已經認識到蔣介石對中國紅軍、中國革命所犯下的罪行,但“為什么在西安事變中,中國共產黨卻主張和平解決呢?”這種由新舊知識矛盾所產生的問題,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假設性提問。例如,“西安事變如果不和平解決,中國現代的歷史又會怎樣?”這類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在對同類問題的比較中提問。比如,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常常對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在進行比較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提問。例如,教學八年級《從維新到革命》一課,在引導學生把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作比較時,我們可以先介紹比較方法的操作步驟:先確定比較點,即從基本歷史要素入手進行比較,如原因、時間、地點、人物、過程或內容、結果及影響;然后思考兩個歷史事件異同。讓學生圍繞上述要點,再利用課本及相關資料,學生就能提出──“戊戌變法失敗給了我們什么啟示?”“辛亥革命有什么歷史教訓?”、“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等有價值的問題了。
歷史問題教學法的藝術性有助于歷史教學中啟發(fā)且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是教師引導和學生主動學習過程的統一。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轉變觀念,優(yōu)化提問方式與技巧,才能構建出新課改要求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