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 肖麗琴 羅紅艷 陳德元 萬俊辰
火龍果屬多年生蔓性植物,耐旱、耐高溫能力強,喜光、不抗低溫,對土質要求不高,生長勢旺盛,萌芽力和發(fā)枝力較強,一般定植一年即可試產。果實皮薄、肉綿、化渣、味濃,經濟價值高,市場發(fā)展?jié)摿薮?,深受消費者喜愛。2013年以來,筆者在湖北省鐘祥市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引進種植,面積1.5公頃,取得初步成功,現將其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園區(qū)環(huán)境及種植準備
1.1 園區(qū)環(huán)境
鐘祥市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5.9℃,常年平均降水量900~1100毫米,年日照時間1900~2300小時,年有效積溫3700~5600℃,相對濕度68%,無霜期257天左右,土壤為輕砂壤。周邊無污染源;園地土壤pH5.5~7.5,土壤通透性好,有機質含量高,采用整體連棟大棚種植。
1.2 種植前準備
(1)對園地進行兩犁兩耙,犁地深度30厘米以上,適量摻入煤渣,增強土壤通氣及濾水性,并除凈田問雜草等雜物。(2)架設立柱:水泥柱預制規(guī)格為2米×0.1米×0.1米,入土0.4~0.5米,柱內放6號鋼筋2根,水泥粗砂細砂比例為1:2:3。
1.3 品種選擇
選擇紅肉果品種越南一號,該品種品質肉綿純正,莖肉肥厚,根系發(fā)達、適應性強、抗病蟲、豐產性好。
2 栽培技術
2.1 種植模式及種植技術
采用柱式栽培,即在水泥柱周圍定植3~4株苗,讓植株沿著立柱向上生長,每畝地立133根柱子,株行距2米×2.5米,按每柱4株計算,每畝地533株左右,因根系要求透氣性強,不宜深植,一般5厘米左右為宜,澆足定根水,初期保持土壤濕潤。苗木高于30厘米時,將苗莖綁縛于立柱上,3~5天澆水1次,成活后適當降低澆水次數,利于根系下扎。待新芽抽出后4~7天,酌情補水追肥。
2.2 種植后管理
2.2.1 除草 對種植行間及畦面雜草應人工拔除,亦可利用果園空間套種花生、大豆、綠肥(三葉草)等,或套種短季蔬菜、培育吊蘭等花卉,提高果園綜合經濟效益。
2.2.2 培土 雨后應培土,覆蓋裸露根系,新植園在春夏季應培土護苗,增強抗旱、保水、保肥、冬季抗寒能力。
2.2.3 水分管理 行間開挖淺溝,排水溝深0.3~0.35米,周圍開挖深溝,深0.5~0.7米;果園保證溝、渠暢通,及時滿足水分需求及排漬功效。
2.3 整形修剪
2.3.1 幼樹 植株沿立柱攀緣生長階段,此時只保留一個主莖,當植株長到高于立柱時截頂,讓其分成3個以上自然下垂枝,依附于廢舊輪胎制成的圍欄,并培育結果枝。
2.3.2 結果樹 每個植株可安排2,3的分枝作為結果枝,其余1/3可抹除花蕾或花,縮小分枝的生長角度,促進營養(yǎng)生長,作為后備結果莖蔓培養(yǎng)。每年產季結束,剪去衰老莖蔓及垂地遮陰莖蔓,促發(fā)新莖生長。
2.4 施肥技術
2.4.1 基肥 畝施豬、牛欄糞或土雜肥2500千克+花生餅或菜籽餅50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混合,經50℃以上溫度發(fā)酵后與種植穴的表土拌勻后回穴。
2.4.2 土壤追肥 攻梢肥,每柱施生物有機肥10千克,促進植株的營養(yǎng)生長;壯花壯果肥,每柱施生物有機肥10千克,復合肥0.3千克,促進花、果增大;促果肥和還陽肥,每柱施生物有機肥10千克,復合肥0.1千克,促進果實膨大,提高品質,恢復樹勢。
2.4.3 葉面噴肥 花芽分化期,果實膨大期葉面噴施0.3%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溶液,每15天1次,也可結合防治缺素癥添加適量鎂、鈣、鉬等元素,提升果品質量。
2.5 花果管理
2.5.1 人工授粉 火龍果自花授粉坐果率低,尤其是針對紅皮紅肉類型自花不親和現象,需要進行人工授粉。
2.5.2 疏花、疏果、套袋 開花前5~6天,每節(jié)莖保留1~2朵花;自然落果后,同一結果枝約30厘米留一果,其余疏除;果實發(fā)育約25天,果實開始變紅、變軟前套袋。宜采用0.02~0.04毫米無色透明聚乙烯塑料袋。
2.6 病蟲害防治
重點抓好軟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的防治工作。當果實成熟果皮轉紅時,果蠅會產卵在將成熟的果實表皮內,孵化的幼蟲取食果肉,導致裂果、爛果。防治方法:在冬季或早春松翻園土,減少蟲口基數;在盛發(fā)期,夜間用擬除蟲菊酯類農藥2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加3%~5%的紅糖噴灑樹冠,連噴3次,間隔7天;也可將浸過97%甲基丁香酚加3%二溴磷溶液(按95:5的比例配成)的小紙片懸掛于樹上誘殺成蟲,每米2掛50塊,每月掛2次。在果實發(fā)育中期進行套袋,以防成蟲產卵。生產中嚴格遵照綠色食品生產標準選用對口藥劑,把握好安全間隔期,確保產品綠色無公害。
2.7 防凍
火龍果植株不耐低溫,冬季遇0℃以下持續(xù)低溫,棚架上應采取加蓋保溫被、輔助熱源增溫、行間鋪設稻草、加設圍幕、草簾多層覆蓋等措施防寒防凍,否則易遭受凍害,影響來年產量。
2.8 采收
果實由綠變紅1周左右即可采收,選擇晴天輕剪輕放,分級包裝,搬運過程中避免機械損傷和曝曬。
3 效益分析及發(fā)展前景
栽植后2年,管理得當,一般畝產鮮果1500~1600千克,宜采用農超對接方式進行銷售,產地綜合售價一般10~15元,千克。畝平均效益1.5萬~2.2萬元。
火龍果種植在優(yōu)化農業(yè)內部結構、增加農田收入的同時,豐富了湖北中部地區(qū)果品市場,滿足高端人群消費需求;同時可作為觀光農業(yè)、設施農業(yè)的理想選擇,發(fā)展前景較為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