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手繪電影海報,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那些年,許多名家都曾畫過電影海報:葉淺予、華君武、張仃、黃永玉、黃胄、陳逸飛……我們熟悉的電影編劇蘆葦、電影導演馮小剛,也都是美工出身。
不知從何時起,手繪海報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而當年的電影院美工師,也終于成為一個已經消失的行業(yè)。
天底下最好的工作
在當年,“美工”是各個電影院緊缺的人才,美術專業(yè)的學生還沒“大量上市”之前,只能靠熟人之間相互介紹。
1954年出生的李樹德,70年代末,他面臨了一個職業(yè)生涯的選擇:去做公務員,或者去電影院做美工。一直以來都喜歡寫寫畫畫的李樹德想也沒想就去了普陀區(qū)的曹楊影劇院做美工:“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了職業(yè),還能出成績,多有成就感!”
80年代,電影院美工的月收入并不高,大約只有二三十元。但會選擇去電影院做美工的人,卻多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在他們看來,能夠夜以繼日地畫圖,就是最開心的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竟然還有工資可以拿,那簡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工作。
100個人畫,100張都不同
當年的電影院美工師們還有一件驕傲的事:每部電影一出排期表,還沒上映,他們就能先睹為快?!耙氘嫼煤?,必須先看片?!崩顦涞抡f,“畫電影海報和自己創(chuàng)作還不一樣,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一幅海報空間有限,很多時候都必須做減法,但是就在這方寸之間,還要考慮演員的銀幕形象、突出電影的看點,這就要考驗每個美工的創(chuàng)意構思功夫了?!?/p>
畫海報還有一點特殊,必須一氣呵成,切忌反復修改?!坝玫亩际前讏蠹?,全開的,6平方米大小,4分錢一張,極薄,水粉涂上去,要是反復修改,紙頭早就爛了?!?/p>
同一部電影,100個美工就能畫出100種海報——這種在業(yè)務上暗暗的較勁,在當時是一種常態(tài)。這次你比我畫得有創(chuàng)意,下次我就要比你畫得更佳。
“畫了幾十年也不覺得疲倦?!崩顦涞抡f,“我認識的美工師都認真得不得了,都像在為自己做事情一樣。要是想混日子,早就去門口撕票了,反正大家收入都是一樣的。”
曾經無奈退出,如今重出江湖
不知從何時開始,電影院美工開始越來越清閑了。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受到電視機普及的沖擊,進影院看電影的人數銳減。那時候的人,審美好像也發(fā)生了變化——他們不太喜歡海報上那些手繪的人物,覺得電影海報跟演員真人越像越好。手繪電影海報,逐漸演變成了城市記憶。
但是,李樹德和當年很多美工師們還是希望可以一起畫圖。于是,2015年,李樹德等十幾個人,按照當年的海報風格,重新繪制了38張抗戰(zhàn)老電影海報,在上海多地舉行了“勿忘·前行:抗日戰(zhàn)爭電影海報新作暨主題美術作品巡展”,一時社會反響熱烈。
只有李樹德自己知道,當年的老畫師只會越來越少,他是在與死神賽跑。但這些當年就“認真得不得了”的老畫師們,一把年紀了,還是認真得不得了。
滬西電影院美工師國之軍在畫電影《四渡赤水》的海報時,毛主席在海報上擺出他的標志性動作:大手一揮?!翱墒请娪袄餂]有這個場景,怎么辦?”國之軍說,“我就先用自己的手擺出這個動作,再嫁接上去?!痹诹硪环娪啊稏|進序曲》的海報上,可以看到主演李炎策馬奔馳的畫面。“其實這部電影的內容大都是關于談判,有點沉悶,所以我特意選了這個馬上的鏡頭,讓畫面活起來?!弊屑毧?,畫面上還配有《新四軍軍歌》的歌詞,十幾句歌詞一起出現在海報上,卻不顯得累贅,因為國之軍為每一句歌詞都設置了不一樣的字體、顏色、深淺,布置得錯落有致。
“為了畫好這些老海報,大家也是費盡心思。”李樹德說,“先要找到老電影重溫,還要尋找素材,有些人年紀大了,電腦截圖也不會弄,就讓家里小孩幫忙,反正是想盡一切辦法要畫好?!彼康揭患姨皆L,除了觀察進度,還會當場切磋,互相商量修改意見——哪里的顏色需要加深,哪里的布局最好變一變,哪里的幾行小字要再精細勾勒一番……老美工師們都特別珍惜辦展的機會,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示給新一代的觀眾,讓手繪海報再度“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