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冬芬
【摘要】童話是兒童文學最重要的體裁之一。童話語言具有一般的文學語言所具有的形象性、含蓄性、情感性和音樂性等特征。童話教學要體現(xiàn)“情境”“情趣”“情智”。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童話的情境;童話的學習要活潑有趣,充滿情趣;更要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得到言語的熏陶,獲得智慧的啟迪。
【關鍵詞】小學兒童 童話 童話文體 童話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50-02
一、童話的內(nèi)涵。
童話是兒童文學最重要的體裁之一,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學樣式,它經(jīng)歷了漫長悠久的歷史時期,才逐漸從發(fā)生、發(fā)展到成熟。伴隨著兒童文學理論的發(fā)展,“童話”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黃云生在《兒童文學教程》中是這樣定義的:童話,是兒童文學最基本最重要的體裁之一,是一種古老的文學樣式。它是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gòu)故事。蔣風在《兒童文學概論》中是這樣說的:童話是用符合兒童的想象力的奇特的情節(jié),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編織成的一種賦予幻想色彩的故事。從以上對童話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大家對童話都有大致相同的認識,即童話的閱讀對象是“兒童”,體裁是屬于“故事的”,童話的內(nèi)容是“幻想的”“趣味的”。
二、童話的特征。
1.童話最基本的特征實幻想。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在童話這種文學中,幻想是童話的核心,是童話的靈魂,是童話的源泉?;孟朐谕捴兴鸬呐e足輕重的作用,使童話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文體的美學特色。首先是神奇瑰麗的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形態(tài)上的奇異則突破常規(guī),給人以新奇的印象。其次,童話體現(xiàn)了無拘無束的自由精神。童話幻想實現(xiàn)了人類對外在束縛的掙脫與征服,兒童在幻想中體會到擺脫拘束的歡愉。童話對于對理想世界的描寫,真善美的贊揚,常常會寄托人們美好的愿望。
2.表現(xiàn)手法多樣,語言簡潔活潑。童話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擬人、夸張、象征三種。童話的語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樂性等特征。主要借以動物或事物之口來進行表達,這些語言通常發(fā)自童話作者內(nèi)心,來自日常生活,與兒童自身的語言比較接近。兒童在閱讀童話時很容易進入童話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繼而同童話文本進行對話,與童話人物、童話作者進行思想情感的碰撞、交流。
三、童話文體與小學兒童的學習存在對應的關聯(lián)。
1.童話中對自然物的描寫常常用擬人化的方法,而小學生的注意常被有趣的、新穎的、活動的事物吸引。因此,童話的寫作方法正好適應了兒童的接受能力,吸引了兒童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閱讀童話的興趣。
2.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神奇曲折,內(nèi)容淺顯,而小學生的思維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有明顯的隨意性與情緒性。童話簡潔的文字可以幫助小朋友讀懂句子,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
3.童話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這就需要孩子們有足夠的想象力,由文字展開聯(lián)想。低年級的小學生感性思維強烈,因此十分適合閱讀童話,在閱讀童話中細細回味,訓練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童話教學策略。
基于以上對童話的認識與理解,我認為小學低年段童話的教學要區(qū)別于其它文體的教學,童話教學要體現(xiàn)“情境”“情趣”“情智”。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童話的情境;童話的學習要活潑有趣,充滿情趣;更要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得到言語的熏陶,獲得智慧的啟迪。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嘗試這樣來進行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童話角色。要想讓學生有閱讀童話類文章的欲望,必須激發(fā)學生閱讀童話類文章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和畫面渲染氣氛,或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言語實踐情境。使兒童在情感的促動下牽引想象,進而在飛揚的想象中產(chǎn)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教學《小動物過冬》時,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多處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帶領孩子走進童話故事,走進童話角色。教學伊始,在復習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師引述:“青蛙、蜜蜂、燕子這三位好朋友在樹林里里藏了一些詞語寶寶,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借助白班神奇墨水的功能,帶領孩子找詞語、讀詞語,使復習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和童話故事中的角色相關聯(lián),變得充滿情趣。在引讀第一自然段時,老師利用白班的透明度功能,秋天的圖片越來越清晰,逐漸把孩子帶入由圖片、聲音、動畫組合的故事情境之中。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青蛙看?!窌r,老師這樣通過語言描述導入:“同學們,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青蛙經(jīng)過艱苦的跋涉終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青蛙終于看到了大海,大海是什么樣的?它會說些什么?”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悅耳動聽的音樂渲染、再加上形象有趣的動畫再現(xiàn),帶領學生進入故事的藝術(shù)境界,讓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進行看、聽、想、說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從而直觀的感受文字,解讀文本,獲得更加立體更加多元的語言信息。
2.品析詞語,豐富語言積累。低年段童話語言豐富,形象,常出現(xiàn)一些疊詞,帶有畫面感的詞語,成語等,這些很有特色的、規(guī)范的語言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因而在童話教學中,對于詞語的理解和積累是必不可少的。一老師在教學《小河與青草》中理解小河“真清”這個詞語的片段:
師:小朋友,你聽出來了嗎?小草說小河怎么樣???
生:小草說小河真清。
師:(生讀“真清)”從文中找找哪個句子具體寫出了小河“真清”?
生:一眼能看到底。
師:(出示小河圖片)瞧,這小河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老師仿佛看到了幾只小蝦在水草里捉迷藏呢?小朋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烏龜在水里慢慢地游著。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小魚一會兒游到水底,一會兒又游到水面上來了。
生3:老師,我還看到河里有一些彩色的石頭。
師:這樣清的小河,還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夸夸它?
生1:干凈。
生2:清澈見底。
這樣品讀詞語,聯(lián)系兒童生活體驗,關聯(lián)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中已有的詞匯,能進一步豐富兒童的語言積累。
3.表演童話,體驗童話形象。經(jīng)驗和接觸是真正的導師,在發(fā)展兒童的智能方面,兒童對客體的認識是從實踐活動開始的。因此“表演童話”不失為一種良好、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身臨其境的表演中促使兒童更主動地去理解童話,把握童話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話文學的形象美,同時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進行了生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言語訓練。一位老師教學《世界真美呀!》的片段:
師:(白板出示雞蛋圖片,配上小雞啄蛋殼“篤篤篤”“篤篤篤”的聲音)小雞們,蛋殼里都是黃乎乎的,趕緊啄開蛋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生:(一起做啄蛋殼的動作)小雞啄呀啄,啄了很久。
師:小雞們,加油,用點力,蛋殼裂開一條縫了……(師利用白板功能在蛋殼上顯示一條縫)
生:(繼續(xù)做啄蛋殼的動作)小雞啄呀啄,啄了很久,終于啄出了一個小小的洞眼。
師:小雞們,你們真厲害!趕快從洞眼里往外看一看,看見了什么呀?
生: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師:那還等什么呀,趕緊撐破蛋殼鉆出來吧!
生:(邊做動作)小雞可高興了,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撐破了,它嘰嘰嘰地叫著,慢慢站了起來。
這一片段中,師生互動,一邊對話,一邊表演,把一只迫不及待鉆出蛋殼的小雞的形象演得活靈活現(xiàn),表演中又加深了“啄了很久”“一撐”“撐破”這些詞語的理解。
4.創(chuàng)編童話,學習語言表達。“最杰出的藝術(shù)本領就是想象”。在童話教學中可以根椐低年級兒童愛想象的特點,讓學生續(xù)編或改編故事,培養(yǎng)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兒童在閱讀童話故事時,有的對人物行為會產(chǎn)生疑議,有的會為童話的主人公打抱不平,還有的對故事的發(fā)展會有所期待。教師在教學中可因文本而異,抓住這種教學機會,讓學生改編故事的結(jié)尾,或接下去續(xù)寫故事,或重新創(chuàng)編故事。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學生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發(fā)展學生的表達能力。《小動物過冬》一課,教學完蜜蜂過冬以后,老師出示了一幅圖片,圖片上有很多小動物,有大雁、刺猬、松鼠、烏龜、蛇、熊等。教師引導:“瞧,森林里來了很多小動物,它們也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嗎?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你會怎么說?把自己過冬的方式告訴大家?!边@一拓展訓練,既拓展了小動物過冬的知識,又讓孩子充當其中一個角色,走進小動物的世界里,并運用童話中的語言形式,進行言語的再創(chuàng)造,有效地學習語言表達。
童話,作為一種在兒童的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與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發(fā)展密切相關的文學。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既要注意它與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關系,更要注意到它作為文學本身的特點,根據(jù)童話的特征,合理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領學生讀懂童話,真正發(fā)揮童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