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青
老謝因肝臟腫大、重度肝損傷住院了。他怎么也沒想到,這么嚴重的疾病,是因為他用自己親手種的“三七”泡酒,喝了半年所致。
三七和土三七,功效大不同
老謝今年50多歲。三年前他突然出現血尿癥狀。家人很擔心他,但無論怎么勸,他都不肯到醫(yī)院去看病。
當時恰巧有親戚去云南旅游,聽人介紹三七泡酒可以治療血尿,就給老謝帶了點回來。比起去醫(yī)院,這種方式更容易被老謝接受,他喝起了“藥酒”。神奇的是,這藥酒喝了個把月,血尿真的不見了。老謝大喜,把藥酒視為珍寶,斷斷續(xù)續(xù)地喝著。
因為沒有再去買三七,藥酒越泡越淡。老謝聽說鄰居從河南挖了幾株“三七”在種,就去要了一株自己培植。養(yǎng)了一段時間,長勢還不錯。老謝收成了幾株,曬干準備泡酒。家人不放心,特意上網查了資料,跟三七比對了一番,覺得“幾乎一樣”。
去年底,老謝喝上了自己親手種、親手泡的“三七藥酒”,感覺不錯。可前段時間,老謝連續(xù)幾天出現不明原因的發(fā)燒,被收入醫(yī)院的感染內科。
入院后檢查,醫(yī)生發(fā)現老謝肝功能異常,出現腹水、黃疸進行性升高,CT檢查顯示肝臟腫大,出現重度肝臟損傷。
一字之差,“活血良藥”竟是毒藥
老謝怎么會突然出現這么嚴重的肝臟損傷?感染內科聯系肝科醫(yī)生會診,幾位醫(yī)生反復詢問患者的服藥史。最后問老謝是否擅自吃過一些土中藥,老謝一家才聯想到喝了好幾年的三七藥酒。
醫(yī)生讓老謝家人帶來一株自己種的“三七”,然后由主任中藥師細看。翻查文獻,仔細比對,最后確認:老謝自家種的根本就不是三七,而是菊科植物土三七。
三七屬五加科植物,以根、根狀莖入藥,無毒,是名貴中藥材??缮鲋寡?、消腫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腫痛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顯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強和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huán),被歷代醫(yī)家視為藥中之寶。
而土三七是菊科植物。雖然也有散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但其內含吡咯烷生物堿成分,能造成肝窶和肝小靜脈的內皮細胞損傷,導致肝小靜脈阻塞,對肝臟易產生極大的損傷,且傷害無法逆轉。
老謝已經住院治療了好幾天,病情有所好轉,但仍未脫離危險。肝科主任醫(yī)師說,如果病情控制不好,一旦快速發(fā)展,有可能出現肝功能衰竭,需要肝移植。
使用中藥前
要經過專業(yè)中藥師指導
說起中藥,民間的偏方、土藥很多。中藥品名相近、外形相似的很多,市民不具備專業(yè)知識很難分辨,稍有不慎就可能服用有毒的藥物。甚至不少常規(guī)使用的中藥,也需要在專業(yè)中醫(yī)師的辨證施治下使用,擅自盲目服藥也存在一定風險。
不少常見的中藥都有正名和別名之分,比如“土三七”這個別名,對應著正名為“菊三七”“費菜”“土大黃”“金錢草根”等約十種中藥的正名。人們在用藥前,一定要把名字對應起來,核實確定藥性、藥效。
用藥前要經過藥劑專家鑒定或查詢權威資料確認是否可以入藥、是否適合使用者的體質、如何炮制等。
藥材年限不同對藥性也有影響,比如三七,要3年以上才能入藥,否則有效成分不足,藥效不明顯。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