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第七十二中學 趙志敏
愛讓他們不再孤單
唐山市第七十二中學 趙志敏
在與單親家庭孩子的相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些家庭有所缺失的孩子渴望愛,也渴望被愛。
張朋(化名),由于父親有外遇,導致父母離婚。他跟父親生活在一起,而父親又再婚。只要有人談到他的家庭,他就會感到莫大的污辱,惡言相向,甚至對同學大打出手。他性格孤僻、敏感。受到老師、家長批評指責時,還會產(chǎn)生不滿甚至是敵對情緒。他不愿意跟父親說話,專門和父親對著干,越是讓他好好學習,他就偏偏不寫作業(yè),曠課、逃學,還經(jīng)常與具有不良習氣的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了解情況后,我認為孩子的心理陰影主要來自他的父親。于是我先到他家進行了家訪,與孩子的父親做了溝通。說服他多和孩子交流,多關心他,盡一個父親的責任,不要讓家庭關系毀了孩子。經(jīng)過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談,他父親接受了我的建議。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憐憫,而是尊重和理解。我以朋友的身份和張朋相處,主動與他進行交流,談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漸漸地他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我,我最終贏得了他的信任,我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我發(fā)現(xiàn)張朋的身體素質(zhì)比較好,擅長跑跳,愛打籃球,于是我就任命他為體委,負責組織班級的各項體育活動。班級活動中只要他取得一點成績,我就大力表揚,樹立他在學生中的威信,讓他多為班級做事,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由于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這孩子的心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不再逃學,也愿意跟同學友好交往,在教室里能安心地上課了。
李蘭(化名),父親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母親難以忍受家庭的重負,離婚出走。父親不能照顧李蘭,她只能長期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由于家庭的忽然變故,她變得焦慮不安,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她不斷地壓抑自己,少言寡語,無心學習,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總在發(fā)呆,沉浸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我找到心理教師,希望單獨給她做心理輔導。教給她克服消極情緒的方法,學會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己。我也抽時間找她談心,鼓起她進步的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幫她制定學習目標,確定比拼對象,讓她在學習中體驗收獲的成功和喜悅。同時班內(nèi)愛心團隊的學生,下課也主動帶她一起活動,到家中幫她做家務等。愛心團隊還組織全校師生為她捐款、捐物。最終,她在大家愛心的感召下,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笑容。
王軍(化名),性格孤獨、冷漠,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他父母離異后,母親再嫁,父親外出打工。他平時與爺爺一起生活,父母只是寄一些錢,很少回家。爺爺年紀較大,對于他的日常行為及學習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與指導,致使他放學后基本上不溫習功課,經(jīng)常到網(wǎng)吧上網(wǎng),迷戀上了網(wǎng)絡游戲,不能自拔。爺爺管教他,他就揚言不讓上網(wǎng),就永遠也不回家。
針對他的情況,我先找到了他的母親。由于母親改嫁后,爺爺不讓母親見孩子,所以她很少與孩子來往。而后我又找到王軍的爺爺做思想工作。告訴他孩子母親雖然不在這個家了,但不能讓孩子沒有母愛。母愛是為孩子療傷的一劑良藥。爺爺也感覺孩子教育的緊迫性,于是答應王軍媽媽可以經(jīng)常來看望孩子。
王軍聽了媽媽的勸告,但是仍不能控制自己上網(wǎng)的欲望。我在與王軍談心時,了解到他特別愛看課外書。于是讓他通過多看書來戒掉網(wǎng)癮。我從家中拿來自己的書,還讓他到圖書館借書看。我又在班內(nèi)組織了讀書會講活動,讓王軍做主講人,讓他帶動更多的學生讀書,為同學講故事。在讀書、講書的過程中他收獲了知識,收獲了成功與喜悅。他讀書讀得有滋有味,講書講得津津樂道,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顧及網(wǎng)絡游戲了。而且通過讀書又帶動起他學習的積極性,成績直線飆升。
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qū)散每一片陰影,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愿每一個單親孩子,不再缺失應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