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富春江,誰曉得,這樣一個中國畫般高古寫意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時候、哪個高士發(fā)明出來的?
富春江,綠暈云水出,弋青會幽處。這是一個可以畫出闌珊詩意而深邃意境的名字,難怪出現(xiàn)“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美譽。
默寫“富春江”三個字,一字復(fù)一字,一遍復(fù)一遍,仿若吳均游歷富春江,清心朗目,成為雅風(fēng)素香的韻致,富春江的秀姿猶如薄紗輕掩的曼妙女子——偶被清風(fēng)掀動一角,露出了她的絕世容顏;低吟“富春江”三個音,一聲又一聲,一波又一波,宛似郁達夫過富春江,青山平谷,寫就茅舍楓林的密境,富春江的內(nèi)涵恰如變化莫測的摩西魔術(shù)——間或被明眼人看出端倪,依然保持了她“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迷人笑靨……
“富春江”這真是一個讓人歡喜憐愛的名字。很多人游歷過高山名川,長江或黃河,松花江或楠溪江,秦淮河或海河,那發(fā)自雪山之源或峻峭山頭的江河,清冽的,跳動的,長長的,蜿蜒的,清流如夢,疊翠有聲,她們在太陽或月亮下的搖動,把水鋪展成銀子或金子一樣,呈現(xiàn)溫婉醉人的律動吟詠,清波動心籟,凝脂引深情,蹁躚著腰肢哺育著子民勾掛起當(dāng)年的舊煙故月,是怎樣撲入我們本就清雅之心的呢……
富春江就是這樣一條江流,一條以雅著稱的江流,一條以幽籠蓋的江流,一條融入閑情記憶和歷史烽煙的江流。
從詩經(jīng)、楚辭,或唐詩、宋詞中排疊而出,或小說或新詩或散文一般,富春江如同一個摘月佩明珠的名眸女孩兒踩著節(jié)拍上場了:不是飛燕、合德、盈盈、玉環(huán),也不是香蘭、梔子、薔薇、牡丹,她只能是發(fā)現(xiàn)于山野深林的頂級美人西施。她倚樹傍水,配載著一路繁花如錦的春夏和一脈幽深如夢的秋冬,輕移蓮步,款擺裙角,說輕柔,談激越,論脫俗,寫寧靜,莞爾,回眸,頓悟,低首,絞眉,凝思,清唱,深邃處裊裊,細雨間濛濛……這正是富春江的無盡魅力。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富春江長110公里,流貫浙江省富陽、桐廬兩市縣全境,是中國浙江省中部河流,為錢塘江建德市梅城鎮(zhèn)至杭州市蕭山區(qū)聞家堰段的別稱。富春江自梅城以下5公里至蘆茨埠附近為峽谷段,沿途有梅城古鎮(zhèn)、雙塔凌云、胥江野渡、葫蘆飛瀑、七里揚帆、嚴子陵釣臺等名勝古跡。
富春江兩岸山色清翠秀麗,江水清碧見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稱,更兼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鎮(zhèn)點染,使富春江畫卷增色生輝。元代大畫家黃公望曾在富陽市東洲街道廟山塢結(jié)廬隱居,用7年時間創(chuàng)作了傳世之作《富春山居圖》,著力表現(xiàn)了富春江富陽至桐廬一帶的美麗風(fēng)景。
南北朝梁文學(xué)家吳均《與朱元思書》中描繪了富春江風(fēng)景:“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自下游建富春江水電站后,這一帶已經(jīng)淹為水庫,泱泱江水,宛若明鏡,兩岸青山點點,于是“七里揚帆”成為當(dāng)今嚴陵八景之一。
富春江“七里瀧”全長23公里,分為“一關(guān)三峽”即“烏石關(guān)、烏龍峽、子胥峽、葫蘆峽”,是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捌呃餅{”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為特色,享有“浙中小三峽”之譽?!皟砂懂嬌较鄬Τ?,一脈秀水迤邐來”,富春江“小三峽”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曾被謝靈運、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陸游等眾多詩人傳唱,宋代蘇東坡有曰“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如今的富春江風(fēng)景區(qū)分為富陽段和桐廬段。富春江這兩段風(fēng)景區(qū)如同兩個環(huán)抱,煙雨水萃,銀波物華,一時齊聚。富陽段風(fēng)景區(qū)兩岸群山連綿去,植被似穹廬,安頂山出產(chǎn)的“安頂云霧茶”是浙江龍井茶中的精品,鸛山是華東人文名山,山腳有作家郁達夫故居等人文歷史景觀。富春江江中沙洲點點,從上至下江中分布有桐洲島、王洲島、中沙島、新沙島、月亮島、東洲島、五豐島等10多個大小島嶼和沙洲,島上沃土千里、良田萬頃。
桐廬段風(fēng)景區(qū)兩岸山色青翠,江水清碧,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桐廬段風(fēng)景區(qū)東線以富春江“七里瀧”自然風(fēng)光帶和“嚴陵問古”、“桐君山”、“子胥野渡”最為有名,建德段以最風(fēng)光旖旎的“富春小三峽”著稱,有“七里揚帆”、“葫蘆飛瀑”等景點,深得“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fēng)里”的妙趣,為富春江天然去雕飾的神出妙筆;桐廬段風(fēng)景區(qū)南線以“地下藝術(shù)宮殿”、“江南懸空寺”為主,其中“東海龍宮”、“中國第一天然立佛”等景觀世之罕見。
富春江深遠而寧靜,蔥蘢而隱遁,如同清唱昆曲的角兒,把水袖高高抬起,偷覷著富集人間仙境的疆土與山嵐,待麗日射入幽林與飛泉之間,富春江已經(jīng)頰邊飛霞,顯示浸骨浹髓的氣質(zhì)之美,猶如飽讀詩書的絕代美女。
富春江是水袖長卷,是裊裊幽香,是萬種風(fēng)情,她把激蕩的浪花涌向了這片土地上繁衍的子民,像美妙的音符叮當(dāng)作響相伴左右。富春江的款款江水像一條藍幽幽的飄帶,纏繞在山間林舍之間,流淌,閃爍,移轉(zhuǎn),歌舞;而被淡淡的霧靄籠罩的兩岸青山、房舍、田疇、綠樹,映入寬闊的江水中,隱隱綽綽,如夢如幻,宛如西子,婀娜中有矜持,蘊藉間現(xiàn)動人。
雅士嚴子陵與富春江
富春江人文之美,最早發(fā)源于嚴子陵的回歸自然的恬淡之舉。哦,世人知陶淵明甚于嚴子陵,皆因陶淵明是文學(xué)大家,嚴子陵則為高格名士,文學(xué)作品代代傳播,文學(xué)大家遠比高格名士聲隆于后世。以釣魚而聞名于中國史冊的高格名士有兩人,一是姜子牙,再就是嚴子陵。姜子牙以直鉤釣魚,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釣的是王侯,等待的是機遇。究其心智,還是一種入世的圖功立業(yè)的心態(tài),嚴子陵卻是一種真心懷抱大自然的清高,他不是沒有時運,也不是得不到當(dāng)權(quán)者的賞識,更不是所處的時代混沌不堪。
嚴子陵年少時曾在洛陽求學(xué),結(jié)識了還是一介平民的劉秀,兩人結(jié)下了很深的情誼。這正是王莽篡位的時候,眾多的文人大儒要求王莽代漢而立,嚴子陵對此極為鄙視,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富春江隱居起來。劉秀取得天下后,派人尋找嚴子陵,光武帝劉秀一再相邀,嚴子陵多次委婉謝絕,只能說明恬淡是他的本性。
不管是嚴子陵,還是陶淵明,他們的隱居是寄情山水的恬淡情懷,他們的淡泊是沉醉山野的生命選擇。置身于大自然的心靈深處,他們成為了大自然氣息的延展,挾裹豐稔的感情、思想和姿態(tài),憑著荷鋤、垂釣的養(yǎng)家避世之舉,有喜無哀,可清可鑒……這是“真隱士”。
光武帝劉秀幾次三番去請,最終嚴子陵答應(yīng)與劉秀在洛陽一見。野史記載,其時,光武帝坐朝,太史令奏報:昨夜有客星侵犯帝星,帝星數(shù)度不可見。光武帝笑道:那是昨夜我與子陵先生同榻而臥,他數(shù)度把腳擱到我肚皮之上的緣故。呵呵,只有真隱士的子陵先生,才會有如此之舉。
嚴子陵把富春江之美“吃”在心里,變成了筋骨,他的魂魄里已經(jīng)是深林氣象了。小住洛陽后,嚴子陵并未接受劉秀委任給他的官職,而是又回到故鄉(xiāng)富春江垂釣。劉秀沒有再勉強他,但對他還是稱贊有加。嚴子陵之所以為后人仰慕,在于他的節(jié)操,在于名利之前不曾失掉心中那份淡然,在于亂世之中保持了讀書人的秉正,正是這種獨特的心靈追求,劉秀的錦衣玉食、高官厚祿可以失掉顏色!
在春夏綠色如夢的山林里賞花耕種,朝聞鳥鳴,夕觀落日;在秋冬斑斕蕭瑟的江水邊劃船垂釣,摘果飲泉,這是吹奏心弦的樂笛,是享受人生的真味,從而鑄就了嚴子陵在此隱居的靈魂。嚴子陵不僅僅是仙云野鶴,更多是心靈的睿智,一條富春江雖然清涼,但亂云出峽處時時見風(fēng)景,富春江林密清幽,江流斗折反反復(fù)復(fù),富春江洲田萬疇,取水灌溉重重疊疊,正是人與大自然共生同樂的深情厚意,讓嚴子陵在世俗誘惑面前保持了舒舒展展的心情。
嚴子陵是恬淡的,富春江是迷人的。從富陽到嚴州(嚴州本為府治,置于明代,民國后改為建德縣)一段,沿江數(shù)百里,青青的山可以明媚嚴子陵的眼,那綠綠的水可以洗凈嚴子陵的臟腑;在煙波水影里的向岸,數(shù)座亭臺水榭在淡霧中隱現(xiàn),那里正是隱居在富春山上嚴子陵的釣臺。
富春山上有東西二臺雄峙江畔,又名“雙臺垂釣”,離江面70多米,背倚青山,下傍綠水,掩映在蔥蘢的古木叢中。東臺是東漢嚴子陵的釣臺,西臺是南宋愛國志士謝翱哭民族英雄文天祥處,此為富春江上風(fēng)光最幽美的古跡處所。一位高士,一位忠臣,東西臺兩兩相對,平分春色。這種景點安排,恰似烏桕經(jīng)新霜有青紅相間之妙,青是終生篤志淡雅心,紅則奪卻一生浩然氣。
青山綠水,浸透歷史的詩境
駕一葉扁舟,長嘯于富春江上,心闊天地舒。江水似翡翠,不見明月眸,一任煙雨稠。
富春江是江南的江,雖然闊大,但從來不缺少嫵媚,江面有三四里寬,如水袖一般輾轉(zhuǎn)于山岳之中。在渡船上經(jīng)??吹角懊娼墓諒澨?,三山相對而立,形成一個個奇異的峽口。正是這些峽口讓游客生出九曲十八灣的感覺,水隨山轉(zhuǎn),蜿蜒如神話之境,形成一種曲折的探幽之美。
由于富春江有峰回路轉(zhuǎn)之奇,曾是許多綠林好漢的駐地所在,這里曾是歷史上宋江征方臘的戰(zhàn)場,《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盧俊義分兵歙州道,宋公明打戰(zhàn)烏龍嶺”中的“烏龍嶺”就是“小三峽”里的山崖。宋江駐扎桐廬縣,派解珍、解寶兩兄弟去攀烏龍嶺火燒敵營,結(jié)果雙雙喪命崖下,戰(zhàn)爭十分慘烈,水滸英雄的鮮血散滿了這里的山野。
清美山巒伏奇兵,竹刀石磊也猙獰,幽深之地必有兇險之難,歷史的溪水湍急,飛漱在形奇堅硬的歲月巨石中。誰曾想到狼煙滾滾的戰(zhàn)爭畫面在如此美好的青山綠水之間上演?
這里的溪流邊的石塊很大,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青蛙,有的似臥牛,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孤獨傲岸,是不是一位位水滸英雄的化身?溪水在山澗里飛濺,激起珍珠般的水花,似無盡的訴說,悲憤中有激越。有的溪澗偏走劍鋒,有的飛速似箭穿行,有的回環(huán)如帶,卻嗚咽作聲。
富春江最有名的溪澗是“胥溪”,它從北岸匯入七里瀧上游,相傳春秋時楚國伍子胥避楚平王謀害,逃奔吳國,經(jīng)此渡口去了吳國都城姑蘇。伍子胥一代忠臣,而遭楚王陷害,因而與富春江形成了一次偶然相遇。渡口處石壁危立,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個大字。此處江面開闊,古道縈回,故名“胥江野渡”。山麓下有一座祠堂叫“忠列王祠”,為伍子胥的祠堂,只見他須發(fā)雪白,如滔滔江水,剛直的臉上充滿憂憤之情,挺直的腰身卻寫盡堅毅之氣。伍子胥的剛強正直,忠貞不二的性格已經(jīng)注入富春江連綿的群山,讓這里的山山水水增添了更多英雄氣概。
在歷史時光的長廊里,富春江一帶充盈各種傳奇故事。富春江曾是桐廬縣治舊址,據(jù)《桐廬縣志》記載,東吳孫權(quán)黃武四年,桐廬縣治就設(shè)于此。王洲島是三國吳大帝孫權(quán)故里,他的爺爺孫鐘曾在這里種瓜多年,島上還有吳大帝廟等古跡。
后來,方臘起義軍駐扎于富春江領(lǐng)域,依山勢傍幽水打敗童貫的軍隊。元末,陳、錢、袁、孫、林、葉、許、何、李“九姓”起義軍在陳友諒指揮下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結(jié)果大敗于江西九江,所俘部屬被朱元璋流放于富春江中,貶為“賤民”,并規(guī)定“九姓”不得上岸居住,不準(zhǔn)與平民通婚,不準(zhǔn)讀書應(yīng)試,上岸時不準(zhǔn)穿鞋……數(shù)百年來,“九姓”漁民舉家泛舟富春江,生活在水上,其生活習(xí)俗與岸上人截然不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拋新娘”水上婚禮。游客駐足此間,抒發(fā)悠遠的思古之情,體味獨特的民風(fēng)習(xí)俗,身臨其境,真真切切當(dāng)了一回富春江人。
遠古名士、英雄和“九姓”人們住過、走過的地方,就是富春江那片神奇的水域,岸上繞遍了藤條,柔美的畫眉鳥百囀千鳴,在青山綠水間悠悠悅耳,這就是浸透歷史的詩境。
因為優(yōu)良的自然環(huán)境,畫眉鳥的數(shù)量在富春江流域特別多,這種鳥傳達的天籟,要比人為的音樂曼妙多了。富春江畫眉鳥的聲音迷人,鰣魚的顏色形態(tài)更令人叫絕。過了嚴子陵釣臺之下,鰣魚的唇部微微起了紅斑,好像點上一星胭脂似的,試想鱗白如銀的鰣魚,加上了這嫣紅的脂唇,真的成了一尾美人魚了……
富春江流經(jīng)千里,是激情與涼翠的交融
與富春江有關(guān)聯(lián)的,想起一個人:毛澤東,那是別一番豪情。1951年,開國領(lǐng)袖毛澤東主席寫了一首詩送給柳亞子先生,其中有這么兩句:“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笨梢姼淮航诿珴蓶|心中的地位。1968年富春江水電站建成發(fā)電,大壩橫腰切斷七里瀧峽谷出口,形成壩下急流處,江水急湍,猛浪若奔。平靜時水平如鏡,清可見底。若遇電站泄洪,17個泄洪孔齊開,似條條蛟龍騰空而下,吼聲如雷,云霧滾滾,巨浪滔滔,雄奇壯觀。
每逢5—7月間,在富春江電站大壩下,經(jīng)??梢钥吹健叭f魚躍大壩”的奇觀,數(shù)以萬計的各色魚類,逆流而上,密密麻麻,其聲如雷鳴,可謂“蛟龍入水”與“萬魚躍壩”同時呈現(xiàn),氣勢磅礴,成為富春江獨有的季節(jié)性景點,堪稱一大奇觀。
富春江最柔美的一段要算七里瀧,那地點是在嚴子陵釣臺以西的七里之間,兩岸都是一迭迭的青山,仿佛一座座的翠屏一樣。富春江在峽谷里垂下衣袖,垂著手慢慢行,慢慢行,低徊沉吟,細細忖度,小心思量,在清風(fēng)綠意之間擺出一襲豐姿娉婷的模樣。
七里瀧的富春江之水淺清如夢,可見水中的游魚,水底的石子,如同碧水在這里喘口氣、歇歇腳,在翠屏般的青山間暫且偷個懶,但這種隨心所欲是隨地賦形,叫人忍不住地稱贊富春江的聰明靈慧。
富春江之水江流千里,是山痕寸寸染成濃碧的心性。細流有細流的柔美,急流有急流的鏗鏘。潺潺流逝不多見,滾滾漩渦造英雄。因而,現(xiàn)代作家周瘦鵑曾有《訴衷情》詠富春江:“左右芳鄰都是住輕。波心月,清輝發(fā),映篷窗。靜聽怒瀧吞石水淙淙?!?/p>
一位旅人品賞富春江之美,最妙是乘一架竹排,披上簑衣,把自己揉入這山水江天間。雨霧朦朦,輕盈的竹排在江上是不需要劃的,那澄澈凈明的流水將它輕輕托住,柔柔地輕飄,輕飄,就飄進了水墨潑就的畫卷。
兩岸畫眉聲不斷飛入山雨中,竹排之上一片聲音的涼翠。我是野水投竿,君是高臺嘯月,雨時桂花沾夢,晴時星云猶濕,此情此景,我在江中,江在我中,萬般自由,寵辱皆失。富春江的淡然,恰如嚴子陵的釣竿飄渺如夢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臺灣散文作家張曉風(fēng)曾說過:“有一個地方,我非常向往,是桐廬、富陽、富春江,嚴子陵從前釣魚的地方。結(jié)果去那兒,找到一個村子,他們說是孫權(quán)的故居。那個村子好奇怪喲,幾百家人連在一塊兒,下雨時走來走去都不會打濕的。就是說,我穿過你家,你穿過我家,這么走的樣子。這個村子,非常有意思?!?/p>
張曉風(fēng)的“奇怪”,道出富春江獨步天下的“雨傘村落建筑”的智慧。富春江流域多雨,濛濛細雨的天氣甚多,所以在富春江山腳比較平坦的地方,村居處處相連,左鄰右舍鋪展出雨簾長亭,你方便我,我方便你,與天地共呼吸,從友善相依傍,一座座關(guān)懷氣息相連的精致建筑連綴在這重山綠水的懷抱里。
富春江周邊的山——并不險峻高大,但連綿不斷,蒼翠如滴,偶露一角峭立的崖壁,那便是間或露崢嶸了。在山腳江邊,也會冒出來一排排的杉樹和楓樹林,它們高大挺拔,遠遠望去,像一個個士兵英武年輕,又像一位位圍著紅紗巾的少女風(fēng)姿卓約。江風(fēng)淡淡中有幽深,茂林修竹隱在遠山的迷濛里,這一切不能用新雅的楊柳風(fēng)來比,更不能用磅礴的竹海林濤來形容,那是一種江南山水特有的風(fēng)韻,它在富春江淡淡的輕撫中顯得更加恬然。
煙波浩淼的富春江,迎朝旭,挹彩云,看晚霞,送夕陽,數(shù)繁星,延素月,沐山雨,櫛江風(fēng),經(jīng)歷無數(shù)恬靜和離亂的日子,閃著波光,融入歲月的波痕之中。那拂翠寧心而染了時光斑點的江水,深秀之中有輕靈,舒卷之間寸天真。此間,綠水青山兩相映帶的富春江,好像要羽化而登仙了。
(責(zé)編:張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