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茹
摘 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提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同時這也是教學過程動態(tài)生成的階段,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注重適度適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藝術地開展評價活動,讓語文課堂展現獨特的魅力?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談談個人點滴感受。
關鍵詞:評價;藝術;語文;魅力
1.啟發(fā)性評價,激勵學生智慧碰撞
新課程標準提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主動探究。而作為課堂的組織者的語文教師就要客觀及時地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使用啟發(fā)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在心靈碰撞中迸射不一樣的智慧火花。
例如,在教學《最大的麥穗》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討論探究這樣的問題:蘇格拉底到底想讓自己的弟子們做什么呢?面對這個問題,學生經過認真思考以及小組討論,最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蘇格拉底表面上是讓自己的弟子去挑選最大的麥穗,實際上是想通過這件事使他們明白一個道理?!边@時教師對學生的答案及時給予肯定,同時進一步啟發(fā):“大家說得很好,可見對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蘇格拉底想讓他們明白什么道理呢?又是通過什么方式讓他們明白的呢?在這里,最大的麥穗象征了什么?麥田象征了什么?”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進一步思考:“蘇格拉底的弟子在麥田里總是挑挑揀揀,認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以至于最后兩手空空,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明白了要懂得把握機會的道理。”
2.差異化評價,尊重學生個性解讀
在進行課堂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牢牢遵守多元解讀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教師注重評價的差異化,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狐假虎威》,這篇小故事深受學生喜愛,因為內容生動有趣、情節(jié)曲折,小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很濃,同時也形成了很多自己獨特的看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見解,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同時用“你的看法很獨特”“老師同意你的觀點,你還能想到別的嗎”這樣的評價語言來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大家的見解都很好??梢钥闯龃蠹覍W得非常認真。那么,老師還想聽到更多的聲音,誰還有更好的意見?”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被逐漸激活了,有的贊揚狐貍的機智聰明、老虎的蠢笨,有的則認為狐貍狡猾奸詐,不一而足。對于這樣多樣化的答案,教師都分別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以及分析,最大限度地呵護了學生的個性解讀。
小學生的思維非?;钴S,常常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個性化見解。對于小學生的這種多元感悟,教師要以差異化的評價語言分別加以肯定以及總結,要具有包容性,還要具有引導性,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解讀更加深入,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互動性評價,促進學生反思提升
在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提高,也就是說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評價以及互相評價的環(huán)境和機會,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去反思所學,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負荊請罪》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在第二課時描述的主要是關于韓勃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關于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這樣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同學們仔細體會一下,如果我們朗讀課文,那么應該怎樣掌握韓勃的情緒?是不是只有他的第一句臺詞是緊張的?藺相如緊張嗎?”在課文中關于藺相如的臺詞沒有很多的提示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補充;然后讓學生交流討論并且嘗試著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劇本,指出他讀得好的地方,如果有不足之處大家談談應該怎么改進。經過精心的準備,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然后首先自我評價,之后小組互評,在這樣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新課改環(huán)境下,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語文課堂更多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其中,課堂評價的藝術化也是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隨著教育理念的逐漸更新,課堂評價的方式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適應課改要求。
參考文獻:
[1]劉瑞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J].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 2010,(29):81.
[2]范 超.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藝術的點滴思考[J].甘肅教育,20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