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涔,賈虹源
(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875)
《耶穌受難記》中的耶穌形象研究
高鑫涔,賈虹源
(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875)
《耶穌受難記》由梅爾·吉布森執(zhí)導,以《圣經(jīng)·舊約》四福音書的內容為基礎,講述了耶穌殉難前12小時內發(fā)生的事情,并通過相對血腥暴力的場景將這一段歷史直觀地還原。本文從影片的拍攝背景、形式及敘事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該作品中所展現(xiàn)的各角色形象,對該影片受到的社會爭議進行分析,指出影片在還原歷史的同時也加入了導演本人的理解。
耶穌受難記;耶穌形象;英美影視作品;研究
(一)拍攝背景和主要內容。2004年,由梅爾·吉布森執(zhí)導的影片《耶穌受難記》上映,引起了全球范圍內觀眾的討論。梅爾·吉布森執(zhí)導的電影有著獨特的敘事風格,歷史的追憶和對歷史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使得他執(zhí)導的電影有一股歷史的縱橫感和深沉的思辨色彩。①
影片以《圣經(jīng)》四福音書為基礎,講述了耶穌被猶大出賣后到耶穌殉難的12小時內發(fā)生的事情,用極大的篇幅展示了耶穌從被捕到死亡這段時間內遭受的羞辱和刑罰。同時,影片在表現(xiàn)耶穌受難的過程中,插敘了耶穌之前的生活,使耶穌的形象更為豐滿和具體。
(二)場景和構圖。影片中鏡頭多次重點拍攝自然景觀,對影片主要內容的情節(jié)發(fā)展起到了渲染推動作用。影片在講述猶大因為懊悔自己出賣耶穌的行為而自盡時,鏡頭平搖,展現(xiàn)了被朝霞染紅的天空,將鏡頭由城內轉向猶大所在的城外,完成場景的自然轉換。遠方的地平線處,太陽即將升起。自然帶來的寧靜和希望與猶大內心的懊悔與絕望形成對比。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后,天氣突變。鏡頭再一次轉向天空,此時烏云密布,將空中的太陽遮住,帶來壓抑驚慌的感覺。影片結尾,在耶穌被士兵從十字架上放下之前,此時天空的光線逐漸變亮,雖然仍然陰云密布,但似乎有逐漸散去的趨勢。
在構圖方面,影片中背景、場景及色調的安排似乎借鑒了中世紀有關作品風格,影片的色調如油畫般富有層次感。
(三)插敘回憶。影片主要展現(xiàn)耶穌受難的場景,但也通過插敘回憶的方式對耶穌之前的生活進行了描述,還原了《圣經(jīng)》內容,與耶穌受難情景相互交錯,形成鮮明對比,更體現(xiàn)出耶穌遭受的苦難。
第一段插敘發(fā)生在耶穌被逮捕押往猶太祭司面前時,耶穌看到木匠做十字架,回想起自己在家做木匠的情形?;貞浿械囊d面帶笑容與母親開著玩笑,輕松愉快的氛圍與耶穌受難的現(xiàn)狀截然不同,也充分凸顯了耶穌身上的人性。耶穌背負十字架的過程中,大批瘋狂的猶太人涌來辱罵耶穌,與插敘中圍在初入耶路撒冷的耶穌身邊歡迎他的狂熱猶太人形成對比。在即將到達山頂時,耶穌抬頭看到士兵在準備行刑場地,回憶起在同樣的山坡上布道:“要愛你的仇敵,為那些逼迫你的人禱告”。最后,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過程中,不斷穿插最后的晚餐的場景。眾人分食無酵餅,仿佛預示著不久后耶穌的受難。
(四)慢鏡頭與特寫。影片通過大量慢鏡頭和特寫的使用,幫助突出塑造人物的特點,營造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通過對演員每個細微表情和動作的捕捉,生動地展現(xiàn)出了每一個角色的心理活動。
(五)語言。影片中所有對話都采用了晦澀難懂的亞拉姆語和拉丁語對白,導演梅爾·吉布森表示,因為人們對《圣經(jīng)》的內容過于熟悉,用現(xiàn)代語言來敘述這個故事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②他認為“僅有視覺上的刺激就足夠了?!钡亲罱K,梅爾·吉布森還是為影片加上了英文字幕。
(一)耶穌形象。導演梅爾·吉布森希望能在外貌方面塑造出人們心目中的耶穌形象。飾演耶穌的演員詹姆斯·卡維澤被帶上了假鼻子,并通過電腦技術將原本的藍眼睛變?yōu)榱俗厣?,基本還原了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耶穌形象。相比于對耶穌神性的塑造,電影在插敘的回憶場景中突出描述了耶穌身上的人性。通過對耶穌從前平靜普通生活的描述,與受難的耶穌構成了對比。
(二)撒旦形象。影片中的撒旦以身披黑色斗篷、膚色蒼白的形象出現(xiàn)。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撒旦從外貌上看是一位女性,但其聲音卻偏向男性。撒旦在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為影片增添了陰暗詭異的氣氛。
(三)彼拉多形象。影片以非常細致的筆觸刻畫了羅馬派駐猶太省的總督彼拉多及其妻子對耶穌的同情,他們在性格上對觀眾的親和力甚至不亞于耶穌。③有批評指出影片將本丟·彼拉多這一歷史上描述為腐敗和殘忍的暴君刻畫成了一個哲學家的形象,④并認為《耶穌受難記》中傾向于將彼拉多刻畫為一個正直的為耶穌辯護的形象。當眾人一致選擇要求彼拉多釋放巴拉巴時,甚至可以看到彼拉多臉上流露出的震驚和無奈。
(四)圣母瑪利亞形象。影片中,圣母瑪利亞作為一個相對重要的角色出現(xiàn),表現(xiàn)了一個兒子將要赴死的痛苦母親形象。在表現(xiàn)耶穌受難場景時,鏡頭多次轉到人群中的瑪麗亞身上。她穿著灰暗顏色的袍子,在人群中遠遠凝視,眼淚縱橫。影片并沒有通過語言,而是通過幾次眼神的交流來展現(xiàn)這種母子間的感情紐帶。⑤影片末尾,當耶穌被羅馬士兵從十字架上放下來的時候,圣母瑪麗亞將其擁入懷中,眼睛空洞茫然,刻畫出一個失去兒子的悲傷痛苦的母親形象。
(一)血腥暴力。該片在北美的影片分級為R級。導演梅爾·吉布森在影片中重現(xiàn)了《圣經(jīng)》中所提到的酷刑的全部過程,通過血腥和暴虐的場景直觀表現(xiàn)出了耶穌受難的具體情形,給觀眾有力的視覺沖擊。從影片開頭,羅馬士兵在猶大的引導下逮捕耶穌開始,耶穌便不斷地遭受毆打。影片開始十五分鐘之后,耶穌的右眼就已經(jīng)腫的幾乎閉上了。⑥在看似血腥暴力的畫面背后,梅爾·吉布森通過這樣一種形式還原了《圣經(jīng)》中所講述的歷史,以直觀具體的形式刻畫了耶穌的形象。
(二)反猶太傾向。部分評論者認為,從弱化了彼拉多的暴力形象開始,《耶穌受難記》就丑化了猶太人的形象,將釘死耶穌的罪名加到了他們頭上。當士兵把耶穌押往宣判場時,成群的猶太人涌出,并一路對耶穌進行毆打和辱罵;面對殺人犯巴拉巴和耶穌之間的選擇時,猶太人毫不猶豫地接納了巴拉巴而拋棄了耶穌……
影片中雖然表現(xiàn)了猶太人對耶穌的無知和憤怒,但更多凸顯的是羅馬士兵的殘暴。猶大向猶太祭司出賣了耶穌,是少部分猶太祭司認為耶穌觸碰了自己的地位而要求處死耶穌。影片還加重了對古利奈人西門的刻畫。雖然西門起初并不情愿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但在途中卻流露出對耶穌的關心,呵斥羅馬士兵慘無人道的要求。
雖然備受爭議,但《耶穌受難記》在上映后卻獲得了3.7億多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兑d受難記》這部影片更多地注重了影像學的表達而非神學。⑦影片由《圣經(jīng)》改編而成,對部分橋段進行了藝術化處理,并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導演的個人理解。影片在《圣經(jīng)》的基礎上,注重對各個角色形象的細致描繪。通過插入的對耶穌過去生活的閃回片段,在豐富影片內容之余,凸顯了耶穌的人性。
注釋:
①成紅舞.梅爾·吉布森電影的后現(xiàn)代敘事特色[J].電影文學,2007,(09):12-13.
②Mel Gibson's Great Passion[Z].2003.
③侯軍.基督教與西方電影[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④ Boys M C.“I D ID N'T SE E A N Y A N T ISEMITISM”:Why Many Christians Don't Have a Problem with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M].New York: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54+8-15.
⑤ P M.Screen Jesus Portrayals of Christ in Television and Film[M].The Scarecrow Press,Inc,2013.
⑥A Movie And Its Meaning[J].
⑦ MEL GIBSON'S ALTER EGO:A Male Passion for Violence[J].
高鑫涔(1995-),賈虹源(1995-),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在讀。
指導教師:王廣州副教授
J97
A
1007-0125(2016)08-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