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波
[摘 要] 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是高職教育的一項重要課程,而課程改革是對傳統(tǒng)高職教育課堂體系、結構以及內容的改造與延伸。針對現(xiàn)階段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指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以供參考。
[關 鍵 詞] 高職教育;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4-0153-01
一、現(xiàn)今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復雜,沒有重點
學生的學習必須要借助教材,這是其進行學習的前提,但是在《建筑力學與結構》這本教材中,書中的內容很多,學生很難融入該項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中,并且大學的教學是開放式的,這就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室內授課是國內教育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方式,然而這種方式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因此,嚴重影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師教學的問題
教師授課是高等院校的基本授課方式,現(xiàn)階段高校內的教師普遍比較年輕,在教育經(jīng)驗上比較欠缺,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只能采取按部就班的“填鴨式”教學,致使學生的課堂上的興趣不斷降低。因為經(jīng)驗的匱乏,授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時,缺乏對重點知識的把握,僅是出于表面上的應對,給學生在以后復習帶來很大的困難。
(三)學生學習和運用能力的問題
多年來,我國教育特點是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高等院校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理論和實踐兼具的優(yōu)秀人才。建筑力學與結構這門學科屬于理工學科,要求學生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但我國高等學院中的理工科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這也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存在很大的難度。
二、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教學實踐性探索的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改革教學內容
教學改革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也不例外。在建筑力學與結構教學中,學生必須要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的力學知識,并需要完成相應的建筑設計工作,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將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因此,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在學生充分掌握力學知識及原理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的良好就業(yè)。在明確目標之后,根據(jù)建筑專業(yè)及社會對該科學知識的需求程度,適當?shù)貙虒W內容進行刪減或者深化,進一步確保教學的內容符合發(fā)展的需求,在避免教學時間浪費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最優(yōu)化、最大化,以實現(xiàn)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融合,為學生塑造良好的就業(yè)前景。
(二)加強師生交往,拓展自主,展現(xiàn)互學互助的魅力
在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教學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促發(f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課堂教學為平臺,通過師生交往,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合作探究要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自主提出問題,共同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民主合作的氛圍,給每一個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幫助學困生克服自卑心,樹立自信心;通過合作探究,老師因勢利導,使所有學生都在質疑討論中,廣泛思考,積極發(fā)言。同時合作研討,能最大限度地活躍課堂氣氛,在老師的主導下,使學生思維在碰撞中顯得更加絢麗,教學成果更加豐碩。自主合作有效搭起師生心靈相映情感的橋梁,奏響學生之間合作和諧的音符,使學生深深體會到互教互學的魅力。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可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教學標準指出:課堂要以學生為體,并且必須具備基礎性和實踐性特征,不斷優(yōu)化和健全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氛圍在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教學中的作用重大,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投入足夠多的熱情,并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此外,在教學中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例如,在講解“鋼結構材料設計強度與指標選取”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到實際的工程基地收集資料,這樣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不僅可以驗證教材中的理論內容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四)利用網(wǎng)絡技術和力學模型等教學手段
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是密切關聯(lián)的。經(jīng)實驗證明,學習興趣的高低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成正比。當興趣高漲時,學生的整個面貌與精神都會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教師要做好課堂角色的轉換,從領導者轉變?yōu)楹献髡?,配合多媒體技術來完成教學目標,改善和優(yōu)化課堂環(huán)境,將枯燥抽象的知識轉換為生動的知識,促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投入知識的學習之中。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利用力學模型與學生進行互動,利用模型的趣味性和真實性激發(fā)學生對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高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地增加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以及社會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劉志龍,杜向琴.《建筑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四川建材,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