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秋生
其實,我就是一個老黨員的女兒,也是一個普通的車站客運員。楊靜回憶說:“從小,父親就常言,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別人遇上困難了,咱就搭把手、助把力。中國人,講的就是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作者采訪手記
2016年4月13日,山西太原,春風撲面,暖意融融。傍晚,華燈初上的太原站附近,一家小飯館內的一張餐桌邊,圍坐著四位表情或驚喜或感激的女性——她們相互傾訴、暢談,彼此夾菜、添飯,不時舉起盛滿飲料的水杯,為救命之恩、為援助之情,為久別的重逢與喜悅而碰杯……
——這,不是閨蜜的聚會,更不是女職工的晚餐,而是如同央視“為緣尋找,為愛堅守”中的“母女”十余年后重逢的感人一幕!
兩個月前的2月22日,一位陌生的微友在太原站“改梅助困”微信公眾平臺上留言,自稱叫張冬燕,詢問史改梅和楊靜“媽媽”的聯(lián)系方式??吹搅粞?,楊靜立即回復,得知張冬燕就是她和史改梅十多年來一直掛念著的小旅客“黨秀”!
今年已經21歲的張冬燕(黨秀),在她6歲的時候被遺棄在列車上。當年是史改梅和楊靜從車廂里將她接了下來,又將她送到太原市福利院,取名“黨秀”。據(jù)張冬燕(黨秀)講:后來她被兩個家庭先后收養(yǎng)長大,也失去了與史改梅和楊靜兩位“媽媽”的聯(lián)系?,F(xiàn)今,張冬燕(黨秀)已在石家莊結婚成家,也有了自己的女兒。為人之母的她,每當回想起十多年前救助過自己的兩位“鐵路媽媽”就感念萬千。所以她就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網(wǎng)上搜索、查找,終于找到了“改梅助困”微信公眾號。當即,張冬燕(黨秀)懷著試一試的想法,留言詢問。沒想到回復她的正是太原站的“楊靜媽媽”!
與張冬燕(黨秀)約好來太原相見的時間后,楊靜與已經退休的師傅史改梅又想起了十多年前曾經救助過的盲童棄嬰“黨站”。因為她們都是史改梅與楊靜從太原站送到太原福利院的遺棄女孩兒。在福利院期間,盲童黨站與黨秀是最要好的小姐妹。而今,黨秀來太原認親,楊靜和史改梅不約而同想起了已經在太原安家立業(yè)的“女兒”黨站。于是,太原站“改梅助困室”的楊靜和史改梅兩個“媽媽”便與張冬燕(黨秀)、黨站兩個“女兒”再次重逢、相擁在了一起……
相見的第一刻,張冬燕(黨秀)雙手抱著楊靜的腰,雙腿彎曲,哽咽地說:“楊媽媽,不是你和史媽媽當年從火車上救下俺,現(xiàn)在俺還不知道在不在這個世界了……”
“好女兒,咱不哭了?!睏铎o攙扶起張冬燕(黨秀),眼含熱淚,“不哭了。你要永遠記住你的第一個名字:黨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