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端艷
看到林清玄在新書《清歡玄想》里說“苦瓜本質(zhì)就是苦的”時(shí),腦海里跳出來的第一印象就是佛家所說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huì)、愛別離、求不得。
林清玄一直是我喜歡的作家,語言真誠,筆觸感性,知識(shí)淵博,充滿智慧。喜歡他如風(fēng)過草地般平順悠然的敘述方式,還有他書中無所不在充溢小道理的禪境。
他說:“在棚架的苦瓜,放在富豪的餐宴,與魚翅燕窩同席;或放在窮人的飯桌,與咸菜豆腐共枕,滋味都是一樣的苦!”
在我讀書時(shí)一直想不通為什么“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老可嘆,病可憐,還有死亡的悲哀,這些在感覺上都可以是苦的,但是為什么“生”之一字卻排得苦之第一呢?生,才有陽光藍(lán)天白云,才有笑容感動(dòng)和自由;生,才能感受快樂,得到幸福。生,就是活著,活著,即得所有,明明是豐盈充實(shí)的一個(gè)字,怎么會(huì)是苦的呢?
直到隨著歲月更迭,在生命中浸潤了一段年華后,才明白甘瓜苦蒂,苦中惜福,苦盡甘來之意。
生命就像苦瓜,無論如何新鮮通透脆嫩,都改變不了本質(zhì)上的苦。與此同時(shí),它所堅(jiān)持的,最終也能成就它。中國所流傳的美食,不論在高檔飯店或路邊排檔,都有著它的一席之地。像每個(gè)生命,無論多么平凡普通,總有人為其牽腸掛肚。
猶記得自己初嘗苦瓜時(shí),只一口就眉毛鼻子皺起,實(shí)在想不到世間還有這么苦的菜。辣椒有火熱的余香,青菜有柔和的口感,黃瓜渾身都水潤清爽,那苦瓜呢,為什么它身為一道菜卻讓自己這么苦?
“不為有益之事,何以悅有涯之生?”
有對(duì)比,才有感受:不知苦瓜的苦,怎知米飯的醇香;沒有一次獨(dú)自跋涉,沉默的風(fēng)景又怎能刻骨銘心;沒有憎惡嫌惡,又怎知愛與惜的可貴與難得?
苦瓜之苦的珍貴又在于它更懂得如何襯出生命滋味的曼妙。世間路長(zhǎng),悲喜雜陳,滋味本就多樣。除卻苦澀,還有芬芳的夢(mèng)想,火辣的自由,甜蜜的愛。
有選擇,就有得到,就有失去。就如苦瓜的苦味正映襯出它的清爽一樣,深扎地下在黑暗處無聲忙碌的根須,也始終知道自己的選擇能成就另一部分完全和根不同的自己:有葉,有花,有陽光,有微風(fēng),還有欣賞的目光和駐足。
“如果人生只是千古中的一瞬,苦、集、滅、道,也是無分別的事!”
如果時(shí)間永恒,流逝的是我們,那我們和一季苦瓜一秋草木又有多大分別呢?希望、奮斗、枯萎、逝去,而所有一切,最終又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xù),得到新生。
愿行走在世間與時(shí)間縫隙里的我們,“每個(gè)人都能每一餐吃得香,每一晚睡得甜,隨時(shí)隨地都笑得出來?!?/p>
林清玄的書,每一本都適合慢讀、細(xì)品。合上手里這本《清歡玄想》前,再次打開放了書簽作標(biāo)記的頁碼,再細(xì)讀一遍這用心的良言。他說:“一個(gè)生命就是一個(gè)旅店,在人生旅途中,要誠摯地珍惜,要深深地疼愛;要努力地追尋,也要保持靜觀;要有所敬畏,也要有所無懼。愿你旅途順利,平安無恙!”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