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珈瑜
伊比利亞半島自然風光綺麗,城市綠化也頗受重視,大大小小的公園給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無比便利的游玩散步之所。
在同別人介紹馬德里的時候,我常常會想:這里有什么特別的呢?這座人口400萬的首都城市在歐洲的大都會群里算是過于中庸了,似乎總?cè)鄙倭艘稽c抓人眼球的特色。當然了,明麗陽光是這兒必不可少的,整個西班牙就是一個仿佛只存在于春夏秋陽光季的國家,那些陰雨的天氣和凜冽寒風中的冬日似乎是小說中的世界,即便是當你在身處其中嘆息這被詛咒的天氣時,也會有一種不真實感,仿佛我們是在經(jīng)歷一種時空錯亂,只需咬牙熬過去便能回到正常軌道里明媚燦爛的日子。
法國畫家Ernest Pignon-Ernest致敬意大利導演帕索里尼的畫作被張貼在羅馬大街小巷。畫面中,“活著的”帕索里尼抱著“被殺死”的自己,頗有圣母哀子像的意味。1975年11月1日,帕索里尼在羅馬郊區(qū)被一名17歲的男妓用棍棒擊殺,時年53歲。
但這就是現(xiàn)實世界吧,人們在談論起某個事物時,總會有意無意地作出一個以偏概全的總結(jié),因為大腦在處理信息時會集中在某個明顯的關(guān)注點上,抑或在記憶中盡量去避開那些令人不快的時刻,美化偏愛的場景與時光,抑或?qū)τ谶b遠的缺乏了解的人或事保持一種固化印象。所以我們說起西班牙,就會因為一直以來的潛移默化而相信這是一個熱情似火、永遠充滿陽光、舒適又快樂的國家;說起日本,就會想到那漫天飛舞的浪漫櫻花;說起香港,便是那最具識別性的維多利亞港口、高樓林立的彈丸城市與鬧市街口的燈火輝煌;說起倫敦,人人都要嘆氣一把這陰雨連綿總是在迷霧中的城市……我們常常會忘記,西班牙也有暴風驟雨,日本也有蕭瑟秋日,香港也有安靜院落,倫敦也有冬日暖陽。
“無聊”的首都
在馬德里,說到可以游玩的地方的確三言兩語就可以介紹完了,也不能怪它太不出挑,就算是算上世人皆知的皇宮、普拉多博物館、麗池公園、伯納烏球場,也無力和法國巴黎、捷克布拉格、意大利羅馬比肩。因為沒有那么多可以稱道的特色景點,馬德里的遭遇便是被游客忽略或是走馬觀花般地在一天之內(nèi)打卡三四處,隨即如逃離無聊世界般趕往更加色彩斑斕的巴塞羅那。
其實這真的是一座慢熱的城市,文化的差異和懶得花費精力在自我宣傳上使得異國人在短暫的時間里難以抽絲剝繭發(fā)掘它的真實面貌。只有用一段更長的時間與它好好相處,你才能一點一點地感受到它的魅力,沒有耐心和好奇心的人,就只好錯過了。
說起來,餐飲業(yè)可以說是西班牙的支柱產(chǎn)業(yè)了,西班牙人愛聊天愛喝咖啡愛喝酒,所以各種風格的咖啡館小酒館遍布各個區(qū)里的大街小巷,三餐之間從早到晚門庭若市,隨意經(jīng)過一家都能看到一番三五成群舉杯高談闊論的景象,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用餐時間餐廳里也是人聲鼎沸,熱鬧得像一場場盛大派對,實在是令人懷疑這竟然真的是一個深陷經(jīng)濟危機的國家的人民日常生活。不得不承認,即便經(jīng)濟情況多受打擊,西班牙民族這種認真對待吃喝大事、絕不虧待自己生活質(zhì)量的精神是很讓人欣賞的,樂觀心性是他們繼續(xù)前行的基石。
適合自在行走的地方
伊比利亞半島自然風光綺麗,城市綠化也頗受重視,大大小小的公園給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無比便利的游玩散步之所。從北向南穿過馬德里市區(qū)有一條我們口中的“蘋果河”——音譯曼薩納雷斯河,沿途經(jīng)過大學城、皇宮、公元前二世紀的德波神廟、中世紀石橋、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主場卡爾德隆球場、屠宰場改造的文化中心等等,還有配套完備的多個河邊公園、騎行人行道、各類便民設(shè)施。一到周末,這里就是可以與麗池公園媲美的讓人流連忘返的自然休閑場所。人們在這里散步、跑步、溜冰、滑板、騎自行車、遛狗、踢球、野餐……去年住在河邊的時候,我常常抵擋不住誘惑下樓去,看著狗在草坪上撒歡,少年們在極限運動場上意氣風發(fā),小朋友們在陽光下奔跑又打滾,大人則邊踱步邊聊天,也有的人坐在長椅上看書或靜看人間。因為馬德里在整個國家的正中心,熱愛海灘的首都人民在無暇去地中海岸度假時,也會選擇來到蘋果河邊曬太陽,所以尚未到炎夏時,這里就變成了一個“模擬沙灘”,比基尼、陽傘、冷飲缺一不可。時不時的,這里也會舉辦熱鬧的集市,各色商品小吃攤位讓你應接不暇,這種時候,在你眼前的儼然一幅西方版《清明上河圖》。
后來我?guī)еz憾的心情搬離這里,住進了離另一處天堂——麗池公園更近的寓所,城市的方便交通讓我們無需介意這樣的短距離搬家,不至于談論得與失。麗池公園本是建于16世紀的皇家離宮,如今向公眾開放,面積之大和優(yōu)美景致讓它的地位如同中央公園之于紐約。置身法式建筑、自然園林與大小湖泊中,你絕不會后悔將美好時光消耗在這里。
偉大的博物館之都
馬德里也有著濃厚的人文藝術(shù)氛圍: 普拉多博物館、提森博物館、索菲亞王后博物館、浪漫主義博物館、美洲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考古博物館、消防博物館、裝飾藝術(shù)博物館、美術(shù)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包容各種主題且館藏極其豐富,研究與交流項目常辦常新。圖書館系統(tǒng)同樣十分發(fā)達,坐鎮(zhèn)市中心哥倫布廣場的國家圖書館與馬德里各區(qū)公共圖書館一起營造出一個巨大的又無比便捷的知識海洋。除此之外,包括各大銀行、電信公司、保險公司在內(nèi)的許多大型機構(gòu)都有自己的展廳,不間斷向公眾組織開放藝術(shù)展覽。而在市中心較為集中的文化圈,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藝術(shù)畫廊、古舊和二手書店、特色小店作坊,不一而足。西班牙多年來全面的教育體系培養(yǎng)了許許多多愛好人文的學生,這份熱愛保留至今,流轉(zhuǎn)在地鐵上公園里看書的人們和博物館展覽館里認真參觀欣賞的人們之間。
城市之大,當大觀之,于細微處,更見底蘊。街道是馬德里的不可錯失的一面鮮明旗幟,它需要耐心去探尋和感受。在這里住宅小區(qū)的概念一般用在郊外富人區(qū),城市里則是住宅、辦公樓、商鋪混合在普遍的歐式建筑里,鮮有區(qū)分。正因如此,生活的氣息既安靜又活躍,你可以瞬間從安靜的公寓來到熱鬧的街角。而沿街的商鋪,在樓宇氣息的襯托下,也顯得分外有格調(diào),不過更重要的自然是裝飾風格:且不說這里人們對自己家的重視和愛惜程度之高導致家具裝飾業(yè)務繁榮,陳列美麗舒適和高檔的店鋪多樣且聚集,就算是空間有限的小店——從服裝、飾品、零食到雜物、創(chuàng)意、二手,這些店都以自己的態(tài)度與理念呈現(xiàn)出精致而有品位的空間裝飾。至于酒吧和餐廳更是毋庸置疑,設(shè)計用心巧妙、裝潢獨具一格之處比比皆是,商人們總是懂得如何在外觀上主打身心舒適愉悅。藏身在街道里的,有當年大師們聚會的咖啡館,也有詩人作家愛光顧的書店,有低調(diào)的專做單一產(chǎn)品的百年老店,也有創(chuàng)新理念為顧客帶來多重體驗的新式特色店,如果在一個空閑的下午選擇不帶計劃地漫游城市,街巷間帶來的驚喜一定抵得過沒有去到舉世聞名景點的失落了。
然而,事物的兩面性永遠不會缺席,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光鮮與不堪。馬德里的盜賊雖然不像巴塞羅那、巴黎等城市一樣猖狂,卻也是一塊城市頑疾無法治愈,小偷與黑幫聚集讓無數(shù)游客一瞬間損失慘重。曾有一位旅行中結(jié)識的在美留學的韓國女孩,在來馬德里游玩的第一天就在太陽門廣場莫名其妙地被偷了手機,隨后我陪她去隔壁街上的警局報警做筆錄,等候室里都是全世界各地來的游客,警察也無奈地表示即便報警了也難有下文。
西班牙的馬德里的阿托查火車站,這里是全歐洲的行走青年都不會感到陌生的地方。
至于國內(nèi)隨處可見的乞討人員,在馬德里的確非常少見。更多的是失業(yè)人員或有身體殘缺的人在商業(yè)街道、地鐵里進行彈唱表演或者通過售賣便宜日用品來換取報酬,維持著一定的自尊。所謂人人應有的自尊便是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所得,而不是一味地以生活悲慘為由乞求他人的善心,畢竟其實這既是踐踏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浪費他人的幫助。流浪漢則是這個城市無法讓人自豪的另一面,夜晚的時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們或零散地尋覓一處遮蔽的地方——運氣好的能夠蜷縮在不落鎖的銀行門廳里,運氣壞的則只能在街角臺階上,或聚集在天橋和立交橋下枕著自己的一點衣物。寒冬時節(jié),普通人在有暖氣的家里看電視,他們則依靠撿來的貨物紙盒在身體四周圍成一圈阻擋寒冷,如果能在垃圾回收處撿到廢棄的床墊和被褥,那簡直是運氣爆棚了。
這個城市需要正視的問題很多,而國家目前面臨著政府重組、各政黨之間爭執(zhí)不下、甚至有可能重新大選都給西班牙的政局帶來不穩(wěn)定因素,振興之路的確還需要很長時間。盡管道阻且長,但是就像長居于此的人都會因馬德里的城市魅力而不自覺地沾染一點浪漫和輕快的心境一般,前行的道路也不必沉重。有一天在咖啡館吃早餐時,排在我前面的一位穿著體面的老先生手里拿著一束玫瑰花在點咖啡,那一刻我知道,要相信馬德里的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