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潔
(黔南州林業(yè)科學技術推廣站 貴州都勻 558000)
貴州省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評價
陶潔
(黔南州林業(yè)科學技術推廣站 貴州都勻 558000)
本文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并定量評價了退耕還林工程區(qū)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對更好地進行該地區(qū)退耕還林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結果表明,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年生態(tài)效益總價值核算為190933萬元。
退耕還林工程;森林生態(tài)效益評價
2000年在黔南州龍里縣試點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建設,2002年起在全州12縣(市)全面啟動。截止2008年,全州共實施退耕地造林4.95萬hm2,荒山造林7.2萬hm2,封山育林1.22萬hm2。工程實施現(xiàn)已投入資金11.82億元,用以種苗補助、糧食折資、生活補助。其他10.62億元將在今后的幾年間陸續(xù)兌現(xiàn)。享受退耕還林補助人數(shù)占全州農業(yè)人口的29.1%。
2.1 攔蓄保護水資源價值(B1)
2.1.1 涵養(yǎng)水源價值(C1)
根據(jù)何東寧等研究表明,一般森林每公頃貯水量為635~677t,按635t/hm2計算,黔南州退耕還林地年攔蓄降水總量為:8489.95×104t。
水價可用影子工程價格替代,據(jù)周冰冰等調查研究,在充分考慮到建材價格水平上升的因素后,得到目前的單位庫容造價為5.714元/m3。
C1=年攔蓄降水總量×單位庫容造價=8489.95×104×5.714×10-4=48511.6 萬元。
2.1.2 凈化水質價值(C2)
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凈化水質價值核算方法,可根據(jù)攔蓄降水總量乘以單位水凈化成本來計算,采用周冰冰的研究成果,即單位體積水的凈化費用為0.9885元/m3,由此可計算,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凈化水質價值:
C2=8489.95×104×0.9885×10-4=8392.3 萬元
因此可得,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年攔蓄保護水資源總價值:
B1=C1+C2=48511.6+8392.3=56903.9 萬元。
2.2 保護改良土地資源的價值(B2)
2.2.1 減少土壤肥力損失價值(C3)
根據(jù)張曉珊、周紅以及安和平、盧名華等調查研究,貴州省土壤侵蝕模數(shù)由退耕前3325t/(km2·a)下降到退耕后的329t/(km2·a)。地表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0.582%,全氮0.046%,全磷0.136%,全鉀2.238%。因土壤侵蝕造成的N、P、K大量損失,其價值可通過增加使用化肥的費用來代替N、P、K損失的價值。根據(jù)市場調查,目前磷酸二銨和氯化鉀的市場價分別為2200元/t和1400元/t,折算成N、P、K化肥的比例分別為 132/28,132/31,75/39。
C3=DS∑P1iP2iP3i
D=退耕還林前土壤年侵蝕模數(shù)-退耕還林后年土壤侵蝕模數(shù)=3325-329=2996t/(km2·a)
C3=2996×(13.37×10-2)×[(0.046%+0.136%)×132/28×2200+(0.046%+0.136 %)×132/31×2200+2.238%×75/39×1400]=38525.9 萬元
2.2.2 減少泥沙流失價值(C4)
在“資源保護與環(huán)境影響評價”一文中記載,荒地流失土壤7.56t/hm2·a,有林地流失土壤不到荒地的10%,在“森林的作用”一文中記載有林地泥沙流失量為0.05t/hm2·a,無林地為2.22t/hm2·a,1cm厚的枯枝落葉層,就可以減少94%泥沙流失量,黔南州每年可減少泥沙流失量=D×S=2996×13.37×104×10-2=4005652t/a。
按固土工程代替值0.4元/t計算,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年減少泥沙流失價值為4005652×0.4=160.2萬元。
保護改良土地資源的總價值B2=C3+C4=38525.9+160.2=3.86861億元。
2.3 凈化空氣的價值(B3)
2.3.1 固定 CO2價值(C5)
根據(jù)黔南州情況,采用造林成本法。中國造林成本(生物量成本)250元/t碳,單位面積每年固碳量,根據(jù)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植物在光合作用時,利用28.3kJ的太陽能,吸收264g CO2和108g H20,產生180g葡萄糖和193g O2。然后180g葡萄糖再轉變?yōu)?62g多糖(纖維素或淀粉):
由光合作用反應式可見,植物生產162g的干物質可吸收固定264g的CO2,那么樹木每形成1g干物質需要固定1.63g的CO2。
根據(jù)支玲等研究,林地增加的干物質年平均為3.91t/hm2,黔南州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固定CO2價值為:林地總生物量×造林成本×單位干物質固定CO2量。
C5=13.37×104×3.91×250×1.63×10-4=21302.8 萬元
2.3.2 生產 O2的價值(C6)
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總結果可見,森林樹木生產162g的干物質可提供193g的O2,那么森林樹木形成1g干物質可提供1.2g O2,即形成1t干物質可放出1.2t O2。據(jù)統(tǒng)計,全國人工制氧成本為400元/t,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年生產O2的價值=林地總生物量×單位干物質釋放O2量×生產氧氣成本=13.37×104×3.91×1.2×400×10-4=25092.8 萬元。
2.3.3 吸收 SO2的價值(C7)
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年吸收SO2價值采用面積-吸收能力法的價值評估。
C7=K∑FiSi
式中:C7-林木吸收 SO2價值;K-單位治理 SO2費用;Fi-不同樹種單位面積吸收SO2數(shù)量;Si-不同樹種面積。
根據(jù)《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闊葉樹對SO2的吸收能力為88.65kg/hm2,針葉林的吸收能力為215.6kg/hm2,每削減1t SO2的投資成本為600元,若以對SO2吸收能力較低的闊葉林計算,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年吸收SO2價值為總人工林面積×闊葉林單位面積SO2吸收量×削減單位重量SO2成本。
C7=13.37×104×88.65×(600×10-3)×10-4=711.2 萬元
2.3.4 阻滯降塵的價值(C8)
本文采用等效替代法計算森林阻滯降塵的價值。以單位森林面積平均滯塵能力乘以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實施面積計算滯塵量,再按削減粉塵的成本計算其價值。據(jù)研究,針葉林的滯塵能力為33.2kg/hm2,闊葉林的滯塵能力為10.2kg/hm2,削減粉塵的成本為170元/t。
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年滯塵價值核算仍以滯塵能力較低的闊葉林來計算:C8=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總實施面積×闊葉林單位面積滯塵量×削減粉塵成本=13.37×104×(10.2×10-3)×170×10-4=23.2 萬元。
凈化空氣總價值B3=C5+C6+C7+C8=21302.8+25092.8+711.2+23.2=47130萬元。
2.4 改善小氣候的價值(B4)
黔南州退耕后森林覆蓋率增加了5%,植被恢復對環(huán)境的效應十分明顯。據(jù)黔南州氣象部門資料,黔南州從2002~2008年共減少災害性天氣33次,退耕還林后,夏季平均氣溫降低0.1~1.6℃。同時林木有減少沙塵、降低噪音、產生抗菌素的功能,能使空氣中產生較多的負氧離子,改善人們的神經系統(tǒng)調整代謝過程,提高人體免疫力,保障人民健康,減少流行疾病和醫(yī)療費用。
2.4.1 降低溫度所產生的價值(C9)
以7、8、9三個月為標準,每月以30d計算,以夏季普通空調在單位容積內降低1℃的費用為1元計算,綠地覆蓋率每增加10%,夏季白天氣溫下降0.93℃。
根據(jù)黔南州龍里縣林業(yè)局肖麗等對該縣退耕還林區(qū)人工林的效益監(jiān)測結果,平均林分高度為2.9m。
C9=1×30×3×降低的溫度×平均林高×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總面積=1×30×3×(0.93×5%/10%)×2.9×13.37×104×10-4=1622.7 萬元。
2.4.2 減少醫(yī)療費用價值(C10)
醫(yī)學研究表明:有些疾病的發(fā)生是由于空氣中氧氣減少,塵埃、細菌、污染物等增加引起和惡化的,如呼吸道疾病。因此可用實施退耕還林后呼吸道疾病減少來估算減少醫(yī)療費用價值。據(jù)黔南州某醫(yī)院提供資料,黔南州實施退耕還林后,呼吸道疾病共減少病人5300人次,如以每人次10元計算,C10=5300×10=5.3萬元。
改善小氣候價值B4=C9+C10=1622.7+5.3=1628萬元。
2.5 增加生物多樣性價值(B5)
由于生物多樣性難以量化,故采用替代法估算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生物多樣性價值。研究資料表明,森林采伐造成游憩及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損失值為400美元/hm2,公眾對保護我國森林資源的支付意愿為112美元/hm2,由此,黔南州退耕還林后由生物多樣性增加所產生的生態(tài)經濟價值為:B5=(400+112)×6.8×13.37×104×10-4=46585 萬元。
綜上所述,黔南州退耕還林工程年生態(tài)效益總價值核算為:B1+B2+B3+B4+B5=56903.9+38686.1+47130+1628+46585=190933萬元。
這說明,黔南州實施退耕還林后所產生的生態(tài)效益非常顯著。
F326.2
A
1004-7344(2016)01-0198-02
2015-11-20
陶潔(1979-),貴州都勻人,中級,主要從事林業(y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