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蔣昀熹(重慶大學 建筑城規(guī)學院,重慶 400045)
?
重慶市天主教仁愛堂文物建筑研究
劉坤,蔣昀熹
(重慶大學 建筑城規(guī)學院,重慶400045)
摘要:重慶市天主教仁愛堂被列入重慶市歷史文物保護建筑名列,然而卻被研究人員在教堂研究中忽略。仁愛堂與歐洲教堂相比裝飾性減少,但繼承了歐洲教堂建筑的比例、構圖元素和母題,并在部分細節(jié)上與中國建筑特色相融合,其典雅樸素的外觀使其雖然多次易主依然保留較為完整。仁愛堂是研究上世紀中西建筑融合的較好實例,具有歷史保護與研究價值。
關鍵詞:仁愛堂;重慶歷史教堂;中西建筑;風格融合;歷史保護與研究價值
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從明末耶穌會士來華的活動開始。明代晚期,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相當興盛。明末清初,中國已有13個省設立了天主教堂[1]。而四川是外國傳教士到達最早的內陸地區(qū)。
天主教在四川地區(qū)的傳播從明朝末年開始,并在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的100多年間,幾乎傳遍了川東地區(qū)的各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鴉片戰(zhàn)爭以后,《南京條約》的簽訂,為天主教的傳播提供了更寬松的社會背景。至19世紀中葉,四川的天主教徒居全國各省第一,四川成為全國各省中最大的教區(qū)[2]。
在抗戰(zhàn)時期,重慶成為了中國戰(zhàn)時陪都,重慶同時也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中心,許多政要、民主人士、文化人士來到了重慶[3],同時教會也在重慶開展起了傳教活動,興建了許多教堂建筑。
重慶仁愛堂、若瑟堂、江北城德肋撒天主教堂則算是造價較高、文化價值較大和至今依然保留下來的教堂建筑。
因為歷史上天主教曾深入四川地區(qū)傳教,教堂遍布城市和鄉(xiāng)村,所以雖經(jīng)歷過多次反洋教運動和教案的破壞,但由于教會的修復、重建工作和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宗教政策的落實,政府對宗教活動場所的保護,保存下來的重慶近代天主教堂仍有23個,其中有的還被列為市級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雖然仁愛堂已被政府列為歷史文物保護建筑,對于該建筑的研究及保護較為空缺。
3.1仁愛堂的變遷
仁愛堂始建于1900年,1902年竣工,地點位于原二仙庵(圖1),主要是教堂、醫(yī)院、神父用房,同時也作為經(jīng)營管理醫(yī)院的方濟各會修女使用的修道院。1941年,教區(qū)為了方便附近中外教徒過宗教生活,決定將仁愛堂教堂對外開放。
圖1 仁愛堂位置
1944年改名“陪都中醫(yī)院”,也就是重慶市第一中醫(yī)院的前身,后來為四川省重慶中醫(yī)進修學校、四川省重慶中醫(yī)學校,重慶直轄以后為重慶市中醫(yī)學校所在地。
經(jīng)重慶市天主教愛國會要求,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2月決定將仁愛堂教堂、神父住房、修道院房屋共3000余m2劃撥給天主教會。在常年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成了危房,本世紀初,拆除了主體建筑的西側,剩下的部分移交給了宗教事務管理局。至今,為了保護歷史文物保護建筑,將仁愛堂封閉,不對外開放,只有醫(yī)院部分開放作為重慶市智障兒童學校使用。
3.2選址與平面功能組織特征
3.2.1地址及周邊狀況
仁愛堂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下半城山城巷內,在向遠追溯其周邊環(huán)境已難以考察。就其現(xiàn)狀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分析。
仁愛堂不遠處便是通遠門,通遠門的城墻一直連通到仁愛堂。山城巷為一條寬度為3~4m的步道,兩側主要為居住建筑,多為一至三層的磚石建筑,多修建于1940年至1990年間。在山城巷內一共有兩處歷史文物保護建筑,一座便是仁愛堂,另一座則是劉湘下屬舊居“厚廬”。厚廬至今一直有住戶在其中入住,所以損壞較為嚴重。仁愛堂作為公共建筑,其保護較為完整。
由于山城巷內建筑多為一至三層的居住建筑,仁愛堂在其周圍為最大型且建筑質量最好的建筑。山城巷自東南方向向西北方向地勢逐漸升高,仁愛堂在該地塊內處于地勢的制高點。仁愛堂的西南向為長江,通過仁愛堂可直接觀看長江景色,而對岸也可以通過觀察辨析到仁愛堂的位置??梢娙蕫厶迷诘乩砦恢眠x定上曾極力考察當?shù)氐牡乩項l件和地理情況。
從現(xiàn)存的仁愛堂遺址上看,仁愛堂一共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禮拜堂、連通禮拜堂的長條形醫(yī)院建筑、神父用房、鐘樓(圖2)。四者功能關系清晰,但不太規(guī)則。
圖2 仁愛堂平面
教堂的主入口作為山城巷的道路拐角,且其面前有大片空曠區(qū)域可供停留。教堂三層通高,放棄采用天主教堂傳統(tǒng)的拉丁十字的教堂平面形制,而是結合教堂的功能需求,設計成巴西利卡平面形式,但還是能看出古典拉丁十字形的縮影。
長條形醫(yī)院建筑與主教堂相連,與主教堂公用一個主入口,一層采用內廊式布局,兩側布置為功能房間。二三層則為單廊式布局,西南向較開闊,便于觀賞西南側長江風景。
附屬用房則緊臨主教堂和長條形建筑,以廚房等附屬功能為主。
鐘樓在主教堂的北面的較高地勢處。主體部分為圓形,附屬部分呈不規(guī)則形狀。圓形的鐘樓與其他矩形的建筑形成對比,使得圓形鐘樓更加吸引視線。
3.3造型風格特征
仁愛堂由法國工程師設計,雇傭本地工匠施工[4]。
主教堂建筑高度為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磚木結構。主樓入口處高達二層的四根柱式作科林斯式,房間有回廊相通。
連接主教堂的長條形建筑,經(jīng)堂主教堂的左側樓房間向南面延伸,整個教堂建筑南北間的長度約100m。與主教堂相同,該建筑體共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
兩者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從低處往上看,青磚房屋色調凝重而形體寬闊,屋頂上排列密集的天窗遠看像城墻鋸齒形雉堞(后房屋維修天窗大多被拆除),與下面亮色的巖體形成較強的對比,頗具歐洲中世紀城堡的氣勢。由于該地段是早年城區(qū)的敏感部位,教堂的建造者以前兩次重慶教案為鑒,在教堂建筑的整體形態(tài)上,有意不事張揚,沒有強烈的形體變化,以至于遠看時,建筑群似乎缺少一個必要的視覺中心[5]。
其實仁愛堂在建筑物的體量和尺度上考慮了遠近兩種不同距離的視景要求。自山下遠眺仁愛堂修道院,可見建筑群依山順勢壯觀的景象。但在仁愛堂鄰近迂回穿插拾級而上的小巷中,建筑體型高大,街巷空間較小,近尺度觀察,視域范圍狹窄,雖緊貼教堂的墻根行走,終難看清建筑物的全貌,以至于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為引起路人的注意,建造者巧妙地在大門外巷道的拐角處設計了一座高三層的圓形磚混塔樓,作為教堂的標志,也是小巷中富有情趣的對景[6]。鐘樓的精湛設計把單調沉悶的巷道變成了有序而豐富的空間。恰好適合在巷中來往人群的近距離觀賞。如果說該教堂整體建筑遠看有凝重莊嚴的氛圍,那么這個塔樓就有一種輕盈迷人、向上升華的神奇魅力。
3.4裝飾細部特征
3.4.1禮拜堂
(1)外柱
仁愛堂的柱式采用的是巨柱式和科林斯柱頭,從底層通向第二層,共四根,左右對稱,比例基本與古典柱式一致(圖3)。巨柱式的特點是將一根柱子貫穿兩層或多層,以解決拱券結構和高層建筑的矛盾[6]。柱子的尺度巨大,缺少細節(jié),略失真。
圖3 仁愛堂立面
圖4 仁愛堂圓形玻璃花窗
圖5 仁愛堂拱花窗內部
圖6 仁愛堂內柱
科林斯柱頭的樣式很多,根據(jù)其樣式的不同建筑的等級也能從中觀察出。仁愛堂外柱的科林斯柱頭相比等級較高的建筑,其樣式較簡潔,雕刻紋理簡單,層次欠豐富。
(2)圓形玻璃花窗
與大多數(shù)教堂相似,在禮拜堂立面二層正中有一圓形玻璃花窗(圖4)。其直徑與兩柱間距離幾乎相同?;ù巴庥幸蝗€腳圍合。花窗為木結構骨架,以十字分隔窗面,以圓弧將每個窗面分隔,其中右上和左下兩個四分之一圓弧故意缺失,形成對比和透光的效果。仁愛堂花窗玻璃與哥特式教堂的玫瑰花窗的顏色相比較暗淡,但是作為普通教堂花窗,這樣的色彩反而顯得較典雅,與建筑的整體風格相稱。
(3)拱形花窗
禮拜堂立面二層的兩側對稱有拱形花窗(圖5)。教堂側立面也均有相同樣式的花窗裝飾?;ù昂推湎虏康膶毱繖跅U裝飾形成一個整體,共同由一圈線腳外合。將建筑外立面整體感補充得較豐富?;ù暗牟AР牧吓c圓形花窗相同,取得了色彩上的統(tǒng)一,也與圓形花窗共同組成了立面的視覺亮點和視覺中心。
(4)內部入口
由于要進去禮拜堂除了要通過拱券之外還要進入一個內部的門(圖3)。門口兩側有裝飾性的多立克柱式和山花。為統(tǒng)一柱式,裝飾的多立克柱式也為方形,起到了視線引導的作用。
(5)內柱
禮拜堂內部的柱子依然為科林斯柱式,貫通整個空間(圖6)。但不同的是體型更加纖細,也由外部的方形變成了圓形。內部的科林斯柱頭明顯要比外部的柱頭更加精致,毛茛葉紋更加生動。
3.4.2鐘樓
鐘樓整體呈圓形,形體不大,由觀察到的部分總共分為三個層次,下面二層空間低,第三層空間較高,顯得舒緩、輕松、感性而浪漫(圖7)。鐘樓形態(tài)雖小,但與教堂雕刻相比做工較精細,層次感更加豐富。塔樓共有六根愛奧尼克渦卷式壁柱,拱券窗,塔頂有寶瓶欄桿式女兒墻,式樣與禮拜堂立面拱形窗的裝飾欄桿相同。塔樓通體呈白灰色,柱式和裝飾線腳為黃灰色,工藝精湛,雕塑感很強。鐘樓形態(tài)飽滿豐富,使教徒產(chǎn)生敬畏與崇拜之感。
圖7 仁愛堂鐘樓現(xiàn)狀
重慶自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埠,伴隨政治、軍事,經(jīng)濟侵略的是宗教文化侵略的加強。在19世紀,侵入四川的外國宗教以天主教為主,后來基督教等教會也紛紛前來重慶設堂傳教,先后在重慶小什字、涼風埡、叢樹碑等地建立了真元堂、天主堂、若瑟堂、江北城德肋撒天主教堂等教堂,成為在川傳教的主要據(jù)點。
4.1若瑟堂
圖8 若瑟堂
天主教若瑟堂位于重慶渝中區(qū)民生路(圖8)。始建于1893年,因奉大圣約瑟做主保,故名。這里是干凈且幽靜的,外觀簡潔大方、雄偉壯觀,內部樸素又不失典雅。建筑特色鮮明,若瑟堂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建筑完整地保留了最初天主教傳入重慶時的樣子。
若瑟堂經(jīng)堂內,兩排大柱托著乳黃色廳頂,華燈高懸,燭光交映。正中有彩塑耶穌、圣母、若瑟像,兩壁有十四耶穌苦修油畫像。另有服飾祭器屋一間。1917年建尖頂十字架鐘樓一座,高36m,內置吊鐘3口,大時鐘1口。陳設典雅華麗,氣氛莊重肅穆。
抗戰(zhàn)時期,經(jīng)堂被日機炸毀,鐘樓無大損傷,1946年8月修復。
4.2江北城德肋撒天主教堂
江北城德肋撒天主堂位于重慶江北嘴中央商務區(qū)(圖9)。
圖9 江北城德肋撒天主堂
清咸豐五年(1855年),李方濟神父購民房(名博濟堂)作教堂。于光緒七年(1881年)重新修建?,F(xiàn)在的江北德肋撒堂,是民國十六(1927年)重慶教區(qū)主教尚維善發(fā)出通令,號召教友捐資修建,落成于1928年。外形與米蘭大教堂有幾分相似之處,已經(jīng)放棄使用拉丁十字的平面形制。江北德肋撒堂在“文革”期間,被江北汽車配件廠占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落實宗教政策,產(chǎn)權劃還給教會。1988年12月經(jīng)江北區(qū)人民政府確定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重慶市政府決定對江北城整體拆遷開發(fā),建江北嘴中央商務區(qū),江北德肋撒堂在江北嘴中央商務區(qū)中央公園內按文物原樣同比例放大保護性遷建。遷建后的教堂是重慶市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重慶市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仁愛堂雖地處渝中區(qū),但是由于其交通狀況較差,并且已經(jīng)廢棄其使用功能,被現(xiàn)代研究者所忽視。但是也是由于其較為低調,才能在數(shù)百年來保存完整。仁愛堂外形典雅樸素,并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色,是研究上世紀外國教堂風格建筑與國內建筑風格融合的典型案例。
面對已經(jīng)有一定破損的教堂,對仁愛堂的保護顯然做的不夠到位。在保護歷史文物建筑方面,封閉性保護并不是最好的保護方法。國外大部分歷史文物教堂不僅正在被利用,更有在教堂上加建的案例。只有在使用建筑的同時保護它才是將建筑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仁愛堂的保護措施仍然需要繼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1]顧裕祿.中國天主教的過去和現(xiàn)在[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2-3.
[2]黃瑤.重慶近代天主教堂建筑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3.
[3]何媛.重慶抗戰(zhàn)時期名人舊居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4]歐陽樺,歐陽剛.重慶西式教堂尋蹤[J].重慶與世界,2004(1):50-53.
[5]歐陽樺.舊重慶醫(yī)院掠影[J].紅巖春秋,2003(2):50-51.
[6]史艷妍,于英龍,杜雪.宗教建筑的保護策略初探——以長春天主教堂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2(12):88-89.
責任編輯:孫蘇,李紅
中圖分類號:TU-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107(2016)07-0013-04
doi:10.3969/j.issn.1671-9107.2016.07.013
收稿日期:2016-05-18
作者簡介:劉坤(1988-),男,四川仁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Study on Heritage Buildings of the Catholicism Ren'ai Church in Chongqing
Abstract:Chongqing Catholicism Ren'ai Church is listed as heritage conservation building in Chongqing,but hardly studied in church study field.Ren'ai Church is not as much decorated as those in Europe,but it shares architecture proportion,composition and motif,and integrates in some details with Chinese architectural features.Its simple while graceful appearance is nearly completely preserved though undergone several times of owners shift.Ren'ai Church is a typical case for studying the buildings integrated with Chines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Western ones,with abundant historic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values.
Keywords:Ren'ai Church;Chongqing Historical Church;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Integrated architectural style;historic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