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蔚夏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看到這種現象,一些平時很少生病,甚至連傷風感冒都很少發(fā)生,自認為身體很好的人,一生病就是大病,而且有的因病發(fā)突然、病情嚴重而失去治療機會。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細究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與疾病的隱匿性發(fā)展有關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如有的人在工作中突然發(fā)生腦出血,結果檢查患有高血壓;有的突然出現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結果發(fā)現冠狀動脈早已有粥樣硬化;有的人近期突然覺得口渴,怎么喝水也不解渴,結果檢查發(fā)現患有糖尿病;許多猝死在運動場的人,往往都患有心臟病。最讓人扼腕難舍的,就是一些公眾人物的英年早逝,平時看著好好的,結果突然發(fā)生不測,撒手人寰。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的病情表現出來了,而有的則呈隱匿性發(fā)展,沒有暴露出來,自然也就不能引起本人的足夠重視,自認為身體一直“很好”。
和機體的抵抗力和代償能力有關 對于各種疾病,人體不但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進行抵抗,而且還有自我修復能力,進行代償。比如,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可以說無時不和各種有害化學物質打交道,但肝臟的自我修復和代償能力非常強大,遇到一些疾病,往往能夠化險為夷,并將各種有害物質排泄掉。再如人體中的一些大血管,如冠狀動脈、腦動脈和主動脈等,當血流受阻或阻塞后,可以進行自我修復,形成旁路,使血液迂回地通過這些旁路而恢復流通和循環(huán),所建立的側支循環(huán)又稱為代償性循環(huán)。當然,如果人體的上述自我修復和代償能力不斷減退,甚至發(fā)展到難以修復和失代償時,必然就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疾病。
與長期的亞健康狀態(tài)有關 亞健康被視為是人體除健康和疾病之外的第三狀態(tài),盡管有許多不同表現,但檢查時常沒有明確的疾病病征,所以使不少人認為自己身體沒有毛病,不加注意和管理。實際上,亞健康狀態(tài)如不及時進行調整和修養(yǎng),長此以往,久而久之,就會向疾病方向轉變,甚至是大病。這種情況在家庭負擔最重、來自工作與社會壓力大的中年人身上較為常見。
與不重視體檢和疾病篩查有關 不少貌似身體健康的人,所患大病不少都是在體檢時發(fā)現的,如一些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現等。這也和疾病的隱匿性發(fā)展有關,只是這些人平時不注意體檢,未能及時發(fā)現,或是平時沒有進行針對性的疾病篩查,使大病“藏”身而遺漏。
相反,有些經常生病甚至生了大病的人,之所以沒有一下就要命,究其原因,是由于常生病的人,平時更注重自我保健,出現問題能夠及時就醫(yī),并需定期體檢或復查。而那些不常生病的人恰恰忽視了這些,結果最終導致大病的發(fā)生。鑒于此,為防范不測的發(fā)生,哪怕平時身體再好,也要注意自我保健,定期體檢。尤其是有疾病家族史或疾病高發(fā)人群,還要進行進一步的疾病篩查,以防患于未然,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