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保華
中國古代文房用具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文房用具大都小巧玲瓏,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積淀,是古代文人雅士們桌案必備之物。其中材質、造型十分繁豐,題材更為廣泛,制藝功力深厚,諸多文房精品更是爐火純青,可謂材精工絕,是工藝與文化的結合。這些案頭小品,在文人的使用和欣賞過程中,被演變得各具特色,歷來深受人們的青睞。
現(xiàn)借《收藏界》擇優(yōu)精選幾件文房雅器珍品與同好品賞:
清代瑪瑙靈芝筆洗(圖1) 高6厘米,徑15.2厘米。瑪瑙洗用材較大,質堅色艷,溫潤致密,隨形設計,立體圓雕。雕成靈芝形,旁出枝梗,靈芝皆布于周圍,采用深挖、鏤雕等各種技法,工藝精良,形象生動,材精工絕,突顯古貴之氣。
清代白玉簍形水盂(圖2) 高4.6厘米,徑1.5厘米。水盂白玉為材,玉質溫潤通透,包漿潤厚。盂體刻竹蔑紋,成簍形,形體飽滿,造型別致精巧。整體輕盈靈秀,玲瓏宜人,堪為難得,為文房桌案陳設之雅器。兼具實用及觀賞價值。
清代螺鈿雕連年有余筆掭(圖3) 高5厘米,徑14.5厘米。螺鈿又稱“螺甸”、“螺填”、“鈿嵌”等,在歷史上也叫“鈿螺”,它是中國特有的藝術瑰寶,指用螺殼與海貝磨成薄片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顯示出工匠鬼斧神工般的技藝,讓人驚嘆不已。此筆掭成荷葉狀,葉沿翻轉,葉脈清晰,內有雙魚,首尾相對,旁有蓮蓬,寓意“連年有余”。整掭形美工細,品相保存完美無瑕,極為難得。
清代竹雕山水人物筆筒(圖4) 高4.5厘米,徑8.5厘米。該器平口,筒腹,主題紋飾為山水人物,奇山陘石,古木蒼,高士對弈,怡然自得。竹紋肌理清晰自然,包漿濃厚,皮殼亮麗,底接紫檀木座。小品盈巧秀美,難得一見,其造型奇趣于常見同類器物。
清代犀角雕荷塘情趣筆洗(圖5) 高8厘米,徑21.2厘米。器形碩大,敞口,橢圓形,呈暗紅色,巧用自然形狀,隨形布勢,內外雕荷花紋飾,口沿雕螃蟹嬉戲,寓意“美好和諧”。采用深挖、鏤雕等多種技法于一體,全器設計甚為巧妙,造型古樸典雅,刀法嫻熟流暢,體現(xiàn)出“荷塘月下,波光粼粼”,晚風吹拂,蓮蓬搖動,雙蟹嬉戲,避暑納涼,夏日景象,率意麗脫之獨特意境。包漿豐腴,流光溢彩,鮮明動人,材珍藝佳,為犀角創(chuàng)作之精品。
清代發(fā)晶雕羊形水盂(圖6) 高3厘米,徑10厘米。發(fā)晶石包含不同種類針狀礦石內包物的天然水晶。此水盂由發(fā)晶制成山羊造型,羊角彎曲緊貼頸部,背上開圓口盛水,四腿蜷縮,匍匐于地,造型天真可愛,靈巧充滿意趣,器壁較厚,盈光透亮,光彩照人,煞是引人注目,品相完美,難得一見。
清代銅鑄螃蟹鎮(zhèn)紙(圖7) 高6厘米,徑15.7厘米。鎮(zhèn)紙取螃蟹造型,精巧可愛,紋飾肌理寫實生動,蟹爪骨節(jié)分明,活靈活現(xiàn)。構思新穎巧俏,鑄造工藝精良,包漿古樸厚實,為文房案頭之雅品。
民國紫砂毛筆形筆架(圖8) 高6厘米,長16.5厘米。筆架紫砂質地細膩,包漿光亮,色調潤雅,構思奇特。整體形似毛筆,呈竹節(jié)彎曲狀,筆頭部有鼓釘紋桌綴,極具神韻。筆桿刻有“鐵畫軒”方印款。筆架造型直接、明確、精準,尚素雅,重比例,不事繁縟,借物移情,毛筆造型正當其用。戴國寶(1875-1926年),字玉屏,著名紫砂店號“鐵畫軒”創(chuàng)辦人,紫砂陶藝工匠,藝名“玉道人”、“玉屏道人”、“鐵畫軒主人”、“訪雪”,戴玉屏用刀勁,章法森嚴,古樸典雅,形成鐵畫軒用品的特有風格。
上述雅品,它們均以新穎、獨到的各種款式,集各種名貴材料及精湛工藝于一體,體現(xiàn)出匠人獨到的構思及制作工藝。雖有歲月腐蝕掩其光澤,但鬼斧神工更添其神韻,件件為珍。
(責編:韓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