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瑩
摘 要:網絡文學在愈發(fā)成熟擴大的商業(yè)機制帶動下蓬勃發(fā)展。為具體落實“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實現(xiàn)‘十三五規(guī)劃而努力”主題,了解當代大學生閱讀狀況,筆者與小組成員在遼寧大學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本文以電子調查問卷結果為根據(jù),簡要闡述了當今大學生網絡閱讀情況與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情況。
關鍵詞:網絡文學;自由特征;閱讀心理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1-0-01
隨著數(shù)媒的高速發(fā)展和高價值IP的系統(tǒng)化運營,動輒收益百萬的網絡文學及其周邊產業(yè)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強。在影視作品和ACG的不斷改編中,網絡文學作品不再單單依靠實體出版實現(xiàn)價值,而是通過多種多樣的輸出方式引領大眾文化市場的潮流。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網絡文學生存土壤特性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與傳統(tǒng)作家文學不同,以數(shù)字媒介為載體興起的網絡文學從一開始就展現(xiàn)著獨特的魅力——自由性。在這里,不得不提到全球最著名的黑客之一約翰·P·巴洛那句“Governments of the Industrial World, you weary giants of flesh and steel, I come from Cyberspace, the new home of Mind. On behalf of the future, I ask you of the past to leave us alone. You are not welcome among us. You have no sovereignty where we gather.”[1]作為“未來的代言人”,他要求工業(yè)世界的政府們不要對網絡世界擅加干涉?!癢e have no elected government, nor are we likely to have one, so I address you with no greater authority than that with which liberty itself always speaks. I declare the global social space we are building to be naturally independent of the tyrannies you seek to impose on us. You have no moral right to rule us nor do you possess any methods of enforcement we have true reason to fear.”網絡將全世界連接起來,降低了“聯(lián)絡”與“溝通”的門檻。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無政府主義與自由主義肆意發(fā)展,拋開其所帶來的爭議,人們不得不承認網絡本身的“自由性”的確是吸引人們前赴后繼投身其中的源動力之一。網絡體制的開放性打破了所謂的“傳播壁壘”與“創(chuàng)作壁壘”,網絡文學的自由性不僅體現(xiàn)在其開放的體制,還體現(xiàn)在其表露的思想。而在對現(xiàn)實補償心理的驅動下,又有大量行文不拘一格的網絡文學作品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雖然存在欠缺現(xiàn)實精神與高貴人文內涵的現(xiàn)象,但在越來越成熟的商業(yè)機制與日益增加的市場需求的驅動下,生長于自由沃土的網絡文學正在蓬勃發(fā)展。
筆者于今年四月展開一系列調研,在宋波教授的指導下,本小組針對遼寧大學本科生閱讀狀況,采用電子問卷的形式著重調查當代大學生電子閱讀與紙質閱讀的情況。本次調研,共收取問卷100份,有效問卷樣本84份。其中,在“您是否經常閱讀網絡小說”這一問題的回答上,有26%的被調查對象選擇了“經?!?,39%選擇“偶爾”。被調查對象的閱讀習慣“包括碎片化閱讀(加微信推送)”的占66.67%。認為碎片化閱讀的優(yōu)點是“節(jié)省時間”的被調查對象約有54.76%,認為碎片化閱讀的優(yōu)點是“信息量大”的約有34.52% ,認為碎片化閱讀的優(yōu)點是“閱讀方式方便”的約有76.19%。認為碎片化閱讀的缺點是“獲取信息不系統(tǒng)”的占59.52%,認為其缺點是“影響閱讀的專注”占35.71%,認為“信息太繁雜反而會浪費時間”的占65.48%。而在對“您怎么看待網絡文學的興起”這一問題的選擇上,有80.9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有利有弊”。
由此可見,信息時代網絡文學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其便利的閱讀方式成為讀者選擇的首要理由。而同時,大多數(shù)網絡文學作品的接受者也能夠意識到網絡閱讀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在接受時應當有所取舍。
正如巴洛所說,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在那里,所有的人都可加入,不存在因種族、經濟實力、武力或出生地點生產的特權或偏見。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在那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表達他們的信仰而不用害怕被強迫保持沉默或順從,不論這種信仰是多么的奇特。[2]
結束語:經過將近三個月的選題、籌備、實施、總結過程,終于完成了這篇論文。從選題開始,每一步都是新的挑戰(zhàn),雖然還存在很多不成熟之處,但最終呈現(xiàn)出的報告和論文仍是我最滿意的樣子。感謝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宋波老師給我這次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感謝文學院謝納老師對我的專業(yè)指導和悉心幫助,也多謝和我一起實施調研活動,設計問卷,整理資料的團隊成員們。相信這次論文寫作的經歷會激勵我繼續(xù)前進。
(實踐指導:宋波;專業(yè)指導:謝納)
注釋:
[1]John Perry Barlow ,(《網絡空間獨立宣言》),1996.
[2]李旭、李小武譯, 高鴻鈞校,《清華法治論衡》第四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