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塵
?
“秦書八體”與字體
辛塵
【摘要】藝術史的學習離不開大量圖像史料的閱讀,通過梳理秦系書法的圖像史料,不難發(fā)現(xiàn)“秦書八體”的八種書體除了大篆、小篆,剩下的六體都是小篆的六種書寫場合的應用而已。其中隸書這種新字體的孕育,直接來自于對大篆草書的系統(tǒng)整理,是一種能夠快捷書寫的篆引,可謂秦系大篆草書。因此,字體與其楷書書體的關系需要辨析厘清。
【關鍵詞】秦系書風;秦書八體;字體
學習藝術史,必須大量閱讀圖像史料,書法史的學習也不例外。你要了解上古書法史,就得大量地觀摩上古時期的金文書藝,甲骨文書藝,以石鼓文為代表的石刻書藝,還有許多簡帛書書藝,反復看,仔細讀,爛熟于心?,F(xiàn)今查看這些圖像史料的條件空前得好,大家完全可以自己看,不需要再多說什么。筆者還是把討論的焦點對準隱含在圖像史料背后的那些我們應當努力發(fā)現(xiàn)的東西上面。
從書風的角度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秦國為中心的秦系書風,無論銘刻體抑或簡帛書,其篆引都顯得質樸而凝練,是當時幾大地域書系中比較接近西周中晚期書風的一種,體現(xiàn)出恪守文化正脈的大氣。大家熟知的《石鼓文》、《秦公簋》(見圖1),一刻石、一銘金,筆畫精練、結字嚴謹,堪稱西周中期以來篆引楷法演進的新階段。今天我們還能見到的戰(zhàn)國秦簡書藝,雖然與其他書系的簡帛書一樣草化顯著,但筆筆扎實,字字沉穩(wěn),結構分明,精神飽滿,為后世的草化書寫樹立了典范。
秦滅六國,一統(tǒng)中原,車同軌道,書同文字,這些中國史常識不必多談。我們這里關心的是,秦朝文字書寫的情況是怎樣的?許慎夫子告訴我們:“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一共列出八種“體”。大家思考一下,這八體是指“字體”,還是指“書體”?
(圖1)秦公簋
1.大篆,秦朝建立之前秦系篆體楷書。追溯到西周,說這是宣王時期太史籀所書寫的一種范式,稱“籀文”,無非是想確認秦朝大篆的正統(tǒng)性。
2.小篆,秦朝建立之后的標準篆體楷書。由政府指定專家組簡化、改造大篆創(chuàng)立的新體,也叫“秦篆”。李斯、趙高、胡毋敬三位大臣用這種新體篆字分別寫成《倉頡》《爰歷》《博學》三篇,作為當時的學生教材強制推行,以此統(tǒng)一文字。
3.刻符,周代以來刻在符節(jié)上的文字樣式。從現(xiàn)存的秦國、秦朝虎符實物看,那上面采用的文字就是大篆、小篆,只不過直接鑿刻多方折而已,可以看成是銘刻書的變體,屬于書體范疇。
4.蟲書,用于旗幡上的裝飾性文字,它的基礎不外乎大篆、小篆,只是在筆畫上描繪了許多動物形象,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討論的書寫性篆引范圍,相當于今天的美術字。
5.摹?。ㄒ妶D2),用于璽印上的文字,從現(xiàn)存的秦(國)璽、秦(朝)印實物看,也是大篆楷書、小篆楷書,為了適應印面,字形少許作了方正化處理,只能作為書體存在。
(圖2)秦印
6.署書,究竟是什么已經(jīng)不太清楚,有說它是題寫封檢的,有說它是題寫匾牌的,有說它是題寫榜書(大字楷書)的,也有說它是寫得草率的??梢娝皇莻€特別的用途,而不是什么特別的書體。
7.殳書,用于兵器上的文字,從遺存下來的實物看,秦國兵器上的文字是大篆草化書寫,標明何年何造何用,屬于物勒工名、物勒所歸之類。即使我們同意叢文俊先生的推測,認為殳是儀仗隊的假兵器,其上的文字應當精美,也不過是大篆楷書或者再加些修飾,還是屬于特定的用途對書體使用的要求。
8.隸書,秦朝建立之后由秦始皇確認的社會下層日用書體,相傳是當時的一位基層公職人員程邈花了幾十年的工夫編制出來的,這說明它的形成應當在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而不是秦朝,它的字體基礎就應當是大篆,而不是小篆。從遺存至今的秦簡帛書墨跡實物看,秦朝的隸書其實就是秦系大篆草書,又受到小篆影響而進一步簡化,在當時應當歸于書體范疇;隸書作為一種新字體是在西漢逐漸完成的。
以上我們依次考察了秦朝文字書寫的八種“體”,很明顯,3到7主要著眼于文字書寫的特定用途,屬于書體范疇,有的甚至是美術字。隸書雖然得到皇帝的確認,被指定用于社會基層的日用文字書寫,但是在秦朝,它只是一種書體,一是因為它直接來自于對大篆草書的系統(tǒng)整理,是一種能夠快捷書寫的篆引;二是因為字體形成確立的重要標志,是它的楷書被用于最正式、最重要、最高貴的場合,用作銘刻體,秦朝的這類銘刻書,諸如《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石刻》等等,以及秦詔版、秦權量等等銘文,采用的都是小篆楷書。
“八體”中,只有大篆和小篆可以被視為字體。許夫子說的“大篆”“小篆”,嚴格講是指大篆楷書、小篆楷書。文字學上把一種字體的楷書(或銘刻體)作為這種字體的標準書寫樣式,所以從古到今人們習慣地把這一字體的名稱與它的楷書書體混為一談。我們也可以這樣用,但是心里必須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5-0017-02
【作者簡介】辛塵,本名胡新群,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江蘇省教育書法協(xié)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