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錢勰及其與蘇、黃、米

    2016-07-25 01:50:40黃修珠南京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學院江蘇南京210013
    關(guān)鍵詞:米芾草書書法

    黃修珠(南京藝術(shù)學院 美術(shù)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錢勰及其與蘇、黃、米

    黃修珠(南京藝術(shù)學院 美術(shù)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錢勰是北宋中后期傳統(tǒng)書學的代表性人物,學識優(yōu)敏,雅擅八法。錢勰在“古法不講”的時代環(huán)境下,與蘇黃諸子游,不期然竟充當了黃、米等人的導師。更重要的是他的書學思想通過與黃、米的個人努力相結(jié)合,將宋代書法推向新的歷史高度,客觀上具有拯救時弊、力挽狂瀾的積極意義。通過對錢與蘇、黃、米等人以書為媒介的交流考察,展現(xiàn)尚意思想與傳統(tǒng)書學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并從中讀出時代風氣遞嬗之消息。表明傳統(tǒng)雅正書風的社會接受度走低,尚意求新思想得到張揚,中國書法發(fā)展到北宋中后期出現(xiàn)由雅趨俗、由傳統(tǒng)守法向彰顯性情發(fā)展的轉(zhuǎn)型。

    錢勰;書學;蘇黃米

    引 言

    綜觀書法史,以蘇、黃、米等人為標志,宋代書法發(fā)展到一個新高度,出現(xiàn)了代表時代風尚的“尚意”書風。后世對于宋代書史之關(guān)注,也多以此數(shù)人為著力點。曹寶麟先生曾述及蘇、黃、米等人之于宋代書法之振興,云:“他們?nèi)硕紟缀鯖]有老師的指點”[1],強調(diào)蘇黃諸子的天賦之才和個體努力所具有的杰出意義。然有錢勰穆父者以天生貴胄,復功深學粹、識見超群而優(yōu)游于數(shù)子之間,于蘇黃等人而言,可謂亦師亦友,于書史上自有其特殊之貢獻與地位。

    錢勰(1034—1097),字穆父,一說本單字“穆”,開封人,祖籍臨安(今浙江杭州)。出于錢塘吳越世家,為吳越武肅王錢镠五世孫,廢王倧之后。父彥遠,隨忠懿王俶歸朝至開封。

    勰早慧,“生五歲,日誦千言,十三歲制舉之業(yè)成”[2]。宋李綱《宋故追復龍圖閣直學士贈少師錢公墓志銘》(簡稱《錢公墓志銘》)亦云錢勰:“生有奇表,神氣秀發(fā)。未成童日誦千言,及長,博聞強識,卓犖不群?!庇中院脤W,手不釋卷,期于自立。仁宗嘉祐八年(1063),翰林學士沈文通薦其應(yīng)“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熙寧三年(1010)以蔭除知開封府尉氏縣,復擢升流內(nèi)銓主簿。神宗朝以國子博士除京西路提點刑獄,徙河北、京東,復除鹽鐵判官。元豐六年(1083)以文章家世選使高麗,還授中書舍人。哲宗時曾兩知開封府,頗受倚重。紹圣四年冬(1097)移知和州,命未下,卒于官舍,享年六十有四。徽宗即位,追復錢勰龍圖閣學士,崇寧元年(1102)入黨籍。

    一、詩書家傳

    錢勰出于世家大族,祖上多聲名煊赫以文章顯,“三世五人掌絲綸之職”[3],可謂簪纓世家。據(jù)錢氏十三世孫錢國衡《吳越錢氏譜序》統(tǒng)計,宋代錢氏共擢進士有三百二十余人[4],真可謂家風鼎盛,至于此極。

    錢勰自幼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工于詩及文章,有《會稽公集》一百卷,所為文章得西漢體,老友東坡曾詩贊之云:“大筆推君西漢手”(蘇軾《次韻錢穆父》)。錢勰文章現(xiàn)存多為替皇帝所擬詔令制詞及所奏章程,如熙寧四年八月為三司鹽鐵判官時有《上神宗乞擇經(jīng)術(shù)耆艾之士以備顧問》、《上神宗乞參舉才德之士》等。其詩作清新遒麗,長于用韻,多見于與時輩交往篇什。

    錢氏家族于書法,亦可謂源遠流長,屢代不絕。錢氏開國,初以武功顯,之后,“方浙右富庶,登豐之久,上下無事,惟以文藝相高”。[5]粗略算去,自忠懿王錢俶始,以書法藝術(shù)著于書史者不下十數(shù)人。據(jù)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所載,吳越王錢镠,喜作草書,“剛勁結(jié)密,似非出用武手”;錢俶,“尤喜書,善顛草,其斡旋盤結(jié)不減古人”,宋太宗有神品之評;錢惟治,善草隸,好二王書。又論書云“心能御手,手能御筆,則法在其中矣”。宋太宗認為,錢惟治書法于錢氏中為最工;錢惟演著有《飛白書敘錄》,《宋史本傳》謂其“書帖亦平平”;錢昱,善書法,工尺牘書,亦曾蒙太宗觀賞;錢易,長于尋丈大字及行草;錢昆,善草、隸書;錢勰,“工正草書,正書師歐陽率更,草書效王獻之,有‘能品’之評”;錢儇,字智仁,書畫入能品(均見《書史會要》卷六)。

    其他見于典籍所載者尚有:“錢景諶,能楷書,《宋史》有傳。近年出土《宋故朝請郎守大理寺丞致仕劉君墓志銘并序》(墓主劉絳為錢惟演之婿)撰文和書丹者為時任鳳翔府周至縣長的錢景諶?!保?]

    錢勰之姊,“習組紃,隸文史,至于筆札書計之事過目則善焉”,“其教子也,手繕經(jīng)籍而授大義?!保?]

    錢伯言,錢勰之子,承家傳。南宋岳珂藏《吳越三王判牘》真跡一卷,后有伯言跋(《寶真齋法書贊》卷八)。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有錢伯言題名,行書,寸余大字(《金石文字記》卷六)。

    宋彭汝礪《寄錢穆父》詩贊云:“忠義文章見一門,風流竊喜得諸孫”(《鄱陽集》卷五),直到元代,尚有錢國衡者,刻十種蘭亭,可見錢氏家風遞嬗,洵非虛譽。

    錢氏有藏書之傳統(tǒng),錢惟演“家儲文籍侔秘府”(《宋史本傳》)。錢勰亦富收藏,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五云:“藏書之富如宋宣獻、畢文簡、王原叔、錢穆父、王仲至家”[8],可見盛名在外者。

    據(jù)米芾《書史》所載,錢勰重要的法書收藏有《魯公寒食帖》、《顏魯公帖》、《懷素兩帖》、《唐人書白樂天詩》①(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四十九《白樂天草書春游詩拓本跋》:“右白傅草書,一十九行,錢穆父在越勒石置蓬萊閣下。”(見四庫全書[G]集部,別集類,1318冊,頁213)而米芾《書史》謂之唐人書。、《史孝山〈出師頌〉》、《王子敬草書〈洛神賦〉》摹本等。

    錢勰官高位顯,收藏之外,平素所見亦自不凡。據(jù)《道山清話》載:

    錢穆父嘗言,頃在館中,有同僚曹姓者,…一日諸公過其家,觀其所藏書畫。其家多資,雖真贗相半,然尤物甚多。有虞世南寫《法華經(jīng)》、禇河南寫《閑居賦》、臨《蘭亭》。其父得于天上,蓋錫賚之物也。諸公愛玩不能去手。又有閻立本《粉畫羅漢橫軸》,上各有贊,字畫皆真楷可喜,乃唐時帝王御制,不知何帝所作,皆有小長印“御制之寶”,兩頭皆尖,如橄欖核狀。外標首題云“應(yīng)真橫軸”,…或言“應(yīng)真橫軸”四字亦是名人書。[9]

    又曾見《王子敬草書洛神賦》,《長安安氏藏顏帖數(shù)種》并跋其一,今墨跡尚存(見圖4)??傊X勰之生長環(huán)境如此,其善書亦是自然。

    二、雅擅八法

    錢勰之于書法可謂依仁游藝之末也,然家風流被,加上性之所好,亦迥出時輩,躋于上游。李綱《錢公墓志銘》云:“工行草書,有魏晉人筆法,嘗自愛重,未嘗輒以與人?!卞X勰書學歐陽詢,明豐坊謂其學歐陽小楷《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黃庭外景經(jīng)》”(《書訣》),此是早期之基礎(chǔ)。后期上溯二王,一是效法智永草書,二是規(guī)模王獻之《洛神賦》,以致于“數(shù)自臨寫至數(shù)百過”、“旦旦臨寫”,可謂功深學粹,遠過常人,最終以“筆勢字體深造王大令閫域”而獲首肯②(宋)董更.皇宋書錄[M]卷中:“錢伯言跋穆父臨大令《洛神賦》,云子敬《洛神賦》分裂在范堯夫、范中濟、王晉卿三家,穆父借摹,遂全一賦,故數(shù)自臨寫至數(shù)百過。又《蜀中石刻跋》云:‘錢公內(nèi)翰并三家本摹之,旦旦臨寫,晚極精妙,筆勢字體深造大令閫域?!币姳R輔圣.中國書畫全書[G],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12,第3冊,頁209。岳珂謂其書:“肅(蕭)散樸雅,不類近時書,豈學有根柢然耶?”[10]良是。

    錢勰書今傳四帖。

    《知郡帖》(圖1),楷書。據(jù)曹寶麟先生《北宋名家書法鳥瞰》考證,其書于熙寧十年作于鄆州提刑任上(《中國書法全集?北宋名家卷》)。用筆精致,靈動多姿,胎息于歐,微帶二王韻致,惟筆力稍弱。歐陽修謂:“南朝士人氣尚卑弱,字書工者率以纖勁清媚為佳”[11],雖時代懸隔,然錢氏世家吳越,亦合于所謂“南朝”之評。

    《車馬帖》(圖2),行書,元祐元年(1086)作。姿態(tài)端正典雅,行氣疏朗,無宋人肆意之習氣,許是拓本之故,點畫圓潤,輕重起伏弱化,不類墨跡。

    《先起居帖》(圖3),內(nèi)有“因移高陽安撫使辭墳”之語,是元祐五年十二月“移知瀛洲兼高陽關(guān)路安撫使馬歩軍都總管”臨發(fā)所書。[12]行書,用筆內(nèi)涵筋骨,字勢端正,不事欹側(cè),中宮收緊,個別字甚至有窘迫之感,黃庭堅認為錢學歐陽詢書得其仿佛”,信然。

    圖1 錢勰《知郡帖》,熙寧十年,楷書紙本,臺北故宮藏

    圖2 錢勰《車馬帖》,元祐元年,行書拓本,《停云館帖》

    圖3 錢勰《先起居帖》,元祐五年,行書紙本,臺北故宮藏

    《顏帖跋》(圖4),款署元祐九年,暮年所書,與前帖相比較,用筆更為活脫老成,富于變化。字勢欹側(cè)生動,俯仰多姿。結(jié)字仍多緊斂,章法行氣偶露搖曳跌宕之趣味,頗多率意,寓古雅于新奇,允為合作。東坡所謂“題詩相報字傾斜”(蘇軾《次韻錢穆父紫薇花二首》),許是此類風范。

    錢勰傳世作品尚多尺牘書疏,其從孫錢端禮就曾言及“伯祖內(nèi)相文肅公勰,字穆父,與蘇文忠公游,往來書尺唱和甚多”[13],今多不存,惟雪泥鴻爪,見諸典籍(見文后附表)。

    圖4 錢勰《顏帖跋》,元祐九年, 行書紙本,上海博物館藏

    三、與蘇黃諸子之游及其書學思想

    錢勰,儒者,以功名事業(yè)立身,未嘗于書法有所著述,故其于書法之識見觀點只能從其與時輩之藝術(shù)交往中窺知一二。顯于書史并與錢勰相交往者甚多,如蔣之奇、蔡卞、米芾、王詵、蘇軾及蘇門學人黃庭堅、秦觀等。當然蘇、黃、米是錢勰藝術(shù)活動交游圈中最為突出的群體,我們將于此考察錢勰的藝術(shù)思想。

    (一)錢勰與蘇軾相交至篤,二人年歲相仿,宦海相接,廟堂進退,惺惺相惜。其情誼之深,常常表現(xiàn)在尺牘往還、詩詞酬唱甚至日常戲謔之中,如“兩日不接奉,思仰不可言”[14],“久不聞問,奉懷悵然。忽人來,辱手書,承比日起居佳勝,感慰無量”[15]云云。東坡好美食,曾與錢書云:“竹萌,蒙佳貺。取筍、蕈、菘心與鱖魚相和。清水煮熟,用姜、蘆菔自然汁及酒三物等入少鹽,漸漸款灑之,過熟可食。不敢獨味此,請依法作與老嫂共之?!保?6]多見情誼款款。錢勰遠使高麗,帶回高麗松扇及猩猩毛筆分贈蘇、黃、張耒等,并詩歌互酬,極一時之風雅。

    錢、蘇直接進行書法交流的資料于今惟見《朱子語類》云:

    子瞻單勾把筆,錢穆父見之曰:“尚未能把筆邪?”[17]

    宋人對蘇、黃善書卻不能懸手的情況有明確記載,如陳師道謂:“蘇、黃兩公皆善書,皆不能懸手。逸少非好鵝,效其宛頸爾,正謂懸手轉(zhuǎn)腕。而蘇公論書以手抵案使腕不動為法,此其異也?!保?8]又李之儀云:“握筆近下而行之遲”。[19]蘇號稱“不踐古人”,以身作則,當然在執(zhí)筆上任性為之,不必依傍,“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是他的宣言。

    蘇軾對于執(zhí)筆的態(tài)度是比較明確的,置而弗論。從錢勰此問,可窺知錢對于書法執(zhí)筆的態(tài)度。唐孫過庭將書法以“執(zhí)、使、轉(zhuǎn)、用”四字括之,可見執(zhí)筆乃是書法之重要基礎(chǔ),錢認為蘇單鉤(勾)而書是不善執(zhí)筆的表現(xiàn),說明宋人執(zhí)筆方式發(fā)生了變化,而錢勰是主張雙鉤正執(zhí)筆的。

    單鉤執(zhí)筆是一個歷史存在,此學術(shù)界已有共識,但長期以來尤其是明清以來,人們對它逐漸陌生,自沙孟海先生撰《古代執(zhí)筆初探》,始對其有進一步了解。近年來,孫曉云先生《書法有法》風靡一時,其中觀點姑且不論,私以為此書流傳的意義在于破除了公眾關(guān)于雙鉤是唯一正確執(zhí)筆方式的一般認知。隨著近些年書法理論的發(fā)展,我們初步對古代執(zhí)筆方式的狀況有了全面認識,那就是:以唐為界,之前席地而坐的久遠時期,單鉤執(zhí)筆而書是常用的書寫方式;唐以后,隨著桌椅等家具的發(fā)展,逐漸改變了人們的坐姿,雙鉤正執(zhí)逐漸得到普及應(yīng)用。在此后相當長時期,兩種執(zhí)筆方式并行不悖,各得其所。但發(fā)展趨向是雙鉤正執(zhí)筆逐漸被認作更適于新的社會生活方式的書寫方法,這種趨向在宋代已然明確。因此,錢勰見蘇軾單鉤執(zhí)筆,認為蘇“未能把筆”,反映了宋人對這一問題的基本認識。

    當然,蘇提倡把筆無定法在客觀上與古法執(zhí)筆暗合,并不能以此說明蘇軾在追尋古法。蘇如此作為主要緣于豁達不拘、任性自適的性格,在作詩上尚且如此,況書為小道呢?因此,高明如東坡,開一代風氣的偉大人物,雖議論風發(fā),自云“曉書莫如我”(《和子由論書》),卻在當時因不善雙鉤懸腕,往往是“故書家亦不伏此論”(黃庭堅《跋東坡論筆》)。

    (二)錢勰與黃庭堅的書法交流,同時亦有蘇軾的參與。據(jù)宋曽敏行《獨醒雜志》所載:

    元祐初,山谷與東坡、錢穆父同游京師寶梵寺。飯罷,山谷作草書數(shù)紙,東坡甚稱賞之。穆父從旁觀曰:“魯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無他,但未見懷素真跡爾。”山谷心頗疑之,自后不肯為人作草書。紹圣中謫居涪陵,始見懷素《自敘》于石楊休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祐已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為不誣,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20]

    此段故實可謂膾炙人口,黃的題跋中也曾反復道及此事。從上可知:

    1、元祐初山谷草書境界實在不高。錢以為俗,然東坡甚稱賞之,可知其與蘇在書學認識上有明顯差異。從后來黃的自我否定中可反證錢勰眼界、識見之高。

    2、穆父之書法立場是趨于傳統(tǒng)守法的。因穆父以為,黃草書之所以俗,乃是未見守法的懷素書而缺乏古法傳承又熏染時風所致。①(元)鮮于樞《草書帖》:“張長史、懷素、高閑皆名善草書。長史顛逸,時出法度之外。懷素守法,特多古意。”

    黃之筆法以所謂“蕩槳”著稱,其實就是抖擻、戰(zhàn)掣之意,乃是用筆且行且駐之狀態(tài)。這是黃將周越的習氣繼承并加以發(fā)揚光大,成為后世碑學末流的先聲。這種筆法因其偶然性與隨意性,破壞了二王筆法體系“流美”的自然狀態(tài),與后起懷素來自二王驟雨旋風的筆勢更隔霄壤。實際上,黃與錢相比,見識遠不及,只能從俗俯仰,加以己意出之。然而別人卻對這種新穎無前例的表現(xiàn)贊譽有加,比如蘇軾;世俗也是津津樂道??梢哉f除了錢勰的批評與黃自省后的不滿,聽到的多是肯定的聲音。可見黃的所謂創(chuàng)造在客觀上是迎合了某種“自我作古”的“俗”的時代風尚。事實上,黃本人對這種筆法雖不滿意,但積習難改,又常常歸怨于周越。從其傳世之作看,抖擻習氣始終未脫,何止三十年。知與行的矛盾與悖反是黃終生未去的心結(jié)。黃后來所謂“恨穆父不及見”,是自覺有所突破和進步而無人識之,知音零落的一種遺憾。

    山谷在《書自草秋浦歌后》有一段文字,頗耐尋味:

    余少學書,人多好之,惟錢穆父以為俗。初聞之不能不嫌,已而自觀之,誠如錢公語。遂改度,稍去俗氣,既而人多不好。老來漸懶慢,無復此事,人或以舊時意來乞作草。語之以今巳不成書,輒不聴信,則為畫滿紙。雖不復入俗,亦不成書,使錢公見之亦不知所以名之矣。[21]

    “惟錢穆父以為俗”而不言東坡,可證《獨醒雜志》所載可信。

    從山谷的敘述中可以得到三個信息,一是錢勰對其書法之俗進行過評價和忠告后,他經(jīng)過心理斗爭“始信穆父之言為不誣”并最終接受批評,從而有“改度”、“去俗”的踐行,雖然結(jié)果不盡如人意,只是“稍去俗氣”;二是山谷經(jīng)此改度,肯定要勝于前,但奇怪的是社會認可度出現(xiàn)了戲劇性變化,由書俗而“人多好之”到去俗后“人多不好”,很好的反映出北宋中晚期書法尚奇求新的社會風尚和由此而來的審美偏差。

    (三)錢勰于米芾書法之指教,從而成就一位書法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標志性人物,亦可謂書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董其昌跋《米南宮樂圃先生墓志》云:

    米元章書沉著痛快,直奪晉人之神。少壯未能立家一一規(guī)摹古帖。及錢穆父訶其刻畫太甚,當以勢為主,乃大悟。脫盡本家筆,自出機軸。如禪家悟后拆肉還母,拆骨還父,呵佛罵祖,面目非故,雖蘇黃相見不無氣攝。晚年自言無右軍一點俗氣,良有以也。[22]

    米芾《自敘》亦云:“壯歲未能立家,人謂我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米芾早年習書規(guī)模唐人,所謂集古字實際乃是對古人亦步亦趨,筆法體勢局促如轅下之駒。后經(jīng)錢穆父棒喝,教以勢為主,始獨出機杼,有所成就。書法乃“形勢”之學,所謂以“勢”為主,乃是發(fā)揮筆勢,強調(diào)形隨勢生,合于自然,旨在突破自唐以來字形惟端正呆板是務(wù)的世俗審美標準。米芾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才嚴厲批評歐虞褚柳顏“安排費工,豈能垂世”,必須“振迅天真”“掛起氣勢自帶過”,方能“出于意外”,得飛動之“勢”也(均見《海岳名言》)。

    “振迅”是米芾筆法以勢為主的生動展現(xiàn)。南朝宋鮑照《舞鶴賦》:“躑躅徘徊,振迅騰摧”,“振”乃奮而發(fā)力,“迅”指速度快捷,合之為用筆得勢之狀態(tài),與刻畫形模正相反。米芾著名的“臣書刷字”便是這種用筆狀態(tài)的最好注腳。

    米芾實踐錢勰“以勢為主”的書法理念,最終為他在書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雖蘇黃相見,不無氣攝(懾)”,蘇贊之:“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雪堂書評》),黃亦有“書家筆勢亦窮于此”之嘆(《跋米元章書》)??梢哉J為,錢勰之指授造就了書史上的米元章。

    錢之“以勢為主”,本意在反對“刻畫太甚”,出之自然,而米芾書法形態(tài)夸張體勢欹側(cè)乃是“走得過遠”,寧過無不及,極盡筆勢所致。不但蘇、錢、黃等對此均有微詞,米芾入魏晉平淡的理想,亦因之未能實現(xiàn)。然惟其如此,才有米芾“晚年自言無右軍一點俗氣”,“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的驕人自詡(《海岳名言》)。

    曹寶麟先生將錢與蘇黃諸子進行比較說:

    蘇、黃、米三家,他們屬于庶族出生的人。像錢勰這樣的貴胄,他的書風還是很傳統(tǒng)的,看到的東西多,如看到王羲之作品之類的,所以觀念比較舊,再加上他有貴族血統(tǒng),所以非常保守,對相當于平輩出生的就可以指指點點。[23]

    這種認識很有見地。綜合以上考察,我們可以對錢勰的書學思想可以有一個大致判斷:

    一是在書學觀上相對保守,尊崇古法。錢以蘇軾不拘一格的單鉤執(zhí)筆方式為“未能把筆”,認為黃氏筆俗乃是未見守法的懷素之書,都是錢崇尚古法的具體體現(xiàn)。

    二是在審美觀上忌俗而崇尚雅正。如對黃早期書風的批評,又論書不取張友正、米芾等。

    張友正,字義祖,乃北宋名臣張士遜幼子?!端问贰分^其:“杜門不治家事,居小閣學書,積三十年不輟,遂以書名,神宗評其草書為本朝第一”(見《宋史?張士遜傳》)。宋董逌《廣川書跋》卷七《張友正草字》云:“(張友正)自云得漢人心法。其用筆過為鋒長而力弱,殆不可持,故使筆常動搖,勢若宛轉(zhuǎn)?!泵总缹堃嘤小袄^其人者誰歟?襄陽米芾也。”②(明)陶宗儀《書史會要》卷六謂評“友直書”,應(yīng)為友正。參見陳志平.章友直與張友正書史考辨[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shè)計版)2006,3,頁69。以米老之心高氣傲,竟然甘做后塵,可見張友正之書不同凡響。米芾用筆之“臣書刷字”,即來自段季展與張友正。米書姿態(tài)橫生亦與張友正之“宮女插花,嬪嬙對鏡”異曲同工。錢不贊成張、米之書,乃是二人之書筆勢動蕩過甚,以致字形夸張,客觀上迎合了求新求異的世俗審美風尚,背離了錢勰的審美理想。

    三是在用筆上忌刻畫,主張以勢為主,出之自然。

    宋人筆法大壞早有共識,歐陽修“書之廢莫廢于今”之嘆,可謂沉痛(《集古錄》卷六《唐安公美政頌跋》)。即就米芾與宋徽宗的一番高層對話所涉諸人而言,均為有宋一代書法之代表性人物?!安叹┎坏霉P,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海岳名言》)?;虿坏霉P,或得筆乏韻趨俗;或排字,即堆砌點畫狀若算子;或勒字,即刻板與描、畫意近,總之用筆缺乏生氣,未能發(fā)揮筆勢。獨米芾一經(jīng)點撥,一超直入如來之地,別開生面。可見錢勰之“書法當以勢為主”的觀點,真可謂古法用筆的精辟概括,直指書之本體,在宋代書論中是非常獨特的論述,和蘇黃等人大異其趣。

    四、結(jié)論

    錢勰是北宋中后期傳統(tǒng)書學的代表性人物,處在“古法不講”的時代環(huán)境下(見米芾《書史》),其所交游盡皆尚意書風的倡導者和實踐家,可以說身處尚意思潮的裹挾之中。但他以天生貴胄、官高位顯降與諸子游,不期然竟充當了黃、米等人的導師,他的書學觀為黃、米承接傳統(tǒng)入古出新指明了方向,某種程度上于黃、米有再造之功。更重要的是,他的書學思想通過與黃、米的個人努力相結(jié)合,開花結(jié)果,從而將宋代書法推向新的歷史高度,客觀上具有拯救時弊、力挽狂瀾的積極意義。

    通過對錢與蘇、黃、米等人的書法交流考察,一方面能部分揭示出北宋書法發(fā)展過程中尚意思想與傳統(tǒng)守法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透出時代風氣遞嬗之機;另一方面揭示出被后世推崇的無以復加的尚意書風,其本身所具有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傳承之間的銜接缺陷。蘇黃等人的自我意識的標舉,從某種程度上是有意為之,因為相對于古法而言,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是不知也,是未見也(實際上古法情節(jié)在黃心中始終未除),這也是宋人書法另起爐灶的客觀環(huán)境和心理基礎(chǔ)。當然,在“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吶喊中①(宋)黃庭堅《山谷題跋》卷四《題樂毅論》:“后予嘗戲為人評書云:‘小字莫作癡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jīng)。大字無過瘞鶴銘。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币姳R輔圣.中國書畫全書[G],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12,第1冊,頁681。,黃入古未深,以新為新,米通過集字,以古為新,客觀上都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理想。

    再者,在錢的指授下,黃、米等人均有了巨大進步,黃在草書學習上可以說在踐行錢的忠告,在理論主張上不厭其煩地倡導尚韻醫(yī)俗,便是對錢審美思想的申發(fā)。雖然其自云“猶覺湔祓塵埃氣未盡”(黃庭堅《跋與徐德修草書后》),然經(jīng)錢指導之后,經(jīng)過艱苦努力,畢竟大有進境,以韻治俗取得了相當?shù)某晒?,然出現(xiàn)“人多不好”的結(jié)局,卻是始料未及。而米芾不折不扣的踐行錢勰忌刻畫、以勢為主的理念,離形得似,卻因超出了錢關(guān)于書法審美雅正的預(yù)期,雖為錢所不取,卻終獲時名。兩相比較,可見傳統(tǒng)雅正守法之風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社會接受程度受到影響,尚意趨新思想得到弘揚,個性張揚、俗的一面獲得廣泛認同,顯示出中國書法發(fā)展到北宋中后期書法審美出現(xiàn)由雅趨俗、由傳統(tǒng)守法向彰顯性情發(fā)展的轉(zhuǎn)型。

    附表:錢勰作品一覽

    [1]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5.

    [2](元)脫脫.宋史:卷三百十七《錢惟演傳》附《錢勰傳》[G]//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臺灣: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下略):286:212.

    [3](宋)李綱.錢公墓志銘梁溪集:卷一百六十七[G]//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126冊:750.

    [4]姚禮群、張偉.宋代錢氏家族人才狀況初探[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8,(l):14.

    [5](宋)宣和書譜:卷十九贈王定國詩[G]//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2):328.

    [6]戶縣磚廠發(fā)現(xiàn)宋代墓志,墓主人劉絳曾開倉賑貧民[N].西安日報2011-08-23.

    [7](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六十二彭城縣君錢氏墓志銘[G]//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092:669.

    [8](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五[G]//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864冊:44.

    [9](宋)王暐.道山清話[G]//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1037冊:667.

    [10](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十七《錢文肅家書三帖跋》[G]//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2):551.

    [11](宋)歐陽修.跋宋文帝神道碑[G]//李逸安校.歐陽修集全集:卷137.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1(5):2166.

    [12](宋)李綱.梁溪集:卷一百六十七錢公墓志銘[G]//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126冊,:752.

    [13](宋)樓鑰.攻媿集:卷九十二觀文殿學士錢公行狀[G]//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153冊:426.

    [14]蘇軾.與錢穆父待制帖[G]//(宋)魏齊賢、葉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十四“尺牘”,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1353冊:202.

    [15](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十二蘇文忠與錢糧(穆)父書簡重本二帖[G]//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2):523.

    [16]東坡回錢穆父書[M]//鄒鉉.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三“筍鱖”條[G]//四庫全書.738冊:365.

    [17](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G]//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702冊:816.

    [18](宋)陳師道.后山集:卷十八[G]//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114冊:691.

    [19](宋)李之儀.姑溪居士前集:卷十七[G]//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120冊:465.

    [20](宋)曾敏行獨行雜志:卷二[M]朱杰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

    [21](宋)黃庭堅.山谷題跋[G]//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1):711.

    [22](明)董其昌.書畫眼[M]//(清)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三百四十四宋米芾樂圃帖[G]//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藝術(shù)類,837冊:389.

    [23]曹寶麟.北宋名家書法鳥瞰[G]//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41卷.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10:7.

    (責任編輯:梁 田)

    J203

    A

    1008-9675(2016)03-0018-06

    2016-03-03

    黃修珠(1974- ),男,河南息縣人,南京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學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大學藝術(sh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書法史。

    猜你喜歡
    米芾草書書法
    漢 蔡琰 草書我生帖
    中國書法(2023年3期)2023-08-23 13:02:08
    北宋·米芾《白帖》
    老年教育(2022年10期)2022-12-26 14:02:56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康里巎巎草書謫龍說卷
    紫禁城(2020年2期)2020-05-25 08:02:12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陽泉 草書賦》
    中華詩詞(2017年4期)2017-11-10 02:18:49
    米芾學“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個紀念地(上)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7:12
    扎囊县| 阿坝| 云林县| 神农架林区| 元朗区| 鄂伦春自治旗| 屏南县| 莆田市| 遂溪县| 类乌齐县| 酉阳| 汝城县| 盐边县| 开远市| 师宗县| 桃园市| 西藏| 宁河县| 浦江县| 朝阳县| 海兴县| 靖州| 子长县| 芦山县| 常德市| 福建省| 蛟河市| 乌鲁木齐市| 织金县| 鹿邑县| 交城县| 平塘县| 淮北市| 阿克陶县| 太白县| 微山县| 东丽区| 越西县| 长子县| 宁阳县|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