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 宋海曲
?
個體化體驗式營養(yǎng)治療對初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作用
鄭欣 宋海曲
【摘要】目的 對初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體驗式營養(yǎng)治療,并評價其干預效果。方法 將200例初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觀察組接受個體化體驗式營養(yǎng)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飲食教育方法。結果 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住院天數(shù)等方面比較差異顯著。結論 個體化體驗式營養(yǎng)治療更有利于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是一種新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實踐中切實可行。
【關鍵詞】2型糖尿病;個體化營養(yǎng)治療;干預
據(jù)報道[1],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1.6%。作為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普遍認為飲食控制是其根本,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的概念,并與藥物治療相提并論[2]。營養(yǎng)治療在糖尿病綜合管理中的重要性已被廣泛認同。然而,許多研究及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糖尿病飲食指導,受患者的文化程度、飲食習慣、自控能力等諸多因素制約,患者接受效果并不理想[3]。探討個體化體驗式營養(yǎng)治療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旨在探索更加有效的糖尿病飲食教育方式。
1.1 對象與分組
選擇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200例初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08例(54%),女性92例(46%),年齡48~71歲,平均(53.2±2.6)歲。納入標準:(1)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2)18周歲以上;(3)意識清楚,能進行語言溝通,無認知和行為障礙,自愿參加。將2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所有患者中,男性109例(54.5%),女性91例(45.5%);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52.50±9.39)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學歷占46%,高中及以上學歷占54%;平均血紅蛋白7.9%。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過糖尿病個體化體驗式營養(yǎng)治療。
1.2 干預措施
觀察組入院時,營養(yǎng)師對每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了解其病情、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工作性質、經濟情況等,并根據(jù)患者的身高、體重、血糖、血脂、血壓、活動量及有無并發(fā)癥或合并癥等因素,制訂個體化飲食治療方案。治療方案包括制定每日總熱量、三大營養(yǎng)素分配比例以及每餐主食、蔬菜、肉類、烹調油、食鹽用量等。參照食物升糖指數(shù),合理選擇低升糖指數(shù)的食物進行配餐。醫(yī)院食堂嚴格按照每位患者的飲食治療方案,應用食物稱重法進行制作烹飪,并定時送餐至患者病床前。每份餐盒外部均標明食物總熱量和營養(yǎng)組成成分。住院期間,營養(yǎng)師將隨訪患者的病情變化、藥物調整情況以及飽腹感等具體情況,適時對飲食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并結合標準餐實物對患者進行膳食制作方法、食物交換份法、飲食注意事項等知識的詳細講解和教育,并發(fā)放個體化飲食處方,以便患者出院后能夠根據(jù)住院期間為其制定的飲食方案堅持營養(yǎng)治療。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糖尿病飲食指導,即由營養(yǎng)師給予口頭飲食指導,發(fā)放健康教育資料,由患者自行控制飲食,不進行個體化飲食治療方案設計及配餐。兩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規(guī)胰島素及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并且接受糖尿病運動教育。
1.3 評價指標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住院天數(shù)的差異。入院當天,抽取患者靜脈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 h血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出院當天再次檢測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 h血糖,出院后3個月后再次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PG、2 h PG、HbA1C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74、0.24、0.22,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PG、2 h PG、HbA1C與治療前比較,t=9.48、4.27、7.32,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的2 h PG無差異(t=1.80,P>0.05),F(xiàn)PG、HbA1C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25,4.20,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血糖指標改善更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2、3.91、5.01,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12,P<0.05)。見表2。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基礎,對任何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都至關重要,對于初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如此。一方面,當初發(fā)的2型糖尿病患者得知需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時,往往會感到較大的壓力和抵觸,對這部分患者起始飲食治療的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對于初發(fā)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教育,直接關系到患者未來漫長病程的病情控制好壞,有助于更早、更好地避免并發(fā)癥的產生,減輕這部分患者在健康和經濟2方面的負擔。因此,初發(fā)糖尿病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點人群,加強對這部分患者的飲食教育和指導會有更高的“性價比”。
而許多研究顯示[4],糖尿病患者對飲食治療的掌握情況較薄弱。這表明糖尿病飲食教育的形式亟待改善。傳統(tǒng)的飲食教育大多數(shù)采取講座、發(fā)放宣傳冊、海報展板等方式進行,主要依靠理論知識的灌輸。而糖尿病飲食治療的理論知識和糖尿病膳食計算方法較為復雜繁瑣,患者不易接受理解。即使患者普遍在思想上重視糖尿病飲食治療,但由于無法將生硬的理論運用至生活實際,導致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營養(yǎng)治療,缺少的不是泛泛的說教和抽象的概念,而是細化、量化的個體化指導[5]。ADA的糖尿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推薦也提出,沒有一種固定的飲食模式適合所有糖尿病患者,強調在循證基礎上制定個體化營養(yǎng)治療方案[6]。我學科在傳統(tǒng)飲食教育的基礎上,遵循個體化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的要求,對住院糖尿病患者實行個體化體驗式的飲食治療,由專職營養(yǎng)醫(yī)師對患者的合并癥、并發(fā)癥、用藥情況、飲食習慣、血糖波動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后,制定出個體化的飲食處方。醫(yī)院食堂嚴格按照飲食處方,烹飪制作每位患者的一日三餐,送餐至患者手中[7]。個體化營養(yǎng)治療用標準餐作為一個有形的載體,通過患者的親身體驗,直觀地傳遞了健康飲食的抽象觀念,讓患者對自身應攝取的總熱量以及各類食物的品種選擇和數(shù)量分配有了深入直觀的感性認識[8]。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比較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出院后3個月的糖化血紅蛋白均更為理想,住院天數(shù)也有顯著差異。提示對照組接受的僅僅是營養(yǎng)師的口頭教育,患者沒有實物化的具體概念和直觀感受。而觀察組接受的個體化體驗式的飲食治療作為一種具體的教育形式,可以對患者的日常飲食起到示例和模版作用,提高患者依從性,主動配合做好飲食控制,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并且為出院之后的后續(xù)治療提供形象化的指導。
總之,個體化體驗式的糖尿病營養(yǎng)治療是一種效果理想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形式。
參考文獻
[1] Xu Y, Wang L, He J, et a1.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 AMA, 2013,310(9):948-959.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Nutrition recommendations and principles for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are,1994,17(5):519-522.
[3] 孫瑩,張紅,朱瑋瑋. 老年糖尿病病人個體化飲食教育效果評價[J]. 空軍總醫(yī)院學報,2008,24(2):113.
[4] 黃水英. 糖尿病患者對飲食知識認知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10):67-68.
[5] 郭亞芳. 糖尿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模式的探討[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8):281-282.
[6]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 [J].Diabetes Care,2010,33(suppl1):S11-61.
[7] 蔣新華. 個體化營養(yǎng)膳食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應用[J]. 廣東醫(yī)學,2014,35(1):125-127.
[8] 劉潔. 個體化營養(yǎng)干預對糖尿病病人飲食行為的影響[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13):1548-1550.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08(2016)16-0192-03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6.136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福建 廈門361000
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Experiential Nutritional Therapy on Primar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ZHENG Xin SONG Haiqu Endocrine-diabetes Sec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reatments with individualized experiential nutritional therapy o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type 2 diabetes, then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 Methods 200 primar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 randomly,each group had 10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experiential nutrition therapy, while the compared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diet education.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fasting blood-glucose, postprandial 2 hours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hospitalization days were signifcant. Conclusion The individualized experiential nutrition therapy is more benefcial to th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t is a new and effective way of education, and it makes sense in practice.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therapy,Inter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