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蓓
蘇軾《觀潮》一句“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道出了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心中對如此詩意的煙雨畫境充滿了無限遐想與向往,時刻盼望著能一睹為快。巧的是去年夏天,我有幸親身感受廬山煙雨,猶如中式水墨畫和西式油畫的結(jié)合,別有一番風味。
清晨,踏上登臨廬山之路。廬山只露出一點綠腳,一條小徑直通往那無盡的白茫茫世界。這時,天開始灑下蒙蒙細雨,霧氣在身邊升騰,雨過處枝葉青翠,朦朧美盡顯眼前。漫步煙雨中,仿若置身無盡的白,真切感受到了“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境。煙雨繞身宛如輕紗遮面,周圍的一切看不真切。只好側(cè)耳傾聽,聽那絲絲細雨輕輕落在葉面而匯成雨珠后,沿葉滾落的滴答聲;聽那山泉流過不帶一絲悵惘奔出山澗的嘩嘩聲;聽那小動物不懼游人左顧右盼覓食行走樹林的沙沙聲……再聽,那柔曼琴音,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箏聲,是石縫中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貝斯轟鳴,應(yīng)為萬道細流匯聚成溪流在山澗奔涌;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聲,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入深潭。這一切聲音都是那么真切,那么自然,那么清新,那么旖旎,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來到半山腰,霧氣漸漸消散,眼前一片明麗,廬山一展容姿。恍若間,只聽得巨大的流水聲,仿佛大地在顫抖,側(cè)目處,巨大的瀑水一瀉而下,夾雜著霧水與煙雨浸到身上,一股清涼浸染了全身?!拔乙商煜煽椝鼐?,素練脫軸垂青天。”“居然化作十萬丈,玉虹倒掛清冷淵。”巨龍匯于碧潭,循環(huán)往復(fù),日夜不息,滌蕩周遭的一切,洗去內(nèi)心的郁悶。生命也大凡如此,周而復(fù)始,生生不息。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讓生命激起最美的水花,展現(xiàn)光彩年華。廬山,并不總是一位安靜的女子,其實,她也富有激情和熱血的一面。
繼續(xù)向山頂進發(fā),漸漸地,眼前一道弱光閃現(xiàn),夾雜煙雨匯在我的眼前,緊接著一片開闊,再向下方望去,一片片綠階梯般向下延伸,猶如一片巨大的翡翠,與白霧匯成一片,仿佛置身仙境。由于樹葉的遮擋,感覺和煙雨的接觸還不夠盡興,我不聽家人勸告,躺在巖石上,貪婪地享受煙雨,想把每一滴雨的精靈融進我的心里,融進我流淌的血液里。細雨落在臉上,激起了我的記憶:那美好的童年時光,已逝去的故人與我所向往的世界。我忽然仰天自問:它們都隨著這煙雨去哪兒了?沒人回應(yīng)。是啊,人生就是一次沒有回頭的旅行,正如這廬山瀑水永遠向前。前方或許有云霧,或許有牽絆;道路或許曲折或許多彎,但匯入大河,奔向大海,目標不會改變。請不要多想,不要猶豫,珍惜當下,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過好每一天,即使是如廬山煙雨,不也是十分美妙嗎?
雨停了,遠方閃現(xiàn)出一縷彩色的光,不知是不是彩虹,但在我心中,已經(jīng)架起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迷人的廬山煙雨,如百年陳釀,回味無窮……
(編輯 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