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改梅
趨同背景下的中國企業(yè)會計制度變遷研究
郭改梅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fā)展,國際財務報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在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穩(wěn)定全球的資本市場,會計準則趨同步伐進一步加速,各國對會計準則趨同策略極為關注。當前國際金融秩序需重新構建,國際格局也做出了重大調整,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正在新形勢推動下會計結構改革,我國需要與時俱進,順勢而為,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
關鍵詞:會計機構;會計準則;趨同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高度發(fā)達的背景下,會計準則趨同在近年來發(fā)展十分迅速,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行國際統(tǒng)一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行列。08年金融危機是由于次貸危機引起的,許多人借銀行錢,隨著美聯儲的幾次降息,使得買房子的人難以將房屋出售,從而導致的次貸危機的發(fā)生,次貸危機又連帶引起了金融危機,正是因為有些會計信息不透明性而導致了人們不知道有多少壞賬,有位哲學家曾這樣說過“沒有危機便是最大的危機”,所以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是必要的,它對于穩(wěn)定市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各國都在加緊會計準則趨同化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1.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在會計方面我國也開始和國際接軌,開展與國際合作的國際會計財務報表趨同工作,為我國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早在05年底,在我國原有會計基礎上,國家財政部下達了有關會計趨同五項原則,在我國會計部門共同努力下,取得在會計方面的歷史性突破。
(1)在現階段我國已經能做到國際會計趨同相同步,并確立了有效的趨同機制。中國在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巴西等國之前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的趨同。不僅如此,我國為了實現與國際準則保持一致,還發(fā)布了相應的《會計準則解釋》和《企業(yè)會計準則講解》,通過對這兩部解釋的發(fā)布又解決了我國會計的切實問題。例如,09年發(fā)布的《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guī)定》,對國際準則中未明確的問題做出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不僅提高了我國保險會計的水平,還促進了保險行業(yè)的轉型。
(2)為了維護我國的利益,我國財政部門做出的會計準則還積極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相互互動。趨同不應該是單一的讓所有國家都按一個國際模板來制定自己的會計準則,而更多的是周恩來所提出的“求同存異”,與各個國家的會計政策方針相互借鑒。并且在與國際財務會計報告相趨同過程中,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國國情的合理化的建議,還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同和支持,我國還促成了有關會計準則按照我們的意愿進行了一些修訂。例如:在我國國有控股企業(yè)均為獨立法人,如果彼此之間不相互控制,不應算作關聯企業(yè)。
(3)我國與國際準則趨同的企業(yè)已經合作很多年,適用范圍從上市公司擴大到國有大中型企業(yè),達到了較好的效果。財政部通過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特別是加強企業(yè)會計準則的效果監(jiān)督和檢查。通過對上市公司年報的分析,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從生效至今得到了財政部的良好實施,對于企業(yè)的限制減少了,支持了企業(yè)的自主研發(fā)投入,為我國的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新準則實施的時間里,不僅會計準則信息質量得到了提升,也使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也維護了社會公眾的利益。
(4)我國會計準則趨同及有效實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在09年世界銀行充分肯定了我國在會計準則改革方面的成就即《中國會計審計評估報告》,并稱中國會計準則趨同性建設是其他國家的榜樣。歐盟更是對我國會計政策的實施做出了極大的肯定。
2.世界各國應用國際財務會計報告準則的主要策略
各國對會計準則趨同都是持認同態(tài)度的,并且各國還爭相付諸有效的實踐。據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已有約120個國家采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趨同,可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影響力之大。01年美國也對趨同模式的認可。對此,還提出了四種模式即:
第一種:直接采用模式
在這一模式下,一個國家的會計準則將完全按照國際財務會計報告準則實施,該國家地區(qū)不再保留會計準則制定權。換句話說,該國不需修改和審批程序。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的會計準則建設需要采用國際匯集準則理事會發(fā)布的模式。
第二種:“趨同”模式下的不同
在相互保持趨同模式下,這些國家不直接將國際財務會計報考納入該國會計準則中,可直接采用以前的制定準則。即便是采取了趨同策略的國家也不會完全按照國際財務會計報告照搬過來,而是保留一些本國特有的內容,僅在方法和原則問題上與國際會計財務報告保持一致。
第三種:“認可”的定義
在認可模式下,一國想要采取某項國際會計財務報告準則里的內容必先由法定機構認可。在進行認可的過程中,可以對某些國際會計財務報告做一些修訂。
第四種:“趨同認可”模式
在“趨同認可”模式下,一方國家想要使本國與國際會計財務報告相趨同,與此同時還要保證本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權,需要對現行國際財務報告的各項認可,并且還要結合本國實際發(fā)展情況發(fā)布《會計準則指南》、《會計準則解釋》和相關的其他披露。
從上面的四種模式來看,還是會有些國家按照國際財務會計報告完全一樣,而有些國家或地區(qū)并非完全照搬國際會計財務報告,做出了一些符合國情的適當修訂。
3.新會計準則的貢獻
(1)公允價值計量
(2)投資性房地產
(3)資產減值損失
(4)股份支付
(5)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6)債務重組
(7)企業(yè)合并
(8)關聯方披露
(9)所得稅
(10)棄置費用
新會計準則發(fā)布后,先是所有的上市公司實施,之后新準則的實施范圍夸大到大中型企業(yè),在我國財政部門大力監(jiān)督下,對企業(yè)進行廣泛培訓,積極籌備,使得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實現平穩(wěn)有效的過渡。財政部自2007年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年報深度分析后,得出了企業(yè)會計準則體系得到平穩(wěn)有效實施的結論。
我國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在會計確認原則等多個方面的問題,現如今已經實現了國際間的趨同,并得到了國際廣泛承同,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我國會計制度進展的國際化趨勢已經相當成熟。會計制度已成為世界經濟政治之間的天枰,尤其在經濟危機過后,這一點又被世界各國所認可,在尋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是構建中國會計制度變遷戰(zhàn)略的基礎。中國是一個開放的經濟大國,不斷融入國際社會,這就使得中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一定是相互聯系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陳旻,曲曉輝,王淑霞.海峽兩岸會計合作交流、準則趨同與等效互認:機遇與挑戰(zhàn)——第三屆海峽論壇之兩岸會計論壇觀點綜述[J].會計研究,2011(07).
[2]曲曉輝,丁庭選,肖虹.后趨同時期會計確認與計量的理論發(fā)展——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專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1(05).
[3](美)斯蒂芬·A·澤弗(StephenA.Zeff),(美)貝拉·G·德蘭(Ba laG.Dharan)主編,夏冬林等譯.現代財務會計理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西安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