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鴻
(寶雞市馮家山水庫管理局 陜西 寶雞 721300)
?
明渠斷面改造后測流問題探討
張一鴻
(寶雞市馮家山水庫管理局陜西寶雞721300)
摘要本文通過對更新改造后新的干渠斷面測流問題的探討,解決了“弧底梯形”斷面水尺的標注問題、測速垂線的定線及布設問題、測速垂線間部分面積的計算以及測線上測點數(shù)目的靈活確定等問題,并由此推廣解決了小斷面渠道“變態(tài)U型”斷面的測流問題。對于灌區(qū)準確測水量水、優(yōu)化渠系供水調(diào)度具有基礎性作用。
關鍵詞斷面更新改造;測流問題探討
馮家山水庫灌區(qū)有總干渠、北干渠、南干渠、西干渠四條干渠,總長度119.827km??偢汕?971年動工,1972年底襯砌完成竣工;北干渠于1972年~1974年完成上段施工任務,1973年~1975年完成下段施工任務。南干渠于1971年動工,1972年底襯砌完成竣工;西干渠于1972年10月開工,1974年12月竣工。在原灌區(qū)工程建設時期,為減少滲漏損失,提高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數(shù),渠道的設計、施工均為混凝土襯砌的梯形斷面;干渠測流工作均依據(jù)梯形斷面布設測速垂線施測。四條干渠渠首設計流量分別為:總干渠36m3/s、北干渠22m3/s、南干渠8m3/s、西干渠4.5m3/s。由于北干渠和南干渠較長,從渠首到末端的設計流量和斷面尺寸逐段減小,北干渠設計流量分段為22m3/s、19m3/s、13m3/s、8.15m3/s和5m3/s;南干渠設計流量分段為8m3/s、5.5m3/s、5m3/s、4m3/s和3m3/s。
1993年,陜西省政府提出關中灌區(qū)改造計劃,并確定為省“九五”水利建設重點項目。1995年以后,北干渠和南干渠逐步分段實施更新改造,局部區(qū)段采用了“弧底梯形”斷面。北干渠42+364~43+534段長度1.17km為“弧底梯形”斷面。南干渠9+667~10+667段,14+274~17+520段,18+065~20+135段,22+737~23+969段和25+115~26+615段合計長度9.048km為“弧底梯形”斷面。不過,以上這些改造區(qū)段繞過了原有的梯形測流斷面,對渠道測流工作沒有影響。
近年來,隨著灌區(qū)項目建設力度的增加,渠道更新改造速度加快,已經(jīng)有更多區(qū)段實施了新改造。2014年至2015年,北干渠15+167~15+797段,15+879~17+559段,17+ 641~17+703段,17+789~18+318段,18+357 ~18+374段,18+444~18+741.5段,18+958.5~19+733段和19+800~19+852段合計長度4.042km改造為底寬2.5m的“弧底梯形”斷面;26+091~27+494段,27+563~29+877段,30+064~30+454段和30+611~31+415段合計長度4.911km改造為底寬2.0m的“弧底梯形”斷面。在北干渠涉及梯形測流斷面改造的有“底寺”測流點和“八支”測流點,這兩個測流點斷面是梯形改“弧底梯形”。
2013年~2014年,南干渠6+412~9+115段,11+124~14+274段和17+520~18+065段合計長度6.398km改造為弧半徑3m的“變態(tài)U形”斷面;20+135~22+459段長度2.324km改造為弧半徑2.4m的“變態(tài)U形”斷面;23+969~24+003段和26+615~27+825段合計長度1.244km改造為弧半徑2.0m的“變態(tài)U形”斷面。在南干渠涉及梯形測流斷面改造的有“南三支”測流點和“強家溝”測流點,這兩個測流點斷面是梯形改“變態(tài)U形”。
圖1 水深等于1.425m時部分面積計算圖
由于渠道更新改造,渠道斷面的變化影響到測流斷面形狀的改變,必然導致基本測線位置的重新確定和布設,相應的基本測線距會發(fā)生改變,測線間部分面積的計算會有所不同?,F(xiàn)在,以北干渠“底寺”測流點為例來進行討論。
底寺測流斷面位于北干渠18+450處,原斷面為梯形,設計流量22m3/s,加大流量26m3/s,渠底寬3.41m,襯砌高3.06 m,左岸內(nèi)坡比1∶1.269,右岸內(nèi)坡比1∶1.256,基本測線距0.853m,基本測線數(shù)5條。2015年春季,因渠道更新改造,該測流斷面在原樁號處由梯形變?yōu)椤盎〉滋菪巍保O計流量22m3/s,加大流量26m3/s,渠底中間水平段寬2.5m,渠底兩邊圓弧段水平投影寬各為0.89m,襯砌高3.36 m,設計水深2.63 m,加大水深2.86 m,左右岸內(nèi)坡比均為1∶1.25。
2.1水尺的標注
圖2 水深大于1.425m時部分面積計算圖
“底寺”測流點原梯形斷面水尺的標注是從渠底坡腳起算,起始值為0m,按實測內(nèi)坡比計算出垂直高度后,將水尺和數(shù)值標注在斜坡上?,F(xiàn)改為“弧底梯形”斷面的水尺,宜從渠底弧段的外沿切點起算,起始值為0.31m(依據(jù)現(xiàn)斷面設計值確定),然后根據(jù)實測內(nèi)坡比計算出垂直高度,將水尺和數(shù)值標注在斜坡上。(圖1所示)
圖3 均勻布設測線“死水位”面積計算分攤圖
表1 渠道流量測驗記載計算
表2 渠道流量測驗記載計算
2.2測速垂線的確定及布設
根據(jù)水文測驗規(guī)范:水面寬1.5m~5m時,可確定3~5條測線;水面寬5 m~15m時,可確定5~9條測線?!暗姿隆睖y流點“弧底梯形”斷面設計流量下水位的水面寬10.05m(依據(jù)現(xiàn)斷面設計值確定),加大流量下水位的水面寬10.06m(依據(jù)現(xiàn)斷面設計值確定),故該測流點基本測線數(shù)可確定為5條。
2.2.1方案一
各測速垂線的位置分別是:第一條測線在左側圓弧段外沿切點上,第二條在左側圓弧段內(nèi)沿切點上,第三條在渠道斷面中線上,第四條在右側圓弧段內(nèi)沿切點上,第五條在右側圓弧段外沿切點上。若需增加測線,則可向兩邊坡延伸增加。這樣布設5條基本測線,測線距分別為0.89m、1.25m、1.25m和0.89m,有利于精確計算測線間部分面積。當水深等于1.425m時,垂線間部分面積的計算:A1和A6為三角形面積,A2和A5為三角形與扇形面積之和,A3和A4為矩形面積。(如圖1所示)
當水深大于1.425m時,垂線間部分面積的計算:A1和A6為三角形面積,A2和A5為梯形與扇形面積之和,A3和A4為矩形面積。(如圖2所示)
2.2.2方案二
各測速垂線的位置分別是:第一條測線在左側圓弧段外沿切點上,第五條在右側圓弧段外沿切點上,兩測線間水平投影總長4.28m,第二、三、四條測線均勻布設,平均測線距離為1.07m;若需增加測線,同樣向兩邊坡延伸增加即可。這樣布設5條基本測線,測線距均勻,可把0.31m以下水深面積看做“死水位”面積,固定分攤到各測線間部分面積即可。(如圖3所示)S1、S2、S3、S4的面積,分別固定分攤到“測線1”和“測線2”、“測線2”和“測線3”、“測線3”和“測線4”以及“測線4”和“測線5”之間的部分面積即可。把0.31m以上水深面積視為梯形斷面,與原流量施測同樣對待,而且記錄計算表式只增加固定分攤的“死水位”面積,其余項不變。
“死水位”面積的計算:
“方案二”記錄計算表式如下:
2.3測點數(shù)目的確定
根據(jù)水文測驗規(guī)范,“底寺”測流點水深在0.4m~1.0m,采用一點法或兩點法;水深在1.0 m以上,可用三點法或五點法。
通過對北干渠“底寺”測流點測線布設“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比較,可用看出“方案二”具有測線距均勻、各測線間部分面積計算方便、與原流量施測步驟和方法相同、記錄計算表式一致等優(yōu)點,是理想的測速垂線布設方案。至此,容易得出推論:“方案二”也適用于馮家山灌區(qū)南干渠“變態(tài)U形”斷面流量的施測。
下面,以南干渠強家溝測流斷面為例推論:
3.1“變態(tài)U形”斷面尺寸和水尺標注
強家溝測流斷面位于南干渠樁號27+450處,弧底半徑2.0m,弧底水平投影寬為2.828m,襯砌高1.75 m,設計流量4.02m3/s,加大流量5.04m3/s,設計水深1.38 m,加大水深1.54m,襯砌開口寬度5.156m,左右岸內(nèi)坡比均為1∶1。該“變態(tài)U形”斷面的水尺,宜從渠底弧段與邊坡的切點起算,起始值為0.59m(依據(jù)現(xiàn)斷面設計值確定),然后根據(jù)實測內(nèi)坡比計算出垂直高度,將水尺和數(shù)值標注在斜坡上(如圖4所示)。
3.2基本測線方案和計算
強家溝測流斷面布設基本測線數(shù)3條,第一條在左側圓弧段切點上,第二條在渠道斷面中線上,第三條在右側圓弧段切點上。當水深大于1.5 m時,在兩邊渠坡各加一條測線(如圖4所示)。
這樣布設3條基本測線,在必要時兩邊渠坡可各加一條測線。在整個過水斷面中,可以把0.59m以下水深面積看做“死水位”面積(如圖4中S1、S2的面積),固定分攤到“測線1”和“測線2”以及“測線2”和“測線3”之間的部分面積即可。把0.59m以上水深面積視為梯形斷面,與原流量施測同樣對待,且記錄計算表式只增加固定分攤的“死水位”面積,其余項不變。
“死水位”面積的計算:
S1=S2=(3.14×2×2/4.2×2/2)/2=0.57(m2)
南干渠“變態(tài)U形”斷面流量施測記錄計算表式如表2所示。
渠道工程更新改造后,使得測流斷面形狀發(fā)生改變,必然導致基本測線位置等測流要素的變化。在此情況下,合理確定和布設測速垂線(主要因素)、測量相應的基本測線距、設定測線間部分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靈活確定測線上測點的數(shù)目等,對于改善斷面測流技術、提高斷面測水量水準確率意義重大。本文的“結論和推論”回答了“弧底梯形”斷面和“變態(tài)U型”斷面測速垂線的定線及布設問題、測速垂線間部分面積的計算問題、測線上測點數(shù)目的靈活確定等,對于灌區(qū)準確測水量水、優(yōu)化渠系供水調(diào)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陜西水利
參考文獻:
[1]寶雞市馮家山水庫管理局編,《馮家山水庫志》.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 ISBN 7.224.06981.7
[2]水利部水文司主編,《水文普通測量規(guī)范》(SL58.93).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唐紅云)
中圖分類號:P33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