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舜娜(廣東中天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000)
?
雅瑤水道濱水景觀帶規(guī)劃設計
蔡舜娜
(廣東中天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廣東佛山528000)
摘要:以雅瑤水道景觀帶規(guī)劃設計為例,依據城市河道景觀帶的設計目標和理念,介紹了景觀帶的總體布局方式,闡述了雅瑤水道各景觀段的設計思路,并對其園路及棧道設計進行了探討,總結了植物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要點,以創(chuàng)造出充滿自然生機和滿足游賞休憩需求的濱水景觀帶。
關鍵詞:濱水景觀帶,規(guī)劃設計,景觀段,植物
雅瑤水道位于佛山市南海區(qū)大瀝鎮(zhèn),2013年,《千燈湖計劃》提出要構建一條連通桂城、大瀝、里水的“燈湖中軸”,由南至北,經過大瀝雅瑤到里水展旗峰。本項目基地就位于“燈湖中軸”的北段,“燈湖中軸”里面不僅有金融核心區(qū)、金融創(chuàng)新區(qū)等產業(yè)區(qū)域,還有公園綠地的區(qū)域,“公園化戰(zhàn)略”提出要構建“山、河、湖、城”有機聯系、相互映襯的生態(tài)格局。因此,我們希望把雅瑤水道南岸建設成為自然生態(tài)的具有濱水特色的景觀帶。
2.1設計目標
創(chuàng)造充滿自然生機和滿足游賞休憩的濱水景觀帶。
2.2設計理念
1)純粹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盁艉休S”北部的生態(tài)區(qū)、城市的生態(tài)功能補充、仿似天然而成的自然生態(tài)大環(huán)境。2)可持續(xù)的環(huán)保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地塊經濟的可持續(xù)。景觀帶只有提倡場所的可持續(xù)設計,追求整體場所環(huán)境的和諧與共生,將景觀場地與周圍自然空間與社會經濟發(fā)展形成協調。經得住人們感官和自然的雙重考驗,才能使濱水景觀帶成為城市不斷發(fā)展與成長的動力之源。3)獨特的視覺景觀。與城市環(huán)境截然不同的景觀反差、具有吸引力和視覺沖擊力、自然、曠達、野趣。厭倦了城市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看慣了大量人工痕跡明顯的景觀,雅瑤水道濱水景觀帶將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回歸自然,在這里你可以自由的按照你的意愿進行活動,可坐可躺、可跑可跳,一切都顯得那么悠然自在。4)多樣的戶外體驗。滿足多項休閑活動需求、倡導健康低碳生活、鼓勵交流和放松身心。創(chuàng)造富有多樣的體驗空間,使濱水景觀帶成為市民郊游活動的好地方,也將成為一個地方對外展示的窗口。
3.1總體布局
地塊位于雅瑤水道南岸,占地面積約為68 688 m2,設計岸線長度2 772 m。場地內為自然農耕地,規(guī)劃場地外圍同期規(guī)劃有觀光濱河路,北岸大部分已開發(fā)建設居住樓盤,兩岸極大的反差,意味著景觀的建設將承載著多重意義。
全園以一條主線貫穿,適當位置增加支路,沿線設置若干大小不一的停留休息觀賞節(jié)點。主園路兼顧有自行車騎行功能,設置寬度為1.8 m~2.5 m,支路主要是解決部分交通問題、增加行走樂趣,寬度設置為1.2 m~1.5 m。根據場地特征,園路的類型有硬底園路、浮筒棧道、空中廊道、竹木棧道等形式。
根據規(guī)劃河堤路防洪最高高程2.6 m,雅瑤水道常水位1.5 m,本項目景觀豎向設計做到既能營造層次豐富的景觀又能便于施工操作。場地內土方就地平衡,盡量減少土方內外搬運。主園路高程控制在1.6~2.0之間,親水平臺標高設計為1.6 m,盡量讓景觀緊貼水面,場地高差變化明顯。
漫步在浮水棧道傾聽河流細語,行走在花田小徑欣賞沿途美景,景觀帶展示的是不同季節(jié)的野趣之美,為都市人提供一處休閑活動、放松身心的場所。
3.2分段設計
根據場地現狀特點,結合實際功能需要及景觀主題構思將場地分為四個景觀段,分別為“飛鳥漫林”“蘆浪漫灘”“蘭蝶漫野”和“杉綠漫秀”。
飛鳥漫林景觀段:
在堤頂路與水邊之間種植一片郁郁蔥蔥的果林,有水蒲桃、番石榴、桃樹、李樹等品種,花開時節(jié)招來蜜蜂蝴蝶,果熟之時引來雀鳥吱喳,呈現一派生動活潑的自然景象。
堤頂路上設有進入果林的入口,入口配套有停車位、自行車租賃點等服務設施。園路從入口場地開始延伸入林,時而把人們帶到廊架里休息觀景,時而把人們帶到水邊遙望對岸,人們自由穿行在果樹林中觀賞春花秋實、聆聽雀鳴鳥叫。
蘆浪漫灘景觀段:
雅瑤水道蜿蜒流轉,水急水緩塑造出沿岸灘涂,在這里大片種植蘆葦,有卡開蘆、絲毛蘆等品種。
春季,翠綠的蘆葦仿若草海掀起一波一波綠浪,夏秋冬季,黃白色的蘆花開遍河灘,一片又一片、一叢又一叢,從空中棧道上遠眺可見壯闊的蘆葦蕩景觀,又可沿著浮水棧道在蘆葦叢中穿行,更可在冥想屋中沉淀思緒,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躁(見圖1)。
蘭蝶漫野景觀段:
沿水邊片植親水植物鳶尾,花開時節(jié),藍紫色的鳶尾花宛如無數蝴蝶飛舞在綠野之上,色彩鮮亮得讓人驚喜、形象活躍得讓人激動,與周邊城市環(huán)境形成強烈對比,讓人們獲得仿若夢境的感受。
堤頂路內側的地塊將開挖成為蓮塘,水體與雅瑤水道連通,種植荷花與睡蓮,并設有觀賞場地和標志景觀(見圖2)。
杉綠漫秀景觀段:
現有的濱水步道讓人可以沿河漫步,在翻新之后步行環(huán)境將更為舒適。通過棧道把現有的埠頭連通起來,讓人們更加親近水面,近距離觀賞水生植物的勃勃生機。棧道周圍叢植落雨杉,棧道穿行在樹干之間,帶來別樣的步行體驗。
擋墻外側種植千屈菜、再力花等藍紫花色的水生植物,與相鄰的“蘭蝶漫野”景觀段相呼應,也柔化了擋墻與水體的界線,沿途叢植的落雨杉也將增加天際線和視野的開合變化。
圖1 “蘆浪漫灘”景觀段冥思屋效果圖
圖2 “蘭蝶漫野”景觀段入口標志效果圖
4.1園路設計
根據場地的現狀特點,景觀帶的園路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
實地園路類型:地形為陸地,采用混凝土基礎的園路貫通,結合場地氣氛,采用灰色透水磚進行鋪設。
架空棧道類型:現狀為大片灘涂,游園路線采用多種類型的架空棧道進行設計。
飄臺類型:位于村落區(qū)域,生活氣息較濃,結合新建市政路和現狀實際,對原有駁岸類型進行保留并適當增加飄臺、親水埠頭。
4.2棧道設計
通過對場地的梳理,挑選適用的棧道類型進行路線布置,豐富游覽路線,提供多樣體驗。本項目選用以下四種類型:
浮筒類型:本項目的棧道設計大部分將采用此類型安裝基礎,面層采用生態(tài)木鋪設。此類型為成品工藝安裝,便于施工,工期短,可隨水位變化浮動,為游園增加一定的趣味性。
竹木樁類:于落羽杉林、開闊平地采用此類型棧道,形式以直線曲折線為主。此類型易于施工、造價較低。
鋼結構類:此類型用于空中棧道及部分地面棧道??稍黾泳坝^質感,與基地原野基調形成強烈落差。
連橋類型:于濕地中布置木質拱橋,聯通道路,豐富豎向景觀。
1)注重生態(tài)元素的保護。濱水景觀帶植物景觀設計以造就“自然生態(tài)的濱水帶”為前提,使自然生態(tài)與植物景觀相互交融。由于項目具有水域和陸域雙重地域特征,所以其景觀設計與單一的水域或陸域景觀設計不同,特征更為復雜,相對更容易遭受破壞。因此,在進行濱水景觀帶植物景觀的設計時做到注重生態(tài)元素的保護。2)還原和恢復自然植物景觀類型。場地內大部分區(qū)域為灘涂濕地,淤泥裸露;陸地植物類型較為單一,多以少量低矮自然野生的植被為主。我們希望通過對植物的篩選,選擇適合本地生長的自然生態(tài)類的植物品種,以還原和恢復濱水生態(tài)自然植物景觀類型為目的,營造富有生態(tài)、野趣的植物景觀。3)加強植物群落的構建。本項目在植物規(guī)劃上注重植物群落的構建,緊扣設計景觀分段,選用主題樹種,通過參照自然的植物群落,合理搭配喬、灌、藤、草來構建植物群落,重視植物景觀的穩(wěn)定性和整體效果。
雅瑤水道濱水景觀帶規(guī)劃設計充分尊重場地肌理,以生態(tài)優(yōu)先、因地制宜、滿足功能、合理布局的原則,實現了創(chuàng)建充滿自然生機和滿足游賞休憩的濱水景觀帶的目標,為廣大市民提供一處閑時郊游好去處。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Yayao river landscape belt
Cai Shunna
(Guangdong Zhongt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Taking Yayao river landscape belt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according to urban river landscape belt design targets and concepts,the paper introduces overall landscape belt layout methods,describes Yayao river landscape section design concepts,explores its garden path and gallery road design,and summarizes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oints,so as to create waterfront landscape belt which not only possessing natural vitality but also meeting touring demands.
Key words:waterfront landscape belt,planning and design,landscape section,plant
中圖分類號:TU9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6825(2016)06-0202-02
收稿日期:2015-12-17
作者簡介:蔡舜娜(1982-),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