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行福:江西省南豐縣傅坊鄉(xiāng)中學教師,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從教30多年來,一直把鄉(xiāng)村孩子健康成長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這么多年來,有的學生原本對學習缺乏興趣,后來跨進了大學校門,如今成了行業(yè)中的佼佼者;有的學生連家長都失去了信心,如今成了優(yōu)秀戰(zhàn)士,多次立功;有的學生甚至認為,黃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他已出版了《走
出班主任工作的十大誤區(qū)》等四部專著。
怎樣當好班主任,讀懂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但讀懂的目的不是為了迎合與討好,而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否則,越懂學生就越有可能南轅北轍,離教育目的越遠。
知道學生要什么再適度引導
班主任都有這樣的體會:很多情況下,不管我們采取怎樣的措施,效果總不那么令人滿意。原因當然復雜,但我們不懂學生,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次,一位學生在微信上一連幾天求我告知某行政村干部的姓名。我沒有告訴他。我對這位學生的脾氣秉性比較了解。憑直覺,他家人可能對村里某干部有意見,想寫批評文章。批評是好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批評與監(jiān)督,社會才會進步。我教他語文,他作文較好,但我擔心他劍走偏鋒。
3天后,我問他要這個名字做什么用。他果真想寫文章批評他。他認為該干部工作作風專斷,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答應的條件沒有兌現(xiàn)。例如,他曾答應每戶做一個化糞池并給予補貼,但沒有了后文,可能是他私吞了那筆錢。針對他的這種懷疑,我問他對國家有關新農(nóng)村建設的政策了解多少,每個新農(nóng)村建設點的資金是多少。他坦言自己完全不了解。我接著又問,他的那些意見是從哪里得來的。他說是從村民們那里聽來的。
這是教育引導的好時機。借此,我問他:對問題一知半解,只憑道聽途說就作判斷,是否太武斷?告訴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還要全面掌握情況,否則就容易得出片面乃至錯誤的結論。在我的一步步引導下,他才明白了些個中道理。
表面看來,學生這樣的思想動態(tài)與班級工作沒有直接關系,班主任可以不管。但實際上,思想方法支配人思考問題的方法,對人的影響作用隨時隨地都可能滲透在行為中。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班主任的工作是沒有明確邊界的。好的班主任,應該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而不僅僅看到眼前的問題。從長遠看,這正是學生成長最想要的。
讀懂學生內(nèi)心感受再予以幫助
懂得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是班主任與學生交流的最重要前提。但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并不會主動把內(nèi)心的想法告知你,班主任必須通過一些技巧來了解。
一女生上課趴在桌子上,同學叫起她,她又立即趴下去。我把她叫出教室。見她雙手捂著肚子,我問她是否生病了,是否需要送她去醫(yī)院。她搖了搖頭。她說想回家去。我明白了,她可能是來月經(jīng)了。但我沒有讓她回家,而是把她帶到我家,讓我愛人幫她解決。一個課間的時間就把問題解決了。
班上的一位男生上課經(jīng)常遲到,幾乎每天都是在快下早讀課時才匆匆趕到學校。一天,早讀課正好我值班,他又遲到了。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一問才知道:他一家人都迷上了麻將,每晚麻將聲都響到深更半夜,吵得他晚上12點以后才能勉強睡著,第二天早上又睡不醒,有時來不及洗臉就往學校趕,早餐只能等下了早讀課再到校外買幾個饅頭啃。有時來不急啃就放在抽屜里,上完第一節(jié)課再啃。這幾乎成了他的生活常態(tài)。他還告訴我,他早就對這種狀況非常不滿了。
怎么幫助他?我讓他到學校食堂吃飯,過集體生活。一來可以治治他的懶散,二來可以擺脫家里的不良干擾。第二天,他就住校了,過上了集體生活,身上的很多壞毛病都隨之不見了。
讀懂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內(nèi)心的糾結解除了,他就高興了,就會有陽光般的心態(tài)。
飯桌,是一個讓人輕松的地方。在心情松弛的狀態(tài)下,學生說的大都是心里話,是真心話。我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在親戚或朋友家,與學生碰巧同在一桌吃飯。學生與我聊的內(nèi)容就比較廣泛:
“老師,我很想讀好書,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只要一看到別人在玩耍,做作業(yè)的時候如果有人在外面喊我,我就忍不住想加入他們。爸爸媽媽不在家時,我還偷偷摸摸去看電視?!?/p>
“老師,我爸爸媽媽很少過問我的學習情況,更不過問我在學校的表現(xiàn)。一切都靠我自覺,我常常有一種自生自滅的感覺?!?/p>
“老師,我常常想:我到底是不是我爸爸媽媽親生的?特別是我媽媽,對我一天到晚罵個不停。一會兒地沒掃干凈,一會兒罵我看電視,一會兒說我根本不像個女孩子。反正我在家里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煩!”
“老師,每到周末我就害怕回家。我每次回到家,爸爸媽媽第一句話一定是‘考了嗎‘多少分。好像我就只是個分數(shù),不是人,不是他們的孩子。他們卻很少過問我在學校的表現(xiàn)。”
“老師,我爸爸媽媽真可笑。有一次,我說我要買幾本語文課本后面推薦的那些書。你知道我爸爸怎么回答嗎?書又不能當飯吃,讀那么多書干什么。學校不是發(fā)了那么多書嗎?書不認真讀,凈想些餿主意。您說可氣不可氣?”
以上是一些學生的飯中真言。
在飯桌上,我喜歡與學生聊天。因為在那個場合,他們不是以學生身份出現(xiàn)的,老師也不是以老師身份出現(xiàn),大家都是平等的賓客,這為聊天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氛圍。但此時,我們千萬不要板著臉孔說教,而應因人制宜,適時點撥。話不在多,而要談到要害處,說到點子上。
明了學生的“小算盤”再巧妙應對
人小鬼大,這是部分學生的心態(tài)。我教的都是鄉(xiāng)下孩子,他們樸實、誠實,但在某些情況下,他們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對這樣的學生,既不能諷刺,也不能挖苦,更不要懲罰,得設法“治理”好他們。
班上有位男生,一上體育課就以自己有高血壓為由拒絕上課。體育老師怕惹事也拿他沒辦法。還有一次,因數(shù)學作業(yè)沒完成,數(shù)學老師懲罰他,他竟“昏厥”。老師、同學趕緊送他去醫(yī)院。當時,就有同學向我反映:他的血壓并不高,他是假裝的。在醫(yī)院,我向他的家長證實這件事。家長反映他在小學時,生過一次病,醫(yī)生給他量了血壓,說血壓偏高,但以后再沒測量過。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經(jīng)常打籃球,且從沒有過不良反應。綜合這些,我也覺得他在裝病,以此來獲取一些“豁免權”。
一天,上完課,我讓他課后到我家,我給他測測血壓。實際上,我并沒有真要測他血壓,只是想敲山震虎,看看他有什么反應。沒想到,放學后他果然在同學陪同下到我家測血壓來了。一測,血壓正常。當然,我還建議他在家長陪同下再去醫(yī)院測一下。他見“露餡”了,只好說:“老師,我沒什么高血壓,原先都是假裝的?!贝撕螅僖矝]找什么借口免上體育課了。
其實,類似的現(xiàn)象我們都遇到過。一些人喜歡直接揭穿,雖然也能達到教育目的,但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這么做對他們的傷害比較大。班主任就是要盡量拿出萬全之策,既保護學生的自尊,也讓他們改正錯誤。
需要注意的是,一百個學生有一百種個性。上面說的那位裝病的學生就是班上最老實的。在很多班主任眼里,這樣的學生是不可能做出格的事的。但只要條件具備,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出與個性不符的事情來。班主任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情況具體掌握,切不可想當然,更不可戴著有色眼鏡看學生。
走進家庭讓學生接納你
我有晚飯后散步的習慣。一天晚飯后,我出去散步順便去學生小戴家家訪。他家離學校只有不到300米的路程,而且我教過他的父母親。我還沒到他家門口,小戴的母親遠遠看見我來了,就到門口迎接。我邀請她與我邊走邊聊。不知不覺就聊到了小戴身上。
我問小戴在家的情況。他媽媽告訴我:在家小戴什么事都不需要做,家里對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學習。但這孩子對學習沒什么興趣,平時考試一般都在60分上下。對此,他爸爸基本不管,因為他對孩子能否考上學校無所謂。孩子爸爸自己喜歡看書,特別喜歡看中國古代名著,尤其是小說。因此,家里藏了一些中國古典小說,四大文學名著、武俠小說等。小戴沒事的時候就一個人待在樓上在書堆里打滾。
不一會兒,我就來到了小戴家。他爸爸看見趕緊把我讓進家門。一家三口,讓座倒茶,十分熱情。小戴手里正捧著一本《三國演義》看得津津有味。于是,我就與他聊起了三國故事,我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多。最后,我與他達成協(xié)議:看小說可以,但必須在完成學校學習任務后才能看。老師和家長監(jiān)督。
兩個月后,我又一次來到了他家,這次主要是去報喜的。上次家訪后,小戴上進多了,成績也有了提升。小戴看到我來非常高興。一坐定,我就把小戴最近的在校表現(xiàn)報告給了家長。家長非常高興,不停地對我表示感謝。臨出門,我繼續(xù)為他們鼓勁。兩個月后的中考中,小戴表現(xiàn)非常出色。
走出校門,深入學生家庭,去深入了解學生;從學生的喜好入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就更容易接納老師。
班主任所做的,多是小事、瑣事。但如果每件事都著眼于學生成長,那就是大事、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