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固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最早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之一,是以青原區(qū)東固鎮(zhèn)為中心,北至吉水縣水南、白沙,西至青原區(qū)富田、泰和縣中洞,南至興國縣崇賢、楓邊,東至永豐縣潭頭、沙溪等地,形成當時五縣(區(qū))交界的工農武裝割據。全盛時期面積達2200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從1927年9月到1935年3月,東固革命根據地前后歷時7年多,是存在時間較長、經濟社會形態(tài)相對完整、斗爭形式非常鮮明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毛澤東譽其為與“朱德毛澤東式”“賀龍式”“方志敏式”并列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據地。東固山被毛澤東稱贊為“第二個井岡山”,被陳毅譽之為“東井岡”。當年的東固區(qū)還曾被評為中央蘇區(qū)“第一模范區(qū)”,僅1933年至1934年間,這里就有2400多名青壯年參加紅軍,占當時青壯年2800人的85.7%,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400多人。
該根據地自1927年9月開創(chuàng),至1929年12月成立贛西臨時蘇維埃政府止,為期2年零3個月,全盛時期人口15萬,面積達2200平方公里。1930年后,成為贛西南蘇區(qū),進而成為中央蘇區(qū)江西省的組成部分。這塊浸透先烈鮮血的紅土地,曾是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的主戰(zhàn)場,毛澤東、朱德、陳毅、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浴血奮戰(zhàn),舉行過著名的“東固會師”,并先后誕生了江西工農革命軍第三師第七、第九縱隊,紅二、紅四團,紅六(不久改紅三)、紅二十軍等革命武裝和正規(guī)紅軍。
東固平民銀行舊址
該址位于青原區(qū)東固鎮(zhèn)老街街道中心南側,二層樓房,坐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69.51平方米。1928年,為了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活躍根據地的經濟,中共東固區(qū)委決定溝通與白區(qū)的貿易,成立東固平民銀行。當年10月,東固黨組織籌集基金3000銀圓,開辦“東固平民銀行”,到1929年又擴大基金8000銀圓,發(fā)行紙幣20000元,對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起了主要作用。當時,蘇區(qū)群眾非常支持平民銀行的開辦,紛紛籌集資金,有的婦女還把結婚時用來陪嫁的銀手鐲、銀項鏈、銀耳環(huán)、銀戒指等往平民銀行送。東固平民銀行還印制了中國工農政權的第一張紙幣,分一元、五角、一百文、二百文四種,流通于東固根據地以及鄰縣地區(qū)。1929年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親臨視察。1930然后3月后改稱東固銀行,同年10月又發(fā)展為“江西工農銀行”,后又與閩西銀行合并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東固平民銀行舊址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敖上村毛澤東舊居
東固鎮(zhèn)敖上村是東固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的起源地之一,是賴經邦領導的江西工農革命軍第三師第七縱隊率先創(chuàng)建的根據地,并由此逐步形成整個東固革命根據地。這里也是毛澤東領導工農紅軍進行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指揮部所在地。
毛澤東舊居位于青原區(qū)東固鎮(zhèn)敖上村中心,坐西朝東,為3間土木結構瓦房,約110平方米。房屋具有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客家的建筑風格,周圍有數十戶民房。舊居進門的右側是毛澤東臥室兼辦公室,1931年4月毛澤東居住在這里達25天之久。毛澤東和朱德、黃公略、葉劍英等在這里親自制定第二次反“圍剿”的戰(zhàn)略方案,采取了誘敵深入、集中優(yōu)勢兵力,擊其虛弱,殲敵于根據地之內的戰(zhàn)略方針。
軍民誓師大會會場舊址
該址位于青原區(qū)東固鎮(zhèn)敖上村。1931年5月中旬,萬名紅軍站在這棵有幾百年樹齡的大樟樹下的曬坪上,召開了第二次反“圍剿”軍民殲敵誓師大會,毛澤東在大會上講話。
紅一方面軍無線電培訓班舊址
該址位于青原區(qū)東固鎮(zhèn)敖上村。這是一幢土木結構的瓦房,紅軍無線電培訓班的學員就住在這里,負責無線電訓練的是王諍。1931年4月至5月,紅一方面軍利用繳獲敵人的無線電設備在這里開辦無線電培訓班,造就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批無線電通訊員。毛澤東等領導人常常親臨培訓班視察學員的學習情況,他還和朱德在緊張備戰(zhàn)的百忙之中,抽空給培訓班的學員們上政治課。
紅四軍與紅二、四團會師舊址
該址位于青原區(qū)東固鎮(zhèn)螺坑村。1929年2月17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來到東固,22日紅四軍與李文林等領導的紅二、紅四團在螺坑石古丘壩上召開了勝利會師大會。會后,紅二、紅四團和東固群眾送了4000元大洋和大量的子彈給紅四軍,紅四軍回贈了4挺機槍和1門迫擊炮。毛澤東在大會上贊揚紅二、紅四團及根據地人民革命斗爭的偉大成就,并鼓勵說:目前軍閥混戰(zhàn)將起,是我們發(fā)展的大好時機,勝利一定屬于我們。朱德講話說:國民黨反動派天天叫打倒朱毛,朱毛打倒了沒有呢?現在不僅沒有打倒,而且越來越多,今天你們又變成朱毛了。陳毅則即興賦詩一首:“東固山勢高,峰巒如屏障。此是東井岡,會師天下壯。”這次會師總結并交流了根據地建設的經驗,推動了東固革命根據地的進一步發(fā)展。
黃公略犧牲地舊址與公略亭
黃公略犧牲地舊址位于青原區(qū)東固畬族鄉(xiāng)六渡村謝氏宗祠。
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指揮紅三軍取得第三次反“圍剿”的方石嶺戰(zhàn)斗勝利后,根據紅軍總部的命令,率部向瑞金轉移。部隊到達東固六渡坳時突遭敵機空襲,為掩護部隊隱蔽,在組織機槍對空射擊以吸引敵機時,黃公略不幸身中數彈。隨即抬至六渡村謝氏宗祠搶救,但終因流血過多,于當晚壯烈犧牲,時年33歲。臨終前,他留給戰(zhàn)友們的遺言是:“要鞏固和擴大紅軍,以爭取中國的獨立和解放?!?/p>
9月16日,毛澤東在興國蓮塘村主持召開黃公略追悼大會并撰寫挽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革命戰(zhàn)爭有功,游擊戰(zhàn)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后世繼君來?!?1月,為紀念黃公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以吉安、吉水兩縣的紅色區(qū)域為主成立“公略縣”,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步兵學校命名為“公略步兵學校”。
1978年,為緬懷黃公略的光輝業(yè)績,東固人民在烈士遇難的地方敬建了公略亭。1982年重修。
謝氏宗祠建筑面積160平方米,2006年12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略亭為磚木結構,占地23.4平方米,198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謝氏宗祠、公略亭一并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茭
題圖 紅四軍與紅二、四團會師舊址
責任編輯 / 梁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