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亞民
投筆從戎
東漢名將班超小時候家境貧寒,靠給官府抄寫文書維持生計。每天從早抄到晚,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一天,班超抄著抄著,忽然把手中的筆一扔,大聲嘆息道:“大丈夫應(yīng)當(dāng)效法傅介子和張騫,像他們那樣到邊疆去建功立業(yè),爭取功名,哪能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后來,班超棄文從武,發(fā)奮立功,被歷代青年奉為學(xué)習(xí)的榜樣。
壞筆成文
漢武帝雅好辭賦,每次出行獲得奇珍異獸時就命令司馬相如等人作賦。司馬相如寫文章卻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他常常一邊咬著筆桿,一邊冥思苦想,往往寫成一篇文章,要咬壞數(shù)支筆桿。
王珣夢筆
東晉大臣王珣曾夢見一個人將一支椽木般粗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后他告訴別人說:“大概要有大手筆之事落在我身上了。”不久皇帝駕崩,朝廷果然要王珣負責(zé)起草重要文告。后人就用“如椽筆”“大手筆”來稱譽著名的文章家及其作品。
江郎才盡
傳說南朝江淹少年時夢見有人送給他一支五色斑斕的筆,從此寫詩作文文采斐然,進步特快。數(shù)年后,江淹奉旨出京辦事,在冶亭住宿,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在你那里多年,應(yīng)該還給我了?!苯捅闾统鰬阎械奈迳P交還給他。此后,江淹寫的詩文大不如前,清詞麗句全無。當(dāng)時的人十分惋惜,稱之為“江郎才盡”。
判筆斷案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杭州通判任內(nèi),曾受理了一樁民事糾紛案。原告指控對方欠了他的綾絹錢逾期不還。蘇軾將被告?zhèn)鱽硪粏?,才知道欠債人是做扇子的,因父親病故,加上連續(xù)陰雨后天氣轉(zhuǎn)涼,扇子賣不出去,并非故意拖欠債款。東坡先生思索片刻,讓欠債人從家里拿來20把白絹團扇,取過案頭簽署公文用的判筆在扇面上揮毫作畫,畫完后吩咐欠債人拿去賣了還債。蘇東坡是當(dāng)時的書畫大家,人們往往不惜重金尋求他的墨寶。所以扇子剛拿出府門便被搶購一空。愛民如子的蘇軾用判筆巧斷扇子案,贏得了杭州百姓的衷心愛戴。
退筆成冢
隋唐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據(jù)說他曾住在永欣寺樓上刻苦學(xué)書30年。他身邊備有一個大竹簍,將寫禿的筆扔進竹簍里,整整裝滿了五簍。后來,他將禿筆取來埋在一起,稱為“退筆?!薄=?jīng)他親手臨寫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別散放在江南各寺廟里。智永也成了當(dāng)時著名的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