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瑋 (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041000)
淺談中國鋼琴音樂的意境美
王蜀瑋 (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041000)
鋼琴曲《夕陽簫鼓》由中國傳統(tǒng)樂器改編而來。改編后的鋼琴曲《夕陽簫鼓》采用了中國韻,西方樂相結(jié)合的手法,體現(xiàn)出古曲的抒情性,唯美性,典型的借景抒情更加體現(xiàn)了古曲的意境美。《夕陽簫鼓》采取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音樂”的創(chuàng)作手法,用其獨特的演奏形式和模仿技能,既保留了原曲的創(chuàng)作風格,又加入了大量的變奏,從而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美。
中國鋼琴音樂;夕陽簫鼓;意境美
鋼琴曲《夕陽簫鼓》又名《潯陽夜月》或《潯陽琵琶》 ,改編自琵琶文曲,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大文曲之一。黎英海改編后的鋼琴曲《夕陽簫鼓》既結(jié)合了中國古曲的抒情美,又加入了西方音樂多和聲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得音樂更加豐富,旋律更加優(yōu)美,調(diào)性布局更加合理,曲式結(jié)構(gòu)更加清晰。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此曲演奏技巧和方法,并結(jié)合每段的意境美來突出此曲帶來的美學價值。
《夕陽簫鼓》這首古曲由“江樓鐘鼓”“臨水敘陽”“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云深際”“漁舟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及“尾聲”這十一個小標題構(gòu)成。從每個小標題中體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字意義和整齊的四字式結(jié)構(gòu)來看,整首鋼琴曲就賦予了頗具意味的古典琴韻,而曲聲也符合每個標題所體現(xiàn)的意境美,起到了傳達古典韻味的作用。
1.“江樓鐘鼓”
此段是全曲的開頭,也是全曲的引子部分,采用輪指的演奏技巧連續(xù)演奏同一個音,表現(xiàn)了夕陽西下,夕陽的余暉與江面相輝映,體現(xiàn)出一副秀麗山水的美景,漁夫打漁回來,心情愉悅,聽著遠處山上傳來的鐘鼓聲,欣賞著江面安靜和諧的美好。演奏引子要表現(xiàn)出鼓聲的忽近忽遠,因此需要強弱對比的感覺,需要用鋼琴彈奏出中國鐘鼓的聲音,華彩音的輔助更能體現(xiàn)出意境美。
2.“臨水敘陽”
本段主要描寫了夕陽與江面交相輝映的意境美。彈奏此部分時,為了不破壞此意境,表現(xiàn)出安靜寧和的夕陽美,演奏者在演奏時要保持柔和,寧靜的畫面,音量不能太大,保持在平穩(wěn)的直線上,但是旋律起伏要明顯的彈奏出來,低音的伴奏部分要弱奏,從而突出主旋律。主旋律部分要從弱到強,一直推到最高點上,從而將音樂推上去,也將其意境完美的呈現(xiàn)出來。
3.“月上東山”
本段主要描述的是夜幕慢慢降臨,明月漸漸從東山上露出影子,徐徐升起。月光籠罩著東山,籠罩著江面,給人一種朦朧美的畫面感。此時此景,月光照應著江面,籠罩著東山,江面襯托著月光,東山倒影著江面,三者交相輝映,互相依偎著,組成一幅山水明月共潮生的靜謐美。開闊而恬靜,讓人感到神清氣爽。此時的音樂要表現(xiàn)出月色朦朧,江水漣漪,明月升空的意境美。因此音樂要逐漸進入主題,每一句的頭音是上一句的尾音,逐漸加強,使得樂句循序漸進,主題突出,音色的處理要干凈,純潔,踏板的使用要謹慎,左手的尾音伴奏有一種回聲的感覺,輕而靜。
4.“風回曲水”
本段描繪了多種景物現(xiàn)象,流云飄飄,微風徐徐,曲水回旋。彈奏此樂段時,演奏者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微風徐徐吹過,行云流水;此時左手要模仿流水的感覺,貼著鍵彈奏,讓聽者身臨其中,感受靜謐的夜。
5.“花影層疊”
此段主要描繪了花兒盛開,綠草叢生,層層疊影倒映水中的美。由于此段落的左右手是同音同指的,因此彈奏中要低音高音相互對應,觸鍵的感覺要流暢、華麗,體現(xiàn)出疊影的感覺。右手的短顫音要悄悄進入,塑造出清晰、流暢的層次,從而不破壞這隱秘的夜色美景。
6.“水云深際”
此段主要描述了夜晚,晚霞襯托著云彩倒影在江面上,仿佛一團團漂亮的紅云映照著江面,使得江面增添了一份色彩,又仿佛天地相連,相互依賴,景色美不勝收。彈奏此意境,演奏者需要特別清楚樂句與樂句之間的呼吸,模仿中國傳統(tǒng)樂器古琴的音色,旋律要清楚,彈奏要如行云流水般清澈,層次要特別明確,踏板的處理要由淺入深,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
7.“漁舟唱晚”
此段主要描述了夜伴鐘聲,漁夫打漁歸來,放聲高唱;一群飛鳥鳴叫飛翔,跟江水泛起的浪花嬉戲的美好場景,此時的意境自然是熱鬧的、興奮的。因此,演奏者在彈奏此樂段時,心情要激動,音樂的起伏相比之前也變得活躍起來,時而強,時而弱,強弱對比要明顯,速度也要明顯加快,換踏板的速度也要快,以免導致音色渾濁,用快速演奏來表現(xiàn)場面的歡快,從而體會出當時漁夫滿載而歸,鳥兒歡呼雀躍的美好夜景,使得聽眾的內(nèi)心也跟著進入這歡快的意境中。
8.“洄瀾拍岸”
本段是比較激烈的段落,主要描述一搜搜的打漁船相繼歸來,帶著滿載而歸的喜悅之情開始了一天最放松的時刻,玩起了賽舟游戲,各種高歌歡笑聲回蕩在江面上。江面也因為這激烈的比賽開始泛起大片的漣漪,浪花拍打著岸邊,好不熱鬧。在彈奏此段落時,演奏者要帶著激動興奮的心情演繹這歡快的場景,速度上要慢慢加快,逐漸加到最快,體會緊張刺激的心情,聲音也要逐漸加強到最強,從而發(fā)揮出鋼琴這位”器樂之王“的作用,來體會熱鬧的意境。
9.“橈鳴遠瀨”
此段是上個樂段的升華,此時此刻,鳥叫聲,昆蟲聲,遠處傳來的水流湍急聲全部奏響,跟漁夫們的歌聲以及劃槳擊水的聲音融為一體,給人一種由遠及近的感覺,表現(xiàn)出一種和諧的氛圍。因此,在彈奏此樂段時,對演奏者的要求是穩(wěn),穩(wěn)中求實,彈奏出堅實渾厚的音樂主題,用心體會作曲者所表現(xiàn)的熱鬧歡快的意境。
10.“欸乃歸舟”
此樂段為全曲的高潮,也是全曲最為華彩的部分。彈奏此部分時,力量是關鍵,手指要準確有力,大臂要通透力量,讓聲音都集中到一個點上彈奏,出來的音則有穿透力。此段從慢板到中板到急板再到中板,使樂段表現(xiàn)的緊張、有力,從而把整個樂段推向最高點。而此樂段也再次表現(xiàn)了漁夫們滿載而歸,心情愉悅的美好意境。
11.“尾聲”
本段為全曲的終止,漁船歸去,飛鳥離去,江面又恢復的最初的寧靜,一切的美好都讓你流連忘返。本段作為終止樂段,彈奏時要緩慢,安靜,踏板的使用要干凈,指尖的觸鍵要敏感,讓人沉寂在這種寧靜的美好中。
《夕陽簫鼓》這首由黎英海先生改編的中國鋼琴曲,不僅將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古典美保存了下來,又在其中結(jié)合了西方調(diào)式和聲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將其意境美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為音樂美學的研究帶來一定的價值。聽完此曲后,耳朵仿佛進行了一場聽覺盛宴,讓人無限感受中國古曲的意境美。
[1]何俐.古曲藝術留芬芳洋為中用添新彩——談黎英海先生改編的鋼琴曲 《陽關三疊 》、《 夕陽簫鼓 》[J].鋼琴藝術,2004(04).
[2]謝紅.鋼琴曲(夕陽簫鼓)藝術手法探微[J].中國音樂,2003(03).
[3]柴娟.中國韻,西洋音—談鋼琴曲《夕陽簫鼓》的演奏技巧[J].音樂時空,2015(11).
[4]陳婉.琵琶曲《夕陽簫鼓》與鋼琴改編曲《夕陽簫鼓》的比較研究[J].音樂時空,2015(11).
[5]歐陽宜文.鋼琴曲《夕陽簫鼓》的意境美[J].作家,2015(18).
王蜀瑋,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