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彬[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太原 030006]
?
論李商隱無題詩及文學史意義
⊙曹彬[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太原030006]
摘要:李商隱是唐代后期的杰出詩人,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題詩代表了他的風格和藝術成就,構思精妙,意境朦朧,沉博艷麗,用典含蓄典雅,千百年來被歷代學者做了多種解讀,在文學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與活力。
關鍵詞:李商隱無題詩審美意蘊文學意義
李商隱是晚唐杰出的詩人,在晚唐乃至整個唐代,他是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作者。其在文學史上最大的貢獻在于創(chuàng)作了一批不同于以往的無題詩,拓寬了古代詩歌的命題,對后世影響頗深。李商隱詩歌風格獨特,用典較多,典麗精工的語言和朦朧的意境,具有豐富的意蘊和想象空間。讀者無論是對他的喜愛還是批評,都是針對其個人風格而言的。儒家的正統(tǒng)思想占主導地位,還兼有佛道的思想,主張以“自然”為主,就是這樣一位善良、正直、浪漫又有悲劇色彩的詩人,他歷經(jīng)政治坎坷遭遇、傷感的感情經(jīng)歷,借助儒釋道寄托哀思,修身養(yǎng)性,多元化的思想和人生遭際,構成了其無題詩豐富、深刻的意蘊。
一、李商隱及“無題詩”對無題詩的界定,學術界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這也是在論述無題詩產(chǎn)生之前首先要闡明的問題。我國古代詩歌中,常常有以“無題”為題的詩篇。無題詩沒有寫作意圖,沒有時間、背景,凡是詩人不愿講明或無法明說的一種新的藝術變現(xiàn)形式,即是無題詩。無題詩有著纏綿悱惻的筆觸,詩人的用典、朦朧和諧的語言美,造成詩歌凄艷渾融的風格,他的寫作不拘泥于七言,也不拘泥于愛情詩,題材形式廣泛多樣,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chuàng)造,任由讀者在朦朧中自由聯(lián)想,人以體驗獲得審美愉悅享受。無題詩從表面上看,都具有悲傷、有緣、幻滅悲劇性的情感內(nèi)容,內(nèi)容上難以解釋,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詩歌的可讀性與吸引力。
李商隱是第一個大量地寫無題詩的詩人。他的詩歌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內(nèi)容都別具一格,擴大了無題詩的范圍。無題詩的界定眾說紛紜,現(xiàn)在學者認為標題“無題”或用篇首作為題目的詩,屬于不是言中之義或不便表達的、難以概括者,統(tǒng)稱無題詩。尤其著名的是無題詩,代表了他的最高的藝術成就和風格。流傳下來的詩歌共五百九十四首,無題詩八十五首,約占流傳下來詩歌總數(shù)的七分之一。
無題詩不但語言華美、辭藻絢麗多彩,更是以典故精工見長。詩人用埋沒意緒的方式來隱藏內(nèi)心世界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卻又不能完全將其掩蓋起來。詩人特別注重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和警句新語,善于融化典故如同己出,造成奔流疾走的氣勢,給讀者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同時注重心靈世界的表現(xiàn),將內(nèi)心的感傷情緒注入詩中,造成了詩歌凄艷渾融的風格,使得詩歌的整體意境顯得深邃朦朧。
李商隱一生坎坷,最終被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困頓不得志。十四年《懷慶府志》記載,李商隱死后葬于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zhèn))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無題詩的體裁不限于七律,題材也不拘泥于愛情詩。無題詩在意蘊方面表現(xiàn)為一種幻滅感,透露出來的是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歷年來無題詩吸引著千萬讀者,人們?yōu)橹裢?,仔細品讀,回味悠遠。對無題詩寓意的理解,歷來文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政治寓言詩借男女相思,比喻君臣際遇,懷才不遇,是知識分子在封建社會深受壓抑的悲歌。憑借某種形象的描繪,揭示晚唐的社會風貌,諷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是黑暗社會的曲折反映,有著諷喻的意味。
愛情阻隔詩大多數(shù)愛情詩是在吟詠內(nèi)心的情感,體現(xiàn)著各種美麗而神秘的意象,意蘊含蓄,意境深遠。其意義不在敘述或簡單地抒情,而是一種寄托,一種無盡的朦朧之美。
李商隱的無題詩是在用隱秘思緒來隱藏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想法,它的產(chǎn)生不是偶然的,是對晚唐社會的真實反映,給人以欲說還休的感覺;是對個人際遇、感情阻隔、仕途受阻的抉擇。
二、無題詩美學傾向及內(nèi)在意蘊李商隱的無題詩辭藻華麗、若有若無、耐人尋味,在迷離中表現(xiàn)紛繁復雜的內(nèi)容。無題詩均屬“托意”“寓言”之義,有著“和諧美”與“含蓄美”。
中國古典詩歌是一種精粹的藝術,是令人感受領悟、仔細玩味但又無法言明、具體把握的藝術境界。進士出身的李商隱才華橫溢、文采飛揚,形成了風流灑脫的性格。從本質上看,李商隱的詩著重于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幽深曲奧,以心象融入物象,曠達與無奈相連,把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整體意象中,給讀者的想象以更廣闊的天空。
自古以來,最偉大的詩人并不是創(chuàng)作得最好的詩人,而是給予后人啟發(fā)最多的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具體到每一句每一詞,讀者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整篇通讀,就會感覺很美,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新鮮愉悅。李商隱的詩巧在自然、不露痕跡,其中的感情不是宣泄和放縱的感覺,而是內(nèi)斂、埋沒頭緒;不是清晰的、明白的表達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而是用曲折的筆法、華麗的語言,表現(xiàn)一種朦朧迷離的境界。
別具一格的意境的含蓄美,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學理想與審美心理。
含蓄之美是所有藝術形式的存在,無論是書法、繪畫、電影、雕塑,還是人際間的交往都是無處不在的。含蓄美是詩歌美的極致,作為讀者更要讀懂美的含蓄,否則會因為讀不懂、解不透而與好詩失之交臂。正因為讀不懂、解不透才有一種審美體驗,在意猶未盡中陶醉,解其中之味。李商隱無題詩崇尚神秘的意境美、溫婉的含蓄美。這種琢磨不透的曲折表達,在傷感情緒和悲劇意識中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式的表達美與愛的方式?!耙饩场笔且环N特定的審美意象,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產(chǎn)物。意境的審美特征更是有著咀嚼不盡、含蓄雋永的意味,如霧里花、水中月般的縹緲。這種美學也正體現(xiàn)在文本話語產(chǎn)生的意指的不確定和內(nèi)在意蘊的空靈的模糊性。李商隱無題詩基本上是寫愛情或借愛情另有寄托的,在這些描寫中,生活的原料經(jīng)過藝術的提煉與升華,被賦予新的意蘊。
三、歷史價值及文學史意義
1.拓展了古代詩歌的命題形式《詩經(jīng)》、樂府的“無題”是命題形式的沒有題目,詩意顯而易見;李商隱的“無題”除了題目的空缺外,更在于詩意的曲折、迷離之美,意蘊深厚,婉曲不定。在內(nèi)容上,雖以無題名詩,但更多表現(xiàn)愛情生活、懷才不遇、遭遇不幸,含蓄朦朧,言短意長。這是李商隱無題詩的獨特之處,也是對無題詩傳統(tǒng)的一個大發(fā)展,對人的內(nèi)心世界做了全所未有的開拓,境界和意蘊逐層上升,言之不盡,意象深遠。李商隱寫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個心境,淡化具體事,融進人生感受。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①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全詩運用四個典故,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采用比興手法,表達了人生的迷惘和對生命的感觸,創(chuàng)造了朦朧的境界和婉轉曲折的憂思,悵惘之懷,溢于言表。深深的思考中,增強了詩歌的震撼力,悲劇色彩平添了悲劇之美。
2.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藝術手法整個古典詩歌發(fā)展是多層面的,縱觀李商隱的無題詩,比興和象征手法的融合,在詩作中比比皆是。講到中國詩歌藝術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必然會涉及源頭,即《詩經(jīng)》的“六義”。關于比、興的解釋,簡而言之:比,比喻和比擬;興,以他物言此事。李商隱善于用象征的手法,寄托的懷抱,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的復雜體驗。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雹谠谶@首《無題》中②,李商隱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了詩歌的抒情藝術。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xiàn)類似的描寫。李商隱不是簡單地承襲古人,而是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xiàn)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yǎng)與他對于比興、象征表現(xiàn)手法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比興、象征是中國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把詩境推向隱約深奧,推進了無題詩這一新的詩體,并不斷演進與發(fā)展。因此,李商隱的無題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開拓了一個全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雖然李商隱的社會普及度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作為獨特藝術風貌的代表,他是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一位詩人。某種意義上,喜愛李商隱的人比喜愛李白、杜甫的人更多,可見他在民眾當中的受歡迎程度。宋初的文人為了糾正唐末五代詩風的粗淺羸弱的弊病,推崇李商隱為典范,一味推崇意境美、朦朧美,造成后來形成了辭藻華麗的“西昆體”,頗具影響。明朝詩人前后七子也受到了李商隱的影響,清朝寫艷情詩的詩人以及明朝鴛鴦蝴蝶派香艷詩更是專學李商隱的無題詩。
當代歌壇、樂壇的歌詞與旋律有著婉轉凄美、引人無限遐想的意味。瓊瑤的小說,纏綿的流行樂,林夕、方文山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迷幻、含蓄、色彩斑斕。直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喜用無題作詩,抒發(fā)情懷。
①②(唐)李商隱:《李義山詩集》,廣陵書社2011年版。
參考文獻:
[2][唐]李商隱.李商隱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楊柳.李商隱評傳[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6]鐘來茵.李商隱愛情集解[M].北京:學林出版社,1997.
[7]黃乃斌.李商隱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曹彬,碩士,任教于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戲劇戲曲學。
編輯: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