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松 張紅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379-02
課前如果沒有充分的預習,學生面對老師的講解,總有些不知所云,聽課效果自然就差。而且,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他們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如何得到發(fā)揮?如果課前預習得好,在課堂上就能針對老師的講解質疑問難,大膽發(fā)言,積極參與。其主動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還易于養(yǎng)成自學能力,聽課效果就能達到最優(yōu)化。因此,課前預習相當重要,那么,高年級的學生如何做好課前預習呢?我們主要按照預習單的要求來進行。別看這張小小的預習單,它對于同學們有效地進行預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生字新詞掌握扎實
就拿《桃花心木》一課的預習情況來說,通過交流,我發(fā)現在要求掌握的六個生字當中,容易出錯的生字學生都給提出來了。如"枯萎"的"萎"字,"鍛煉"的"煉"字,"優(yōu)雅"的"雅"字。即使預習單上沒有要求讓寫出強調這個生字的原因,但是五個學生卻提出了強調的原因,如"枯萎"的"萎"字,中間不要寫成"米", "鍛煉"的"煉"字不要寫成"練", "優(yōu)雅"的"雅"字右邊不要寫成三橫。正因為學生的強調,所以,在聽寫的六個生字詞當中,正確率達到了95%。
對于要求理解的新詞,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學生涉及到的詞語主要是"語重心長、僅及、基業(yè)、汲水、插秧"這五個詞語,這五個詞語恰巧是本課的重點詞語。這些詞語的提前理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2.主要內容感知良好
在以往的課堂當中,能夠準確地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的學生并不多,而且語言不夠簡練,內容不夠完整。但是因為在預習單上有了明確的讀書要求和預習任務,學生讀書時就有一定的針對性,邊讀邊思考,并把它形成文字,主要內容的概括就越來越好。
如《桃花心木》一課,張玥琦概括的是:本文記敘了種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規(guī)律給樹苗澆水,讓"我"感到很奇怪的事情;王闖概括的是;種樹人給桃花心木澆水沒有規(guī)律,我感到奇怪,后來才知道他是為了讓樹木自己學會尋找水源;
祈夢概括的是:課文講了一個種桃花心木的人模仿老天下雨給桃花心木澆水的事情;張家瑞概括的是:本文寫了種樹人隔三差五地給樹澆水,而且澆水的量不定,很沒有規(guī)律;姚隆鑫概括的是:種樹人澆樹很不確定,我很奇怪……
這次概括出來的主要內容,語言組織較為豐富,表達較為準確。
3.問題質疑頗有價值
古人曰: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為了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我在預習單上專門設計了讓學生提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就這一課而言,學生提的問題很有質量:姚隆鑫提的:課文為什么要以"桃花心木"為題?李海濤提的:種樹人后來沒有再來,為什么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申相宜提的:在我們的人生當中,都具有哪些不確定的因素?
張玥提的:"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中的"不確定"怎么理解?賀雅琦提的:"他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我究竟是因為什么而感動的?王闖提的:為什么種樹是百年的基業(yè)?劉子名提的:課文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
學生心中有疑問了,在課堂上聽講時注意力會更集中,聽課會更有側重點,無意當中就大大提高了課堂質量,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高效課堂嗎?
4.相關知識豐富厚實
同學們通過網絡、書刊,搜集到了很多關于作家林清玄和桃花心木的資料,不僅有文字,還有圖片,豐富的圖文資料,既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也豐富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使用預習單,學生也感觸頗深:
學習時更加從容,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韓梅傲雪組
加快了學習腳步,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質量。--冰雪傲骨組
使我們的聽課更有側重點了,同學們更會思考了,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們更容易解決了,課堂顯得更輕松了。--快樂無限組
這個預習單,既鍛煉了我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節(jié)省了一定的時間。因此,課前大家一定要認真對待預習單喲!--快樂晴天組
使用預習單,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促使我們去豐富課外知識,讓課堂變得更有趣、更活躍、更寬松。--笑迎冰雪組
使用預習單可以讓我們對語文學習充滿更大的興趣,也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更重要的是加快了學習速度。--迎霜挺立組
使用預習單,讓我們的課堂更充滿活力,能增強同學們的自學能力,使我們對課堂學習的知識點記得更牢、更準。--新給予樹組
在今后預習單的使用當中,可能還會出現不少的問題,但是,所有問題都是在實踐探索中得以解決的。我相信,通過摸索、實踐、思考,我們的預習單定會更加科學規(guī)范,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們的課堂準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