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江·哈力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94-02
我們每位教師都知道, 教學質(zhì)量是教學過程的生命線;怎樣提高教學質(zhì)量? 是我們教師應該考慮的熱點。學生的學習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體系上構(gòu)建新的內(nèi)容, 這本身就是充滿變數(shù)的復雜的過程。漢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 作為語言的學習也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只有把握漢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 掌握它的特殊性, 才能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找到正確的方法。根據(jù)平時的教學, 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興趣才會勤奮努力,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取得較理想的成績。學習興趣是激勵人們?nèi)バ袆拥膬?nèi)部動因和力量,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沖動等。一個人的動機,總是同他滿足自己的需要密切相關(guān)。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從對學習漢語厭煩感轉(zhuǎn)為感興趣。漢語學習者的興趣是直接推動他學習漢語的內(nèi)在動力,是其在漢語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心理狀態(tài),有興趣的漢語學習,其效果就好,而無興趣的漢語學習,則把學習看作為一種負擔,甚至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漢語學習活動本身就是學習者所追求的目的,如:求知欲、好奇、興趣、愛好或為了表現(xiàn)自我等。認知心理學強調(diào),人類天生具有追求知識的愿望,并會不斷地追求其意義和去理解周圍的萬物。
因此,在漢語教學中要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識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學習者愿意學習他認為很有價值的語言,并力求把它學好,取得好成績,反過來取得好成就后又進一步強化了他的成就動機。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呢?我認為激勵學生的最佳方法是教師組織的漢語教學要生動、有趣味性,要以各種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比如講一些與學生生活接近的話題,讓學生自編對話,或者讓學生用漢語說見聞等。還要注意教師所教的東西對學生要有價值,如果教師所教教材對學生不適宜,就會降低、挫傷學生興趣。
2.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落實漢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
明確了教什么、學什么的問題,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學的問題。方法很多,但要落實到主陣地——課堂。老師必須明確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他是將師生個人漢語文學習公開化、透明化,是師生交流漢語文學習心得,互相學習漢語文學習方法、切搓技藝的舞臺,其不僅包括方法技術(shù)的演練,也有個人情感、態(tài)度、思想、言行、習慣的熏染。其產(chǎn)生的效應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課堂教學是提高漢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所在。作為教師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2.1要堅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漢語文教學理念。理念帶動一切。一個人成長的標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自我才會創(chuàng)造漢語文教學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個人情感態(tài)度、思想精神領(lǐng)域的革新,耳聞目睹的一切都將影響漢語文教學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合作等學習方式自然會成為自己漢語文教學的成分。
2.2注重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陳舊的模式。漢語文教學要堅決擯棄一講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學生聽、老師講的單一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老師適時引導、點撥的方式,打破以往簡單單一的結(jié)構(gòu)模式,要使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交流的平臺,形成動態(tài)的結(jié)構(gòu),拓展?jié)h語文學習面,真正使?jié)h語文課堂教學激情洋溢。
2.3注重漢語文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必須重視漢語文能力的落實,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口語訓練。二是課堂上注重啟發(fā)提問學生,重在問為什么,以此鍛煉學生的思辯能力。三是注重誦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圍的渲染,以此達到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目的??傊?,更新理念,改變方法,重視能力培養(yǎng)是漢語文教學的起點和歸宿,課堂教學務必落實之。
3.注重關(guān)系,加強感情
這里所說的不僅是指要提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更主要的是提升學生對漢語文學科的感情。漢語文教學的藝術(shù)是情感的藝術(shù),,漢語文教學的過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可以說,學生是在情感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知識。作為漢語文教師,必須擁有扎實淵博的知識和靈活生動的授課方法,以獲取學生的信任。教師只有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學生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關(guān)系,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學生的共鳴,才能為授課和交流提供感情基礎(chǔ),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除此之外,漢語文教師還應充分利用漢語文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字魅力,積極改變學生對漢語文的情感,教師應通過調(diào)動漢語文學科的知識性、趣味性,來喚起學生學習漢語文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文的自覺能動性。只有這樣,漢語文才可能成為最靈活、最有趣、最有吸引力的學科,漢語文老師也才可能成為學生心目中最喜歡的老師。
4.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針對學生漢語文水平參差不齊狀況,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解學生,熟悉教材。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勤于督促檢查,并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培養(yǎng)學生用漢語文會話能力出發(fā),每節(jié)課利用幾分鐘從師生之間進行漢語文會話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單獨用漢語文講一段話,如每日見聞,談所熟悉的人,愛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語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做個榜樣,每個人都有機會。對于稍差的學生,在課前把任務布置好,幫助他們做好準備,以致能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出色,使學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績,感到自己正在不斷進步,有所收獲。學生有了"成就感"逐漸消除了畏難情緒。
綜上所述,高中漢語教學,它涉及到各個方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huán)境的制約。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新的理論,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jié)、去反思并努力重新建構(gòu),才能切實提高高中漢語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