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勝森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可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實施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讓個性之花在作文課堂綻放。
關鍵詞:個性之花;作文課堂;綻放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73-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可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實施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讓個性之花在作文課堂綻放。
1.引導學生平時多注意積累素材,進行個性化作文教學
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是小學生根據(jù)自己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具體經(jīng)歷,用書面語言積極、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形式。在訓練過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師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自主意識,在評價上充分發(fā)揮激勵機制的積極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它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倡作文講真話、述真事、抒真情。作文要"寫自己想說的話,""自由表達作文內(nèi)容,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
1.1培養(yǎng)學生"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jīng)歷"。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經(jīng)歷各自不同,個性也有差異,因此他們的體驗也是個性鮮明的。培養(yǎng)學生寫"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jīng)歷,"就是大力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尊重學生的選擇,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xiàn)個性風格。
1.2引導學生個性表達。個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將身邊的實事寫出新意來。首先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老師要結合實際,要適時點撥,激發(fā)學生運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構思出屬于自己的鮮明個性的作文。
2.改革命題方式,使作文利于學生表達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小學生的想像能力發(fā)展較早,他們常借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話作文可以用其所長,把學生潛在的想象力發(fā)揮出來。因此訓練學生寫童話作文既符合當前落實新課標的形勢,也順應了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幫助。
2.1提供想象條件,鼓勵大膽幻想。兒童是天生的"浪漫主義"的童話作家,童話化作文訓練就是放飛他們的想象,讓他們猶如翱翔于藍天的雛鷹。觀看動畫片是每個兒童最快樂的事,我便順應兒童這一心理需要為他們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鼓勵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童心在童話中展現(xiàn)。如學生在看了動畫片《西游記》后,讓學生想象唐僧師徒四人從西天取經(jīng)回來后,孫悟空想開一家超市,要招聘工作人員,寫《孫悟空開超市》。學生能聯(lián)系西游記中人物特點及生活實際,采用擬人化手法,在充滿童趣的想象中展現(xiàn)了個性。學生的思維在童話的空間馳騁,理想在童話作文中實現(xiàn)。
2.2注意立足現(xiàn)實,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兒童思緒揚起,往往又會乘著興致,漫無邊際地想像開去。因此,我們要向學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義。教師的作用,在于適時發(fā)掘學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生立足現(xiàn)實,合理想像。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語言,引導學生充分展示個性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離開了生活便沒有了作文。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寫作是作文當前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應善于利用學生喜愛的活動,提供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寫作素材,構建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校內(nèi)外聯(lián)系,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作文教學的自我封閉狀態(tài),讓作文教學向書本,向生活,向社會全方位開放。
3.1擁抱自然,觀察生活。大自然集中了無數(shù)神奇美妙的東西,教師要敢于打破"封閉式"的教學秩序,讓學生走出課堂,與絢麗多姿的大自然擁抱、親吻。學生在大自然中,可以觀察到廣闊的原野,凸凹的山川;盡情地欣賞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春天;梨黃粟香,蟹肥魚躍的秋天。這樣既可以陶冶學生健康的情感,又可以使學生捕捉到豐富多彩的作文素材,這樣學生寫起作文必定會思想活躍,文思泉涌,平中見奇,鮮活充盈。
3.2關注社會,感受生活。關注社會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讓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源頭活水滋潤作文田園。我們讓學生關注社會現(xiàn)實生活,就要鼓勵學生經(jīng)常收看《新聞聯(lián)播》、《實話實說》等電視節(jié)目,多看報紙、雜志等,并引導學生摘錄信息,收集信息,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他們交流信息,引導學生寫一寫觀后感,并且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3.3學科滲透,拓展生活。作文教學不能僅僅依靠作文教學和語文學科,還可以充分利用其它學科的資源,借用其它學科的力量。如美術課的繪畫制作,科學課的觀察實驗,勞動課上的動手制作,體育課上的游戲活動,音樂課上的表演……這些豐富多彩的學科資源,無疑給學生作文拓展了空間,增加了習作內(nèi)容,使學生寫出靈活多樣,內(nèi)容豐富,新穎,個性突出的好文章。
4.挖掘出學生作文的閃光點,力求作文教學個性化評改
作文評價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將對學生的寫作熱情產(chǎn)生影響。個性化的作文評價,能挖掘出學生作文的閃光點,使學生對作文更有信心。在評改學生習作時,要珍視學生個性化表達,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教師在評改學生的作文時,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寬闊胸懷。評改作文不要只是指出不足,而應該以鼓勵為主,肯定進步,如有些學生的作文,在立意、結構或技法方面可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只要有閃光的語句,也應予以肯定,這樣才能給學生個性化的作文插上飛翔的翅膀。有時一兩句鼓勵的批語,勝過一大堆指指點點,尤其是平時的寫作練習,用不著求全責備,哪怕一個詞語用得好也應予以肯定,因為學生也需要鼓勵,需要享受成功的喜悅。因此,我通常采用 "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相結合的方法。讓基礎差的學生,在和自己過去的比較中,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也讓基礎好的學生,感到要被別人超越的壓力,促使他們?nèi)ヅμ岣邔懽魉健?/p>
總之,個性意味著活力,個性蘊育著創(chuàng)新。我堅信,只要我們在個性化教學中持之以恒地實踐與探索,勤于思考,追求個性,就一定能讓個性之花在作文課堂綻放。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葉圣陶、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