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萍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 “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句話表明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性.情境教學是指以生動形象的情景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 以學生體驗性學習活動為主要活動的教學, 是置學生于真實語境中學習真實語言, 是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積極地進行情境教學的嘗試,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融視,聽,說于一體的語言環(huán)境.
一、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浸入式的語言環(huán)境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最感缺乏的就是語言環(huán)境,許多學生感到英語學習枯燥無味。所以教師只有盡量利用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情景。在平時教學中,我一般都會用英語授課,在課堂上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雖然剛開始時,有些基礎比較不好的學生出現(xiàn)聽不懂的情況,但加上老師的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 ),表情等, 學生就能很好地體會老師的意思了。而且每節(jié)課前兩分鐘,學生都會進行 English Freetalk。這樣一來,英語課一開始,學生就可浸入到英語語言的環(huán)境中。
二、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獲得感性材料
平時在語法教學中,若用以往的方法,學生只能枯燥地學習語法規(guī)則并進行機械似地操練,學完很容易遺忘。學習語法最好的辦法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在實際情景中感知語法,并在實踐中有意識地正確地運用語法規(guī)則。如在教學Present Simple, Present Continuous 來表將來時時,我分別拿出了日歷本和車票,并給出了例句:The school sports meeting falls on 15th Nov. (It can not be changed.) Im flying to Beijing tomorrow (I have bought the ticket. But the plan can be changed)學生運用了口、耳、眼、腦各種感官去感知實物和例句,這樣很快就能明白二者在表將來時時的區(qū)別。(Present Simple→to talk about future official events or timetables which we can not change. Present Continuous→to talk about future events that we have already fixed or arranged.)在實際生活中,日歷本和車票不僅能很好的幫助學生記憶語法規(guī)則而且還能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三、創(chuàng)設情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習得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也是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的過程。那么我們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及發(fā)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景,來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舉例說明so … that…和such….that的用法時,那天天氣很冷,我就與學生進行交流,做出感覺很冷的動作,引導學生自己造出 Its so cold that Miss Zhao should put on a coat. OR Its such a cold day that Miss Zhao should put on a coat.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課堂中的實物進行情景的設置。
四、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說和學的欲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的各種活動都伴隨著他的各種情感意識的參與,積極的情感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情景的設置最好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一節(jié)寫作課(a personal letter)就可以根據(jù)高一學生剛適應高中生活,想念以往的同學朋友老師的心理,來設置寫作的情景。讓學生寫一封給以前的朋友同學,談談自己的高中生活。這樣的情景很容易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詞可寫。
五、創(chuàng)設情景,利于學生提高其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語言中不可或缺的補充。情景教學運用了視、聽、說為一體的手段,充分利用學生在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對學習語言獲得深刻理解,并易于鞏固。在以往的講解語言點的英語課堂上,往往會出現(xiàn)老師黑板上寫例句,學生埋頭抄筆記的滿堂抄的情況,學生在抄完筆記后,往往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常只會淪為記筆記的機器。課堂筆記一點也發(fā)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若能充分利用學生在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就能促進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通過改變例句呈現(xiàn)的方式,定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be going to 表預測時,( to make a prediction about a future event because of something we can observe now .) 我先是引導學生來觀察教室外面的天氣,(第一節(jié)課通常7:40開始)并讓學生預測一天的天氣。學生就會說今天會是晴天或陰天。隨后在黑板上列出例子:Look at the sky. It is going to be nice and sunny.(or to be cloudy ).這樣比起單純的陳述例句有著更好的效果。
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佟雪琳.淺析高中英語課堂情景創(chuàng)設的策略[J].英語教師,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