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否定式be not的用法研究

    2016-07-13 20:01:16楊皎皎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楊皎皎

    摘要:否定結(jié)構(gòu)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基本結(jié)構(gòu),了解否定的使用特點對正確表達和理解語篇含義有重要的影響,而以往對否定結(jié)構(gòu)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否定算子的語義蘊含、句法位置以及語言共性?;赟WECCL和LOCNESS語料庫,探討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對否定式be not的三種用法的使用偏好和在口筆語中的使用差異,以及與母語使用者的用法比較。結(jié)果顯示,中國英語學習者偏好使用be not分開的完整形式;與筆語相比,在口語中較多使用be not形式;與母語使用者相比,亦較多使用be not形式。這種現(xiàn)象可能與語料的正式性、談論的話題以及各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guān)。

    關(guān)鍵詞:be not;SWECCL;LOCNESS

    中圖分類號:H31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6)05-0118-03

    引言

    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言都存在否定和否定結(jié)構(gòu),英語中同樣存在許多表示否定的方式,其中最常見、用法最復雜的一種就是否定詞not的使用。了解not的使用特點對正確表達和理解語篇含義有著重要的影響。一直以來,對否定的研究都受到哲學家、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的廣泛關(guān)注,研究角度從命題邏輯層面到自然語言層面(Jesperson,1971[1]; Horn,1989[2]; Haegeman,1995[3]),再到類型學的研究視角(Croft,2008[4])。但是,以往對否定結(jié)構(gòu)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否定算子(negative operator)的語義蘊含、句法位置和語言共性的研究上。否定算子一般體現(xiàn)在否定詞上,集中表現(xiàn)為否定代詞和否定副詞,如英語中的not/no/nothing/never等,漢語中的“不、沒、別”等。對于英語否定算子not這樣的粘附型形位(Horn[5]認為not總是黏附于inf結(jié)構(gòu)之中)的研究,主要涉及在句法轉(zhuǎn)換過程中的否定提升(negation raising)和在c-command機制之下否定算子的否定轄域(negative scope)。

    本文不同于過去的研究視角,而是在語料庫的基礎(chǔ)上研究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對否定式be not的使用情況。眾所周知,be not有三種基本用法:以He is not silly為例,可分別表達為Hes not silly,He is not silly和He isnt silly。因此給研究者帶來了以下困惑: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如何具體使用這三種形式?他們在口筆語中的使用情況是否存在不同?英語學習者和母語使用者的表達方式是否存在不同?因此,本文基于SWECCL和LOCNESS兩個語料庫,旨在揭示中國學生對這三種用法的使用偏好和在口筆語中的使用差異,以及與母語使用者的用法比較。

    一、研究設(shè)計

    本文的研究基于SWECCL和LOCNESS兩個語料庫。SWECCL(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是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包括SECCL口語子庫和WECCL筆語子庫,各100萬字。本文采用SECCL口語子庫和WECCL筆語子庫里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議論文子庫。LOCNESS(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是用作參照的母語語料庫,包含英美大學生的200多篇議論文,約20多萬詞。

    本文使用的工具是Antconc3.2.3W。首先,通過Antconc分別在兩個語料庫里檢索not,再用人工檢查的方式將不相關(guān)的搜索結(jié)果刪除;然后,對搜索結(jié)果進行分類,分別統(tǒng)計頻次。由于兩個語料庫樣本大小不同,將原始頻次標準化(以每1 000個形符為準),得到標準化頻數(shù)。在此基礎(chǔ)上,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得到結(jié)論。

    二、數(shù)據(jù)結(jié)果與分析

    1數(shù)據(jù)結(jié)果

    通過以上步驟,本文得到以下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be not形式在WECCL中共出現(xiàn)2 164次,在SECCL中共出現(xiàn)1 502次;在LOCNESS中共出現(xiàn)740次。其中,在WECCL中,be not分開的完整形式出現(xiàn)1 728次,占總次數(shù)的79.9%,另外兩種縮寫形式各約占總次數(shù)的10%;在SECCL中,be not,bent和be not的使用次數(shù)分別占總次數(shù)的66.8%,12.8%和20.4%;在LOCNESS中,be not,bent和be not的使用次數(shù)分別占總次數(shù)的85.4%,11.8%和2.8%。由此可見,在使用否定式be not時,無論是英語學習者還是母語使用者都在極大程度上傾向于使用be not分開的完整形式,而非其縮略式;但在兩種縮略式中,英語學習者較多使用be not形式,是母語使用者的4倍。另外,雖然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口筆語中都傾向于使用be not的分開形式,但在口語中,be not分開使用的頻率還是遠小于筆語,be not形式的使用頻率卻是筆語的2倍多。

    2數(shù)據(jù)分析與討論

    本文所選語料庫為作文語料庫,包括議論文、記敘文和說明文等,屬于正式的書面語,縮略形式并不適合頻繁出現(xiàn)。WECCL和 LOCNESS的檢索結(jié)果也證實了這一觀點,英語學習者和母語使用者在be not的使用中都極大程度上傾向于使用be not的分開完整形式,而非另外兩種縮略式。但在SECCL中,縮略形式的比重明顯增加,這是因為作為一種非正式的會話交流活動,學生可以在口語中較多使用非正式用語。另外,從WECCL、SECCL 和LOCNESS中可以看出,在be not的分開完整形式中,英語學習者和母語使用者都傾向于使用is not形式。這是由于所選語料庫的作文題目大多為抽象的社會現(xiàn)象,如教育、交通、死刑等,當此類話題作為句子主語時,be動詞的具體形式大多為第三人稱單數(shù)。

    相比于母語使用者,中國英語學習者較多使用be not形式中的am not和Im not,這可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guān)。中國學生自小就是社會和家庭的關(guān)注焦點,自我中心思想嚴重,經(jīng)常只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當反映在語言表達上時,中國學生經(jīng)常用“我”作為句子的開頭。而反觀英美大學生,他們從小強調(diào)團隊合作精神,較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因此在語言表達上他們自然較少出現(xiàn)以Im開頭的句子。而且中國文化強調(diào)個人對事物的解讀,主觀性強,因此表達較多的是個人觀點;但英美文化強調(diào)科學性、客觀性,所以在語言表達上較少出現(xiàn)“我認為”之類的代表個人思想的句子。

    另外,相較于母語使用者,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筆語中較少使用be not形式中的was not,wasnt和were not,這可能與所選話題有關(guān)。因為SECCL的作文題目為education,討論的是現(xiàn)在及將來的教育問題,所以學生在文章中一般不經(jīng)常使用be動詞的過去時態(tài)。而LOCNESS的作文題目包含F(xiàn)rench intellectual tradition,capital punishment,affirmative action等具有歷史性的話題,學生在表達觀點時必然會較多地使用到過去時態(tài)。

    結(jié)束語

    基于SWECCL和LOCNESS語料庫,本文討論了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對否定式be not三種用法的使用偏好和在其口筆語中的使用差異,以及與母語使用者的用法比較。結(jié)果顯示,中國學生偏好使用be not分開的完整形式,與母語使用者相比較多使用be not形式,在口語中亦較多使用be not形式。這種現(xiàn)象可能與語料的正式性、談論的話題以及各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關(guān)。但是,筆者并未完全發(fā)現(xiàn)隱藏在be not形式使用特點后的各種深層原因,希望今后能開展更系統(tǒng)的研究。

    參考文獻:

    [1]Jesperson O.. Negation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Copenhagen: A.F.Host,1971.

    [2]Horn L.R.. A Natural History of Nega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Haegeman L.. The Syntax of Neg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4]Croft 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5]Horn L.R.. A Natural History of Nega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責任編輯:劉東旭)

    达州市| 灵武市| 泾源县| 崇州市| 兴海县| 新巴尔虎左旗| 福鼎市| 永济市| 汶上县| 永仁县| 伽师县| 桐乡市| 宕昌县| 交城县| 监利县| 晋中市| 东安县| 陈巴尔虎旗| 岑溪市| 广宗县| 江源县| 文化| 安西县| 自贡市| 临湘市| 巴东县| 南阳市| 亳州市| 台中市| 北流市| 宁河县| 青铜峡市| 汕头市| 随州市| 奉贤区| 彭阳县| 普兰店市| 西乡县| 温州市| 平果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