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樹新 (呼和浩特市群眾藝術館 010000)
論如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曹樹新 (呼和浩特市群眾藝術館 010000)
新時期,各地文化部門應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搭建文化平臺,豐富文化活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群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增強群眾的精神“獲得感”,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文明。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一些措施,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群眾藝術館的職能應該突出“公益性”原則,全面履行“服務”職責,以文化惠及民生,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群眾廣泛參與,真正將文化館建成群眾活動之家,以達到群眾滿意的效果。而如何通過職能發(fā)揮來盡可能地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下面筆者就談談自己的看法。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重要性,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文化宣傳部門應充分調動社會各階層,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全民健身運動氛圍,加快當地群眾體育工作發(fā)展的步伐,通過整合資源,創(chuàng)新形式,動員和引導各單位部門與社區(qū)、企業(yè)積極參與。通過開展一系列貼近生活、方便參與、利民惠民的體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賽、輔導、培訓等活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健身意識,使他們形成崇尚健身、參與健身、共同支持和推動全民健身事業(yè)發(fā)展的良好氛圍。為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滿足群眾的健身需求,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相關部門可對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免費發(fā)放體育健身器材,申請場地建設補助資金,以改善廣大群眾進行體育健身活動的物質條件,有效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豐富群眾的體育健身生活,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fā)展。群眾藝術館可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為廣大的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對當前蓬勃發(fā)展的社區(qū)文化、公園文化、廣場文化、田間文化進行提煉和升華,促進“送文化”和“種文化”的有機統(tǒng)一,帶動當地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推動民族舞、太極拳等民間體育表演隊伍和體育人才的發(fā)展壯大,促進了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風氣的不斷改善。
近年來,廣場文化已日漸成為群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發(fā)展勢頭非常強勁。如何使得廣場文化實現更多元、更規(guī)范的發(fā)展,是我們當下要思考的問題。第一,針對廣場舞,文化館可定期舉辦廣場舞大賽系列活動,圍繞一個比較容易創(chuàng)作的主題,例如公民道德建設,創(chuàng)編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舞蹈作品,通過活動的開展,使主題思想深入人心,使公民道德建設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極大地豐富當地人民群眾業(yè)余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第二,廣場文化的大力發(fā)展離不開一支支組織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強的人才隊伍。要從群眾喜歡的文體活動入手,尋找能人,大力發(fā)展群眾性文化團隊。通過文化團隊熱鬧而出彩的表現,或者依靠轄區(qū)涌現出的一批有才有藝的積極分子,讓他們在鄰居之間尋找志同道合者,成立舞蹈隊、戲曲隊、器樂隊等群眾文化團隊和志愿者。這些團隊和志愿者能夠調動各村、各社區(qū)的文化氛圍,讓陌生的人熟悉起來,促進群眾自治建設,加強基層群眾工作?,F在,富裕起來的居民,對文化的渴求也日益強烈,要發(fā)展文化活動,就要了解轄區(qū)居民的興趣和需求,讓居民從家里走出來參加活動,培育一批自治骨干隊伍。對此,街道文化站的工作員就需深入到各村文化大院,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現狀,并幫助他們組建各類文藝團體。通過有序的組織和帶動,無論在文化大院,還是各村的廣場,都能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文藝團體,雖不是專業(yè)演員,但老百姓臉上洋溢的是自信的笑容。
當前的社會發(fā)展形勢下,要始終堅持共享發(fā)展的理念,將新增財力向民生領域和文化事業(yè)傾斜,完善群眾文化建設,免費開放博物館、圖書館、文化中心等文化場館,讓市民有休閑的好去處。首先,市財政每年都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城區(qū)文化網點、鄉(xiāng)村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并啟動了一批新文化項目工程,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搭建廣闊舞臺,建立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其次,加大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投入,撥付資金支持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家書屋工程、農村文藝演出活動、農村體育活動、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文化建設。再次是大力支持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提供資金繼續(xù)支持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及各鎮(zhèn)文化中心免費開放,并提高服務水平,確保此項文化工程惠及更多群眾。四是留出專項資金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普查、挖掘、整理及申報等工作,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及宣傳等工作。五是著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包括對文化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和功能完善;投資全民健身中心。六是大力支持各類文化活動,提供資金用于舉辦群眾文化活動周、民間文化藝術節(jié)、元宵節(jié)燈謎會、戲曲演唱會、中老年藝術節(jié)、社區(qū)文藝等活動。此外,還要采取貼息、補助和獎勵的方式,支持文化旅游、印刷復制、工藝美術、廣播影視、演藝娛樂、廣告會展、版權貿易和服務、文體用品制造業(yè)等文化產業(yè)發(fā)展。
隨著文化活動的開展,各文藝團隊的發(fā)展遇到了瓶頸,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水平已成為共識。為了滿足文藝愛好者提高技藝的愿望,街道文化站可組織專門人員,對各基層的文藝愛好者的基本情況開展摸排,努力發(fā)倔居民中多才多藝的文藝骨干,將具有文藝特長、熱心文藝工作的居民納入到各類文體隊伍中,發(fā)揮村文化藝術帶頭人作用,以帶動更多文化愛好者不斷成長進步,成為繁榮村文化的生力軍。為方便監(jiān)督管理,還可建立文藝人才管理檔案,并根據大家的不同愛好,邀請文化輔導員,開展一系列的培訓工作,整合各鄉(xiāng)鎮(zhèn)文化愛好者和民間文藝團體,策劃文化活動,編排文化節(jié)目,有效提升文藝隊員的文藝技能。專業(yè)人員要根據各文藝隊的特點分類組建文化隊伍,進一步打造如民俗表演、戲曲、器樂、舞蹈等多支特色隊伍,并充分調動轄區(qū)文藝創(chuàng)造者的積極性,知道他們根據身邊人身邊事,自創(chuàng)自編自演一批精品文藝節(jié)目,以提升轄區(qū)自創(chuàng)文藝作品的檔次和水平,為百花齊放的轄區(qū)文化活動增添亮麗的綠葉。鼓勵和扶持文藝骨干牽頭成立舞蹈協會、武術協會、戲曲協會、書畫協會等群團文藝組織,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將文化的種子播撒到基層的每一個角落,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自編自演、自娛自樂中陶冶情操,實現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
[1] 賈小平. 淺議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7(02).
[2] 李錦坤,楊立新. 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chuàng)新[J].湖北社會科學. 2005(09).
[3] 金永良. 試論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 科技資訊. 2007(07).
[4] 胡守勇.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