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
春節(jié),和愛人回了一趟娘家,外兄設(shè)宴。宴后,外侄拿出兩包麻辣鴨脖子送我?;丶抑?,我把它放入冰箱冷藏著。
某天客去人散,閑來無事,取了出來,泡上一壺閩南青茶。邊啃著鴨脖子,邊喝著濃燙的茶水,感覺人生就有那么愜意。本來,這鴨脖子的事與制茶無關(guān),卻偏偏讓我想起小的時候在姐姐家,看著鄉(xiāng)民制茶的場景。
閩南青茶的制法,有種特殊而繁瑣的制作工藝。在我十來歲的那些年,經(jīng)常去姐姐家里,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故此,不管春夏秋冬,采茶時節(jié)一到,鄉(xiāng)民忙碌制茶的場景,便在我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記。
那時,姐姐家里也有幾畦茶地,隨便施點農(nóng)家肥,一年四季,都有好茶可采。
趁著露水未干,鄉(xiāng)民早早跑到山坡上,在暖暖初陽之下,將嫩綠的茶心摘采下來,裝在一個個竹簍子里,這就是“采青”。而一簍茶葉采滿之后,把它薄攤、涼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叫“曬青”。
之后,將茶葉收集整理,倒入竹條編制的大圓筒里,兩邊各架一個三角木架,輕輕地來回?fù)u動。我常常幫著干這“搖青”的活,這道道工序中,也只有這一環(huán)我能夠做些粗活兒,算是幫忙。
茶葉搖上一段時間之后,倒出放置。鄉(xiāng)民開始架起大鍋燒起猛火,將茶青一把把放入鍋中暴炒。炒至茶青失水60%以上,這道工藝就叫“殺青”?!皻⑶唷睍r要把茶葉烤干至微卷,讓香味自然流溢?!皻⑶唷睍r要注意火候,避免造成焦烤味。對茶葉來說,那致命的焦烤味,會一直吸附在茶葉之上,將來泡茶,這焦烤味就會溶入到茶水中。
茶葉“殺青”之后,工藝并沒有結(jié)束。緊接著是“揉青”和“踩青”?!叭嗲唷币话闶怯媚局频摹叭嗖铏C”,將茶葉趁熱揉成條狀。之后又是“踩青”,將揉成條狀的茶葉放入白色干凈的布袋中,卷成一個圓團(tuán)扎緊袋口,由人登上袋子,用雙腳踩揉。這“踩青”的目的,是為了讓條狀的茶葉,慢慢滾圓,以方便收藏且更有藝術(shù)感。
再后一道工序是“烘青”,將“揉踩”過后的茶葉,再次倒入大鍋中小火慢烘,使其干燥并保持長久的綠色。這道工藝更要注意火候,鍋邊要時常有人翻炒,否則容易燒焦。
最后一道工藝是“揀青”,將烘干后的茶葉倒在竹箕上,將老葉和茶梗剔除,留下嫩綠的“茶心”利用真空技術(shù)包裝起來,存放在冰箱里冷藏,這時的冰箱便只做存茶這一種用途了,倘若放了其他食物進(jìn)去,就傷了茶的味道。
一斤手工茶葉到底值多少錢,誰也說不清楚。就沖這繁瑣的制作工藝,也值喝茶人好好細(xì)品。不曾想到,這一盒麻辣的鴨脖子,竟?fàn)恳銮уN百煉的茶葉人生來。
那鴨脖子津津的麻辣味,加上閩南青茶淡淡的香甜味,同時進(jìn)入口中,慢慢細(xì)品,留在唇上舌尖的味道,甜入心里。這真是個好啊!節(jié)日的那份悠閑美美,那份輕松自然,簡直讓人忘乎所以。不知不覺間,就著那壺?zé)岵栊“肫块_水,已啃下好幾節(jié)鴨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