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靜?張社爭
【摘 要】 本文以延安革命紀念館為例,探討了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實現教育功能的途徑:充分挖掘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的吸引力;革命紀念館應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家長應重視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 革命紀念館;青少年;教育功能;重要性;存在不足;實現途徑
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工作和戰(zhàn)斗了十三個年頭,無論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都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后,延安革命紀念館也相繼建立,是全國建立最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而革命紀念館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和愛國主義情操培養(yǎng)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筆者針對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的教育意義展開論述,希望充分發(fā)揮革命紀念館的教育作用。
一、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1、革命紀念館是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庇纱丝梢姡瑖覍η嗌倌晁枷氲赖屡囵B(yǎng)是十分重視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內豐富的館藏文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我們無聲的財富。青少年通過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不但能接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而且通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先驅們鮮活的生動事例,教育廣大青少年如何處理奉獻與索取,名譽與利益,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同時培養(yǎng)他們關愛他人,無私奉獻,明辨是非的優(yōu)秀品德,從各個方面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進行熏陶??梢哉f革命紀念館是學校對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場所。[1]
2、革命紀念館能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國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延安革命紀念館有許多十分珍貴的革命文物和黨史資料,這也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而當代青少年對于一些歷史事件僅僅停留在歷史課本的介紹上,對于延安時期、延安精神等理解比較膚淺。如果去革命紀念館觀摩學習,通過紀念館講解員的講解和對實體文物的參觀,使青少年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生命換來的。通過學習,使他們在心靈上產生了更為強烈的震撼效果,更易被青少年理解和接受,使他們在思想上得到了啟迪,樹立起了愛祖國,愛人民和愛家鄉(xiāng)的基本道德標準,真正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激發(fā)了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
3、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繼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發(fā)揚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品質?,F如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漸漸地傳播到了校園,學生之間相互攀比,浪費糧食等現象比比皆是。延安革命紀念館里陳列著老一輩人使用的物品,這些東西正是共產黨人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最好的證明,通過瞻仰這些文物,使青少年明白自身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繼承黨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黨的良好作風。因此,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繼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革命紀念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不足
1、革命紀念館自身宣傳力度不夠,對青少年缺乏吸引力
在許多發(fā)達國家,市民參觀博物館或紀念館的平均次數達到每人每年3~5次。[2]反觀我國,對學生只重視“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那么他們同樣對宣教的紀念館沒有興趣。延安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觀眾缺乏吸引力,首先是展覽形式太傳統(tǒng),更新速度較慢,主要以靜態(tài)的圖片展示為主,不能適應新生代人群的需求。其次是他自身的宣傳力度不夠,被動的等待學生來參觀學習,很少組織革命紀念館進校園的活動,沒有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也沒有專門針對青少年教育的研究隊伍,直接導致喪失了青少年群體的關注。最后延安革命紀念館也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手段,加強自身的宣傳,如果通過網絡、報刊等媒體,對紀念館的工作進行重點宣傳,設計一套適合青少年的教育宣傳片,相信會引起青少年的關注。
2、學校不夠重視對學生進行革命紀念館的教育
由于應試教育對我國的長期影響,學校只重視學生分數的提高,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說教的簡單層面。對于延安的青少年群體來說,生活在這一片熱土是多么幸運的事,然而學校卻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延安革命紀念館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只一味對學生進行課本的講解與學習,很少或者幾乎沒有組織過學生集體參觀革命紀念館的活動,對革命紀念館的教育長期處在不重視的狀態(tài)。
3、家長認為參觀革命紀念館無關緊要
通過筆者對一些家長的訪談得知,大部分家長認為參觀革命紀念館無關緊要,學生在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大部分有條件的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輔導班、興趣班。他們和學校一樣,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或者培養(yǎng)一些技能,忽視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即使有家長愿意帶孩子走進革命紀念館,也只是單純的對展品的參觀,對館內的蠟像或者民俗物品的關注大于對書信、歷史文物的瞻仰。對于文物所體現的內涵也沒有傳播給孩子,大多選擇拍照留念,購買紀念品等。
三、如何實現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1、充分挖掘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的吸引力
革命紀念館如何利用自身優(yōu)勢,吸引廣大的青少年群體自覺走入館內參觀和學習,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第一:創(chuàng)新陳列內容、豐富展示方式。延安革命紀念館應該定期對陳列內容進行修改,挖掘革命歷史先進人物、典型事件背后的故事,能讓青少年在每一次的參觀中都有新的收獲和體會。撰寫適合青少年文化層次的講解稿,突出趣味性,使講解通俗易懂,寓教于樂。在向青少年展示的過程中,配上繪聲繪色的幻燈片,更加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
第二:綜合應用科技手段,還原歷史風貌。延安革命館雖然也有沙盤模型、蠟像場景,但總體利用科技手段還原歷史風貌方面還比較單一和落后。應該不斷的引進先進的現代化的展示手段,改變目前比較枯燥和呆板的格局,在這方面,政府應給予財政支持。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延安革命紀念館可以做出更加逼真的歷史場景,使青少年走進紀念館可以切身體驗那個崢嶸的年代。
第三:充分利用紀念館官網,發(fā)揮紅色教育宣傳作用。目前紀念館的網站內容較少,展示手段較單一,所以紀念館的網站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可以設計適合青少年瀏覽的內容,與延安市的各個中學的網站鏈接,潛移默化的達到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教育目的。
2、革命紀念館應加強與學校的合作
為了更大程度的發(fā)揮紀念館的教育作用,紀念館本身不能被動等待學生進入館內學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與學校的合作。首先可以邀請學校組織學生團體參觀革命紀念館,這是紀念館與學校合作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最普遍形式。為了便于青少年觀眾參觀學習,紀念館可以創(chuàng)新講解方式,比如讓學生自己擔任講解員,使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紀念館也可以主動走進學校,在一些特殊的節(jié)日舉辦講座、報告會等,講解延安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使學生能夠感染他們高尚的品格,進而自發(fā)的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習慣,自覺向先進人物學習,達到教育的目的。最后,革命紀念館可以與學校合作舉辦一些相關的知識競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這些活動方式,讓青少年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3、家長應重視學生的革命紀念館教育
革命紀念館教育不光是學校和紀念館的工作,家長也應該重視對孩子進行紀念館教育。延安革命紀念館先后編輯出版了《延安革命紀念館藝術精品選》、《延安革命史實錄》等VCD光盤。[3]作為家長,完全可以將這些讀物買來給孩子觀看,在孩子的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完全可以抽出一點時間,帶孩子走進紀念館,感受紀念館。
【參考文獻】
[1] 莫云.革命紀念館對青少年教育的獨特作用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2.
[2] 姚香勤.中國博物館社會化的新進程[J].中國博物館,2002.3.
[3] 田伏虎,王靜,馮曉江.革命紀念館如何有效發(fā)揮教育作用[J].祖國,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