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永(河南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
?
南水北調中線渠道倒虹吸管身段混凝土施工設計
□劉元永(河南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
摘要:南水北調中線山莊河渠道倒虹吸是新衛(wèi)段一標最大的水工建筑物,倒虹吸管身段共有九節(jié),混凝土澆筑分兩期施工,采用混凝土攪拌車水平運輸和吊車垂直運輸,配合混凝土吊罐及布料機送混凝土入倉,并采用串桶進行緩降。同時制定了嚴格的混凝土平倉、振搗和養(yǎng)護措施。該施工技術為管身段工程按節(jié)點工期和工程質量要求完工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南水北調;倒虹吸;混凝土;施工設計
山莊河渠道倒虹吸管身段總干渠設計樁號為Ⅳ126+365~Ⅳ126+505,包括進、出口斜管段和水平段三部分,其中進、出口斜管段和管身段水平投影長分別為16 m、31 m和93 m。結構型式為箱形鋼筋混凝土結構,倒虹吸管身橫向一聯(lián)3孔,單孔過水斷面7 m×7.30 m(寬×高)。倒虹吸管身坐落于卵石層,設計混凝土標號C30、W6、F150,底部為10 cm的C10素混凝土墊層和20 cm的碎石墊層。
管身段混凝土施工程序:施工準備、測量放線、隱蔽工程驗收、碎石和混凝土墊層、鋼筋模板止水制作安裝、管身底板混凝土澆筑、管身側墻混凝土澆筑、管身頂板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yǎng)護待強等。
3.1施工交通
施工區(qū)內,在進口段和出口段位置設置上下渠施工道路,施工道路坡比1:8~1:10,并與一級馬道形成環(huán)形施工道路。施工區(qū)外,沿該段渠道左右岸外側綠化帶位置各修建一條施工道路,與地方公路相連,作為場外連接路。
3.2施工期水電供應
施工期間生活、生產用水使用施工營地自備井地下水。施工期間用電以電網(wǎng)供電為主,利用施工營地從地方變電站10kV變壓器引輸電線路設置的變壓器經變壓至工地,另配備1臺HL30型流動柴油發(fā)電機組。
3.3測量放線
利用全站儀根據(jù)施工圖紙的結構尺寸,測放出各節(jié)管身基礎分界線、基礎齒槽的結構尺寸邊線及基底高程,采用人工進行預留的保護層及齒槽開挖、整理。
3.4隱蔽工程驗收
在管身基礎墊層混凝土澆筑之前,由監(jiān)理審核驗收施工放樣測量成果,待驗收合格后,再進行碎石墊層鋪筑。
3.5碎石、混凝土墊層
3.5.1碎石墊層
鋪筑前,應先打控制樁,然后采用人工帶線進行鋪筑,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進行。墊層鋪筑的平整度和厚度應滿足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
3.5.2混凝土墊層
墊層澆筑前,應先打好控制樁,然后拉設基準線,采用混凝土攪拌車運輸至作業(yè)面附近,采用人工入倉,平板振動器振實,人工配合滾杠整平。
3.6模板施工
第一次澆筑時模板,外側采用組合鋼模板,貼角采用定型鋼模板。貼角模板安裝時為懸空模板,在倉內用鋼筋支撐,2根對拉螺栓固定。模板上口部每1 m設置一根木壓桿和豎向拉筋連接,以防止懸空模板在澆筑混凝土時上浮。第二次澆筑側墻模板,內外模板均采用組合鋼模板。側墻模板安裝與第一次澆筑混凝土搭接0.05 m,側墻模板采用鋼管站筋、圍囹加固法,站筋采用兩根Φ48鋼管,間距0.75 m,圍囹采用單根Φ48鋼管,間距0.90 m,對拉螺栓和站筋連接。內外模板通過“撐、拉”加以固定,以保證混凝土斷面尺寸,外模采用鋼管作斜向支撐,其水平夾角為45°,以確保箱涵模板的整體穩(wěn)定性。第三次澆筑時模板,頂板采用木模板,貼角和外側采用組合鋼模板。頂板采用Φ48×3.50 mm鋼管支撐;貼角模板采用對拉螺栓和鋼管水平橫撐固定;外模采用對拉螺栓固定,外設纜風校正。管身段底板齒墻、止水模板、管身橫頭模板均采用木模,內拉和外支撐結合固定。
3.7鋼筋施工
管身鋼筋在附近營地加工廠按設計要求集中加工,加工成形的鋼筋,應分類掛牌堆放,標明使用的部位,安裝前運到現(xiàn)場,按設計圖紙要求安裝。安裝嚴格按有關技術規(guī)范進行,確保鋼筋的搭接、間距及綁扎滿足設計要求。
4.1混凝土拌制及運輸
4.1.1混凝土拌制
山莊河倒虹吸管身段混凝土采用施工營地混凝土拌和站拌制,混凝土配料按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的原材料和混凝土配料單進行拌制,各種原材料的計量必須準確,施工過程中嚴禁擅自更改。拌和時間和拌和程序,通過試驗決定。
在混凝土拌和過程中,應根據(jù)氣候條件定時測定細、粗骨料的含水量(尤其是砂的含水量);在降雨的情況下,及時調整混凝土拌和料重量和加水量,相應地增加測量次數(shù)。砂子含水率應控制在6%以內。
4.1.2混凝土運輸
混凝土水平運輸采用6 m3混凝土攪拌車運輸。垂直運輸采用35 t吊車,配合1 m3混凝土吊罐以及布料機送混凝土入倉。當混凝土自由落距>2 m時,采用串桶進行緩降。
4.2混凝土澆筑
4.2.1混凝土澆筑前的準備工作
混凝土澆筑前完成模板、鋼筋、止水等設施的安裝和埋設。在管身墻和頂蓋混凝土澆筑前,在已澆筑的混凝土面上鋪一層2~3 cm厚與混凝土同標號水泥砂漿,以保證已澆混凝土和新澆混凝土結合良好。
4.2.2混凝土澆筑施工
在澆筑混凝土時,嚴禁在倉內加水,嚴禁不合格混凝土拌和物入倉,如發(fā)現(xiàn)混凝土和易性較差時,應及時調整混凝土坍落度?;炷翝仓姸雀鶕?jù)混凝土拌和強度90 m3/h、布料機運輸強度15 m3/h,按照規(guī)范要求的允許間歇時間、澆筑強度和澆筑層允許最大厚度確定混凝土的澆筑方法?;炷恋脑试S間歇時間和混凝土澆筑層的允許最大厚度見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的允許間歇時間表
表2 混凝土澆筑層的允許最大厚度表(mm)
底(頂)板澆筑,采用斜坡式澆筑法,斜坡坡比1:3。寬25.60 m的管身,澆筑厚度0.35 m/層,澆筑方量為28.30 m3/層;寬27 m的管身,澆筑厚度0.35 m/層,澆筑方量為30 m3/層;可滿足混凝土的允許間歇時間要求。
側墻澆筑,采用分層平倉澆筑法,側墻長16 m,邊墻厚度1.20 m,中墻厚1.10 m,澆筑厚度0.40 m/層,澆筑方量為29.50 m3/層,可滿足混凝土的允許間歇時間要求。
4.2.3混凝土振搗
混凝土入倉采用布料機直接輸送入倉,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墻體平倉借助插入式振搗器,底板和頂板混凝土采用人工平倉?;炷琳駬v時不得超過振搗器有效半徑的1.50倍,同時控制振搗器前后兩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間距。振搗器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按順序依次振搗。如略帶傾斜,則傾斜方向應保持一致,以免漏振。振搗上層混凝土時,為加強上下層混凝土的結合,須將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5 cm左右。振搗器距模板的垂直距離,應大于振搗器有效半徑的1/2,同時不得觸動鋼筋及預埋件。在振搗下部倒角及止水附近時,要仔細振搗,防止漏振及空洞。
混凝土澆筑時,根據(jù)氣溫情況采取恰當?shù)酿B(yǎng)護措施。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12-18 h內即開始養(yǎng)護,如氣溫較低,則采取搭設保溫棚,內設蜂窩煤爐增溫進行養(yǎng)護,混凝土的養(yǎng)護期根據(jù)同期試件強度來確定;如氣溫較高,則采取及時灑水或鋪設濕潤的黑心棉毯加以遮蓋養(yǎng)護,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經常濕潤。養(yǎng)護工作派專人負責,并及時作好養(yǎng)護記錄。
6.1混凝土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不準使用未經監(jiān)理檢驗驗收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嚴禁不合格料入倉?;炷翝仓埃獧z查保護層厚度和鋼筋位置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檢查倉內是否干凈,模板面是否清理干凈。要保持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如因中斷且超過允許間歇時間時,應按工作縫處理?;炷翝仓陂g,混凝土振搗要到位,避免漏振,且應注意對止水的保護,表面泌水較多應及時清除。模板安裝時,為確?;炷镣庥^質量,在模板接縫中設置雙面膠帶,以防止漏漿。模板拆除時應保證混凝土結構棱角不受損壞,確保混凝土的外觀質量。
6.2混凝土溫控措施
6.2.1夏季混凝土施工溫度控制
盡可能將混凝土澆筑時間安排15:30至次日11:00時段內,加快混凝土運輸入倉及平倉振搗速度,減少混凝土出機后溫度回升。同時在混凝土運輸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減少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升。及時覆蓋倉面,避免陽光直射。
6.2.2冬季混凝土施工溫度控制
采用水化熱低的水泥,降低水泥用量、摻加適量粉煤灰、降低澆筑速度并減少澆筑層厚度,采取覆蓋保溫材料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應盡量將混凝土澆筑時間控制在每天的高溫時段,混凝土入倉溫度控制在15~25℃,必要時加熱水進行拌和,調整混凝土配合比,摻加混凝土防凍劑。控制層間溫差, 對混凝土澆筑塊外表面、橫縫面、頂面混凝土表面采用雙層草袋或EPE粒狀塑料保溫被覆蓋。
(責任編輯:韋詩佳)
中圖分類號:TV6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853(2016)05-0023-02
收稿日期: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