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鳳,李 煌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江蘇南京210008)
正畸-正頜聯(lián)合防治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的研究
李貴鳳,李 煌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江蘇南京210008)
目的 探究正畸-正頜聯(lián)合防治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的臨床療效。方法 40例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單雙側唇腭裂狀況行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結果 治療后患者SNB、ANB、LI-NB等影像學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P<0.05),SNA前后差異不顯著(P>0.05);臨床不良反應率為17.5%(7/40)。結論 給予唇腭裂繼發(fā)牙頜面畸形患者行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牙頜面畸形狀況,不良反應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唇腭裂;牙頜面畸形;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
唇腭裂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口頜系統(tǒng)及面部美容。近年來對于兒童唇腭裂手術不斷得到完善,但術后由于瘢痕痙攣、先天性頜面部發(fā)育缺陷以及異常肌力等因素使得頜面畸形不可避免。行唇腭裂手術術后的頜古發(fā)育不全嚴重影響咬合功能以及患者的容貌,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更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1,2]。術后畸形主要表現(xiàn)為上頜后縮,面中出現(xiàn)1/3的凹陷,導致“碟型臉”的出現(xiàn),上頜牙弓狹窄、腭高拱等問題使得牙齒參差不齊,牙合關系紊亂[3]。以上的畸形比較復雜因此單純的正畸矯正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技術為一種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比較多用,為進一步探究該種治療方法的臨床實用性,我們開展以下研究。
1.1 基礎資料
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患者,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范圍4~17歲,平均年齡(8.2±0.9)歲。單側唇腭裂33例,雙側唇腭裂17例。所有患者均經過X線檢查,確診為嚴重的雙頜畸形,所有患者面部經側面觀察至少出現(xiàn)1/3凹陷,下頜前突起或者偏斜,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塌陷。
1.2 方 法
所有患者術前接受X線等常規(guī)檢查,經過正側位頭顱X線檢查后制作符合患者的咬合石膏模型。根據患者畸形類型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案以及矯正方式。術前1d用方絲托槽和弓絲制作矯正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包扎。
正頜手術方法:患者全身麻醉以及鼻插管。切口位于口腔前庭溝,于上頜高位行上頜骨LeFort-I截骨術、下頜骨升矢狀劈開截骨術及自體髂骨移植修復牙槽嵴裂術。根據畸形類型將上頜骨前移,放置中間牙頜板,移至所需位置后使用微型鈦板和鈦釘將截骨固定。根據移動上頜骨的具體位置,對下頜骨的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放置終末牙頜板,鋼絲將頜間隙固定。最后檢查上下頜古的位置,再用鈦板和鈦釘固定下頜骨,縫合切口,包扎。
正畸矯正術:正頜術后2d對頜間進行牽引。對于術后覆蓋范圍理想的,用橡皮圈對頜間進行垂直的牽引;覆蓋范圍比較小的行Anglel1類骨牽引,斜向牽引適用于偏頜畸形患者。根據患者咬合改善情況適當調整牽引的方向和力度。對牙排不整齊的患者行矯正處理。術后叮囑患者及時復診,初始的調整頻率為1周2次,而后根據患者的狀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在調整操作中盡量避免由于牽引力度過大導致患者牙齒松動,或者牽引力度不足導致矯正效果不理想。術后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叮囑患者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牙齦炎及牙齒松動。
1.3 觀察項目
術后對患者隨訪24個月,觀察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上中切牙突距(UI-NA)、下中切牙突距(LI-NB)。記錄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分析
數據整理、匯總、比較等均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中完成,(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數據比較好后出現(xiàn)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治療前后患者頭影測量數據比較
術后患者的SNB、ANB、LI-NB、UI-NA比治療前有明顯改善,SNA前后差異不顯著,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頭影測量數據比較[(x!s),°]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40例患者經過治療,術后1例出現(xiàn)聲音沙啞,2例循環(huán)系統(tǒng)障礙,2例呼吸系統(tǒng)障礙,2例水腫,臨床不良反應率為17.5%(7/40)。
唇腭裂為一種先天性的面部畸形,疾病的發(fā)生原因目前尚未有統(tǒng)一的認識,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復雜結果。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唇腭裂畸形形成多數會伴有牙頜面畸形,尤其是完全性唇腭裂術后發(fā)生牙頜面畸形的幾率更高[4]。由于唇腭裂手術既要達到美容效果也要避免傷害患者牙周等組織,而單純的矯正手術很難達到以上的要求,根據這一結果本次我們采用正畸-正頜聯(lián)合的方式來治療牙頜面畸形。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總結了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優(yōu)點以及手術注意事項。
3.1 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優(yōu)點
唇腭裂術后容易出現(xiàn)瘢痕攣縮以及上頜古運血不足,以上情況直接導致頜骨發(fā)育障礙,臨床表現(xiàn)為上頜后縮、下頜前突并伴有反、牙列擁擠和關系紊亂等畸形。這類患者臨床治療困難并且術后復發(fā)率極高。采用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具有以下的臨床優(yōu)勢:術前正畸可以祛除代償,使得患者初步恢復正常的咬合功能,為術后降低復發(fā)率打下基礎;同時便于手術中移動骨塊并使其順利就位提供基礎,使得手術更為簡單加快手術進程。正頜手術建立上下頜骨位置關系,有效改善患者面型。術后正畸的精致調整有效恢復牙列的尖窩關系,進一步完善咬合功能,鞏固手術療效。
3.2 術前牙槽突裂植骨必要性
以往觀點認為牙槽突裂植骨選擇的時機為正頜手術同期,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手術次數,而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同期操作存在手術比較復雜,植骨量少,受區(qū)創(chuàng)口的關閉十分困難等眾多缺點[5]。本次我們將牙槽突植骨在正畸前就進行,我們認為這樣的優(yōu)點在于:恢復了牙弓的連續(xù)性。通過牙槽突植骨使得裂隙兩側移位牙在術前正畸治療后整齊入列,降低牙齒松動的風險。使得牙頜骨上下連成一個整體。正頜手術時可以按照常規(guī)Le FortI型截骨術進行操作,從而避免未植入骨患者只能行改良的植骨術帶來的手術繁瑣性。
3.3 術后充分對上頜骨進行松解以及牢固的骨間固定是防止復發(fā)的關鍵
唇腭裂在修復后往往會在硬腭的后緣、上頜結節(jié)以及鼻底部出現(xiàn)瘢痕,而瘢痕的牽拉或導致術中上頜骨前移困難,這是造成術后復發(fā)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手術的過程中需要徹底的切斷患側的鼻腔底部的粘連,在術中對鼻翼上頜的連接機芯離斷時應該緊貼著雙側上頜第二磨牙的遠中,垂直于頜平面的截骨,并將腭骨的水平板留在原位,這樣的操作保證了上頜骨在沒有牽拉的狀態(tài)下遷移,并保全患者的腭咽功能。骨間的內固定使用鈦釘可以保證穩(wěn)定。
本次我們采用正畸-正頜聯(lián)合防治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的SNB、ANB、LI-NB、UI-NA比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SNA前后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結果與劉思洋等報道基本一致。均說明了采用該種治療方法的臨床優(yōu)越性。在術后的隨訪中有發(fā)現(xiàn)1例出現(xiàn)聲音沙啞,2例循環(huán)系統(tǒng)障礙,2例呼吸系統(tǒng)障礙,2例水腫,臨床不良反應率為17.5%,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提示該種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安全系數。
綜上所述,給予唇腭裂繼發(fā)牙頜面畸形患者行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牙頜面畸形狀況,改善患者面部畸形,保證美容效果且不良反應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高宇,徐 揚,劉懷勤,等.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2015,2(3):58-59.
[2]馮曉東,張春蕾,蔣子超,等.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的療效觀察[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4, (6):429-431.
[3]倪國宇.關于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的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22):106-108.
[4]沈國芳,唐友盛,Sammen N,等 .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頜面畸形的正畸正頜外科聯(lián)合治療分析[J].中國口腔頜外科雜志,2013,1(2):74-77.
[5]李錦峰,周 洪,任戰(zhàn)平,等.正畸-正頜聯(lián)合防治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3):307-309.
李煌(1975—),女,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錯牙合畸形的病因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