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
摘要:當前,計算機的使用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與工作方式,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計算機病毒問題始終是當前我們必須關注與解決的重點與核心問題,尤其各種新型計算機病毒的出現,使計算機系統的潛在威脅長期存在。該文立足于分析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內涵,以及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傳播方式,全面挖掘與探究計算機新型病毒的防范方法,從而有效解決計算機網絡病毒感染的問題。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新型病毒;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5-0058-02
計算機病毒作為一種破壞性程序在計算機里傳播。其破壞結果輕則導致軟件崩潰,必須重裝軟件;重則導致用戶數據的破壞和丟失,使長期工作的數據毀于一旦,甚至造成硬盤的物理損壞而報廢[1]。再加上各種新型計算機病毒的出現,更是大大提升了計算機網絡以及系統產生各種問題的幾率,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與改革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工作理念與工作方式,認真分析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分類,明晰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常見類型,并在此基本上選用高效的、科學的計算機新型病毒防范措施與手法,降低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危險性,確保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安全運行。
1 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內涵
當前,計算機網絡計算的發(fā)展,一方面催生了眾多計算機產品,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提供了諸多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眾多計算機新型病毒,相對于傳統型病毒,新型病毒的危害更大,傳播速度更快,生命力極其頑強,徹底消除新型計算機病毒可能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革新病毒查殺技術,尋找新的病毒防治與預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控制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傳播。
針對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帶來的諸多危害,我們可將計算機新型病毒的概念與內涵歸納如下:計算機新型病毒是相對于傳統計算機病毒而言的、通過某種途徑隱藏或者潛伏在計算機內部系統(或者是計算機程序等等)的、隨時可能被激活的并對整個計算機系統產生重大安全威脅的程序或者指令的總稱。
2 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常見類型
為從根本上做好計算機新型病毒的防治與預防工作,我們必須要了解計算機新型病毒的常見類型,從而從針對性地設計相關措施與方法,并達到控制、預防、防治計算機新型病毒的既定目標。
1)捆綁式病毒
捆綁式病毒是計算機新型病毒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情況下,這種病毒會與計算機的正常程序同存,當計算機在正常運行時,這些病毒已經存在計算機程序之中,一旦用戶進行某些相關性操作,這些病毒便會產生負面作用,并直接或者間接危害著計算機系統。比如,用戶下載某些常用軟件,比如音樂軟件、游戲軟件時,會被捆綁下載許多自己并不需要的軟件,從而讓自己的計算機收到感染,這是捆綁式病毒最常見的傳播方式。
2)木馬病毒
從本質上來講,木馬病毒并不是一種新型的計算機病毒,但是隨著計算機計算的進步,木馬病毒的形式更為多樣,傳播速度更快,對計算機系統的危害更大。當前,許多新型的木馬病毒隱藏得極為隱秘,這些病毒能夠通過計算機存在的這種漏洞,并通過注冊計算機注冊表的方式入侵計算機程序,讓其他病毒毫無阻礙地進入計算機,帶來包括計算機系統癱瘓、相關信息泄露、計算機網絡異常等等嚴重后果。
3)網頁病毒
網頁病毒也是當前常見的計算機新型病毒,用戶在打開某個網頁時,必然會執(zhí)行許多SCRIPT腳本,而如果這些腳本已經被某些惡意代碼入侵,在你執(zhí)行網頁操作的同事,這些病毒已經開始侵入電腦系統,并篡改電腦的注冊表,破壞電腦的防護系統,造成計算機運行故障。另外,相對于其他新型病毒來說,計算機網頁病毒的“隱藏性”更好,各種產品鏈接、圖片鏈接等等都可能是網頁病毒的傳播方式,用戶在進行相關操作的同時,也有其注意不要誤點網頁上被嵌入的各類鏈接,以免造成網頁病毒的入侵。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常見的計算機新型病毒之外,蠕蟲病毒、文件型病毒等等也是威脅計算機安全的病毒類型,我們要根據各種病毒的性質、病毒的傳播方式以及危害等等,有針對性地選擇防治技術與措施,從而使得計算機新型病毒防范與防治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計算機新型病毒防范與防治措施
當前,網絡變成了計算機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計算機病毒日益增強,反病毒技術也在突飛猛進的研發(fā),將計算機病毒拒之門外是重中之重的事[2]。具體來說,當前計算機新型病毒的防范與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構建個人防火墻
目前,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已經逐漸凸顯,為了保護重要的信息不被泄露,以及確保計算機系統的安全運行,許多用戶會購置防火墻以及殺毒軟件,提高計算機安全系數,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現實問題,必須兩種軟件能夠兼容,這就要求殺毒軟件開發(fā)商要加強與防火墻廠商的密切聯系,互相交流技術要點,確保兩種軟件能夠在計算機中共存并同時發(fā)揮其作用,豬油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計算機的安全與穩(wěn)定。
2)做好系統與軟件的檢測
由于計算機新型病毒具有極強的隱藏性,所以我們必須做好計算機軟件與計算機系統的檢測工作。首先,要有效利用計算機殺毒軟件的自動檢測功能,利用360殺毒、金山毒霸等等軟件進行有效檢測;其次,要定期對系統進行手工檢測,對容易遭病毒侵犯和修改的內存有關部分進行檢查,通過和正常情況下的狀態(tài)進行對比分析,來判斷是否被病毒感染。最后,還要定期更新電腦中殺毒軟件,升級殺毒軟件、開啟病毒實時監(jiān)控系統,全面掃描操作系統漏洞,為系統提供真正安全環(huán)境。
3)注重計算機日常安全管理
做好計算機日常安全管理是有效防范計算機新型病毒的重要方式,具體來說,我們首先要做好計算機重要數據的安全備份,以免因為病毒入侵導致各類重要數據的丟失;其次,在辦公環(huán)境下,要實施專機專用制度,對于一些重要的計算機設備要做好物理性隔離,通過設置密碼等等方式,以防病毒侵入硬盤。最后,要從正規(guī)網站下載各類軟件,既不要使用各類非法復制的或進行過違規(guī)操作、解密的軟件,也切不可隨意打開陌生人發(fā)來的電子郵件,以免造成各類新型計算機病毒的入侵與傳播。
4)切斷病毒傳播根源
計算機新型病毒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傳染性,只有切斷計算機新型病毒傳播根源,從能夠從根本上做好計算機新型病毒的防范與防治工作。具體到操作中,如果發(fā)現某一文件或者系統存在安全隱患,或者被檢測出存在病毒,就要立刻對此文件或者系統進行隔離、刪除、暫停使用等等操作,同時要特別注意,必須暫停被感染病毒電腦的所有文件,以避免病毒進一步傳播。
此外,樹立良好的計算機殺毒與安全管理意識,學習最新的病毒查殺方式與方法,增強對各類軟件的辨別能力,養(yǎng)成正確、規(guī)劃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等等,多角度、多層面地做好計算機新型病毒的防范與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計算機病毒的危害。
4 結束語
計算機病毒自從上世紀 80 年代誕生以來,已經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和社會恐慌。隨著人類廣泛地運用網絡實現信息共享,特別是物聯網時代的來臨,計算機病毒的類型更為方式,傳播途徑呈現出多元化、隱蔽化、迅捷化、智能化等特點,這極大地增加了其對信息社會的危害性[3],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好計算機病毒,尤其是計算機新型病毒的防范與防治工作,切實提高相關措施與技術的有效性與針對性,最大限度降低計算機新型病毒入侵并快速傳播的記錄,確保計算機網絡安全、有序運行這一根本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譚海洋.新型計算機病毒的防治[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14(7):33.
[2] 王麗艷.淺析計算機病毒及防范措施[J].科協論壇,2012(4):91.
[3] 楊茂斌.三種新型計算機病毒傳播模型[D].重慶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