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平
色彩是形成畫面感的重要元素。我們在進行描寫的時候,免不了需要運用色彩詞來描繪畫面,表達情感。那么,在初中語文的經(jīng)典文本中,有哪些好的用色彩詞寫出畫面感的句段呢?這些句段,在色彩表現(xiàn)和情感表達上,又能給我們提供怎樣的借鑒呢?下面讓我們跟隨楊老師,學習用色彩寫出文章的畫面感。
一 寫景中的色彩
1.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宗璞《紫藤蘿瀑布》)
這是宗璞描寫“紫藤蘿瀑布”的句子。作者的描寫,以“紫色的大條幅”為背景,突出的是“最淺淡的部分”。為了突出“最淺淡的部分”,作者先用“點點銀光”這個色彩詞直接描繪,然后用“迸濺的水花”進行比喻,最后擬人——“在和陽光互相挑逗”。這樣的描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的深淺相宜的畫面就呈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一幅給人生機和活力的圖畫就鮮活起來了。
2.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海婚]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朱自清《春》)
朱自清寫春花開得旺盛,開得燦爛,用了三個色彩詞,“紅”“粉”和“白”。第一,三個色彩詞冷暖搭配,構(gòu)成一幅和諧養(yǎng)眼的畫面。第二,三個色彩詞由濃到淡,有序排列。第三,三個句子均為主謂結(jié)構(gòu),主語是的字短語“紅的”“粉的”和“白的”,省略“花”字,讀起來簡潔緊湊。第四,用三個比喻描寫三種顏色,“火”描寫紅的桃花寫出熱烈,“霞”表現(xiàn)粉的杏花突出燦爛,“雪”則寫出了梨花白得亮眼。第五,為了表現(xiàn)這種色彩的燦爛,作者還以虛寫實,用想象的“滿是果實”的場景來突出鮮花開得色彩繽紛。
3.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因為“我”的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所以“我”寫起“我”回憶中的故鄉(xiāng)時,才有了這樣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色彩描寫。首先,作者充分運用色彩詞的“敷色功能”,描繪不同物品的色彩,形成強烈的畫面感。其次,用一連串的短語,一氣呵成,將“畫面”與“泛濫的熱情”融合在一起,突出了色彩的“表情功能”。再次,作者所寫的色彩詞,暖色調(diào)與暗色調(diào)相配合,“紅布似的”“金黃”“紅玉”“斑斕”和“赤色”是暖色調(diào),“黑色”“黑玉”是暗色調(diào)?!昂谏恋亍卑当尘爸小凹t”與“金黃”的暖色,更能表現(xiàn)作者抑制不住的對故鄉(xiāng)愛的激情。最后,作者所選的物象,以及修飾物象的色彩詞,都是具有東北地域特色的景物與色彩。
4.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里。(魯迅《雪》)
這兩段話的畫面感特別強烈,多是純白的雪色背景中的暖色。第一段,作者寫了三個物象,突出“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第二段,雪人嘴唇的“通紅”,源自孩子們從母親的脂粉奩中偷來的胭脂,寫出了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童心。這兩句用的色彩詞,都是偏正式的,都在表色彩的字前加以限定或修飾,“紅”是“血紅”,“青”是“白中隱青”,“黃”是“深黃”,“綠”是“冷綠”,“紅”是“通紅”,這樣就使所形容的色彩程度更深,色彩更鮮明,表達更生動形象,也就給讀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5.上帝手撫胡須,離開了小土丘上的老頭兒。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
這段話用人物和景物構(gòu)成了立體感很強的象征美的畫面。景物呈現(xiàn)兩種色彩,一種是“火紅”,一種是“金黃”?!盎鸺t”用來修飾“曙光”和“天空”,“金黃”用來修飾“麥穗”。兩個詞語都是偏正結(jié)構(gòu),紅是“火紅”,黃是“金黃”。兩種顏色都是暖色。這樣兩個表示程度的偏正結(jié)構(gòu)的暖色調(diào)的色彩詞,營造了燦爛熱情的氛圍,烘托愛情的“無與倫比的力量和美”。
6.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莫泊?!段业氖迨逵诶铡罚?/p>
這是莫泊?!段业氖迨逵诶铡芬晃闹袃H有的兩處寫景。這兩處寫景,非常好地體現(xiàn)了色彩詞的“表情功能”。色彩詞的“敷色功能”是第一功能,任何色彩詞,首先是對具體物象色彩本身的具體或抽象描繪,其次才是通過色彩詞去“表情”,實現(xiàn)色彩詞的“表情功能”。但這兩句,卻非常鮮明地體現(xiàn)了色彩詞的“表情功能”。這里用到的兩個色彩詞,“綠色”和“紫色”,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明麗,一個灰暗,一切都因人物心情而起。去的時候,我們滿懷希望,“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所以,看到的景物“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景物是明麗的,心情是歡快的?;貋淼臅r候,“大家都不再說話”,心情失望,所以看到的是“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景物是灰暗的,心情是沮喪的。
7.當年張騫肩負偉大歷史使命西出陽關(guān),當他踏上這片想象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卻被它的美麗驚呆了。映入張騫眼中的是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從此,張騫率眾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吳崗《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這個例子出自報告文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兩個色彩詞“綠色”和“金黃”,是描寫張騫所見的實景,與想象中的“荒涼蕭瑟”、現(xiàn)今的寸草不生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對比,一則突顯了張騫所見“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的畫面,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的畫面。讓色彩詞在真實描寫的同時,具有強烈的表情功能,為美麗的羅布泊的消逝感到無比痛心,大聲疾呼:救救羅布泊!
二 寫人中的色彩
1.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朱自清《背影》)
這一句寫父親的背影,色彩呈灰暗的基調(diào)。帽子和大馬褂是“黑”布的,棉袍是“深青色”的。這里,作者用“黑”和“深青”這兩種極為樸素的色彩描繪父親的服飾,源于家庭“禍不單行”的遭遇,祖母離世,父親失業(yè),灰暗的色彩中流露出一種傷感而凝重的情緒。
2.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的臉,滿口白白的牙齒,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沈從文《云南的歌會》)
這一段寫人物,突出的是人物的年輕貌美,所以用的色彩詞都是明麗養(yǎng)眼的。從描寫對象看有兩類,一類修飾面容,“黑中透紅”修飾臉,“白白的”修飾牙齒,“油光光”修飾辮發(fā)。另一類修飾服飾,衣褲是“毛藍布”的,圍裙是“蔥綠布”的而且“釘滿小銀片扣花”。從顏色看,有亮色,有“黑中透紅”,有“白白的”,有“藍”,有“銀”,有“蔥綠”,有“油光光”等。從構(gòu)成看,有很多種形式,有單音節(jié)的“藍”,有偏正式的“黑中透紅”和“蔥綠”,有重疊式的“白白的”和“油光光”等。這些色彩詞,因構(gòu)成形式的多樣,描寫對象的多樣,色彩本身的多樣,就讓描寫對象鮮活了起來,讓語言本身生動了起來,讓畫面感豐富了起來。
3.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魯迅《故鄉(xiāng)》)
這是寫中年閏土的句子。作者重點描寫他的“臉”和“眼睛”。寫臉,用了兩個對比性的色彩詞,一個是“紫色”,是閏土少年時臉的顏色,另一個是“灰黃”,是中年閏土臉的顏色。這組對比性的色彩詞,寫出閏土的不幸和苦難,是“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讓這張臉從“紫色”漸變?yōu)椤盎尹S”。寫眼睛,用“通紅”來補充交代“周圍都腫”的程度,同樣是表現(xiàn)閏土生活的艱辛。
三 說明中的色彩
1.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cè)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法布爾《綠色蟈蟈》)
這是法布爾描摹“綠色蟈蟈”的句子。有兩個表示色彩的詞。一是“嫩綠”,用來描述蟈蟈的整體狀態(tài)。另一個是“淡白色”,用來修飾蟈蟈側(cè)面的絲帶。兩個色彩詞,為我們呈現(xiàn)了蟈蟈自身的外形特征。與寫景或?qū)懭酥械纳试~運用不同,這類說明性的色彩運用,更多的是“敷色”,是客觀地表現(xiàn)事物本來的色彩面貌。
2.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黃傳惕《故宮博物院》)
這是描寫太和殿的句子。作者首先勾畫了一個“湛藍”的冷色背景,然后描寫各式暖色的建筑物顏色,有琉璃瓦的“金黃色”,有彩畫的“青藍點金”和“貼金”,有大圓柱的“紅色”,有窗的“金”色,有門的“朱漆”色。這些艷麗的色彩,在湛藍的天空下,形成色彩鮮明、雄偉壯麗的畫面。這里色彩詞的運用,也都是客觀性的修飾與限制,應和了太和殿的重要地位,少有復雜情感的滲透。
四 色彩描寫好借鑒
通過以上三種類型的例段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用色彩詞描寫事物,既能很好地突出畫面感,形成很好的視覺效果,也能巧妙地滲透和傳遞情感。也就是說,運用色彩詞進行描寫,我們需要關(guān)注色彩詞的兩種功能。一是“敷色功能”,即用色彩詞去客觀地表現(xiàn)客觀存在的色彩功能。通常情況下,“敷色功能”是色彩詞的第一功能。說明文中的色彩描寫,以“敷色功能”為主。二是“表情功能”,在“敷色功能”之外,我們通過色彩詞傳達主觀感受和情感意向的功能,即為“表情功能”。運用于描寫的色彩詞,幾乎都傳遞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很少有純粹客觀的色彩描寫。文學作品中的色彩描寫,以“表情功能”為主。
在運用色彩詞描寫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選擇構(gòu)成形式不同的色彩詞,以讓我們的語言更豐富、更生動。色彩詞構(gòu)成方式有五種。第一種是單音節(jié)的,比如“藍”“紅”等,這是基礎(chǔ)性的色彩詞,實際描寫中運用得最少。第二種是并列式的,將兩種色彩組合在一起,灰黃、紅棕、青紫、黃紅、藍綠等。第三種是偏正式的,在表示色彩的字前加以限定或修飾,使所形容的色彩更生動形象,比如瓷藍、蔥綠、血紅、蟹殼青等。第四種是疊詞式的,比如紅紅的、白白的、灰灰的等。第五種是疊詞后綴式的,比如綠油油、黑壓壓、白茫茫等,這些詞生動活潑,親切自然。在以上我們分析的例句中,這五種形式的色彩詞都出現(xiàn)過。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表現(xiàn)色彩的方法。比如,我們可以直接描寫色彩,也可以間接表現(xiàn)色彩,像朱自清寫“桃花”“杏花”和“梨花”的色彩,有直接描寫,也有間接表現(xiàn)。又如,我們描寫色彩,可以進行對比,冷暖對比,明暗對比,都是好的對比方法,這樣的對比,更易于形成好的視覺效果。像“白色的雪”和“通紅的嘴唇”,就形成鮮明的對比,視覺形象非常鮮明。此外,我們還要關(guān)注色度的變化等,比如,同樣寫白,白有“青白、淡白、肥白、凍白、花白、灰白、銀白、白浩浩、白里發(fā)青”等色度上的區(qū)別。
色彩,是形成畫面的重要元素。我們在描寫景物、人物或其他事物的時候,要想形成好的畫面感,想通過這樣的畫面和色彩,去傳遞我們的情感意向,我們就要高度重視色彩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