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笠
【摘要】隨著高校辦學規(guī)模和招生數(shù)量的擴大,大學生中的貧困生比例也在逐步增長。他們中有部分同學存在著孤獨自閉、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社會和學??梢杂行У淖屫毨诮洕系玫綆椭秦毨摹靶睦碡毟F”該如何解決呢?本文通過對貧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和成因的分析,提出了輔導員做好貧困生的心理脫貧工作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貧困生 輔導員 心理脫貧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2-0189-02
在高校,貧困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需要關心和愛護的群體。助學貸款,助學金可以在經濟上幫助他們擺脫生活的壓力,可是如何能使他們心理脫貧,以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來應對學習、應對畢業(yè)后的人生,是每個輔導員必須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高校貧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
(一)孤獨自閉
大多數(shù)貧困生來自農村家庭、下崗職工家庭或是單親家庭,他們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他們更是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大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家庭的經濟壓力使得各種興趣團體對貧困生來說只能是一種奢望,面對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同學,他們會感到自己渺小,更是沒有特長去參加各種社團的文藝活動。在面對周圍同學談論蘋果手機等高消費奢侈品時,他們都一無所知,甚至沒有發(fā)言權。
人是社會人,對于貧困生,他們也同樣渴望與他人交往溝通,但現(xiàn)實使他們看到了自己知識面的狹窄,感覺自己不被別人接納,久而久之他們變得沉默寡言、封閉自己不與別人接觸、一個人獨來獨往……
(二)自卑
因為經濟上的困難,貧困生與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在吃、穿、住、行上會形成強烈的反差,他們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害怕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
從小的家庭環(huán)境讓大多數(shù)貧困生懂事早,他們?yōu)榧依锏慕洕鷵鷳n,所以他們不得不抽出時間去勤工儉學、去做兼職。隨著他們的學習時間減少,成績沒有期望值高,與理想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自暴自棄。
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渴望與異性接觸交往,由于貧困生的自閉以及社會交往能力差,會導致他們與同學之間的交往機會變少尤其是和異性。同時,他們的經濟緊張,無法像別人一樣出手闊綽,他們害怕自己的樸素不被異性接受,害怕異性看不起自己。
(三)焦慮
大部分貧困生對自己的就業(yè)要求偏高,因為他們想通過自己來改變家庭的現(xiàn)狀。當他們看到目前的就業(yè)形勢緊張,用人單位更是諸多挑剔,他們開始為自己的競爭力擔憂、為自己的未來擔憂、為自己上學期間家里經濟的承受能力擔憂,為日夜操勞的父母的身體擔憂。本來就拮據的家庭經濟在面對高昂的學費、生活費時更是不堪一擊,偶爾的小病小災對他們的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二、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社會方面
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任人唯親等消極因素對貧困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讓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脫離了社會,進而自我封閉游離于群體之外。
(二)家庭方面
父母是個人第一任老師,貧困生的家庭經濟緊張,父母必須馬不停蹄的勞作,有些甚至遠在他鄉(xiāng)。為了節(jié)省一些費用,很多父母很少和子女通電話,一年回到家里的日子也是少的可憐,更無暇與子女深入交流。有些父母怨天尤人,抱怨社會的不公,子女耳聞目染,加上心聲無處宣泄,久而久之形成自卑、自閉的性格,甚至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扭曲。
(三)個人方面
很多貧困生除了受社會和家庭因素影響外還有來自自身方面的原因。有的貧困生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不能很好的制定目標,一旦受到挫折便心灰氣喪。加之貧困生自己不能正確的認識貧窮,對自身的評價又大幅度降低,進而容易進入到自我封閉狀態(tài)。
三、輔導員做好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作為高校輔導員必須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該如何在不傷及貧困生自尊的情況下幫助其走出自卑、自閉、焦慮的心理困境呢?
(一)鼓勵貧困生自我心理脫貧
古人云“貧而不賤”,貧困并不能成為自暴自棄的理由,吃苦耐勞、進取心強、懂得感恩,這些都是他們的優(yōu)點。輔導員要指導他們學會看到這些優(yōu)點,并懂得用這些優(yōu)點來武裝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引導貧困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輔導員可以利用貧困生中成功的典例來加強宣傳和引導,使他們認識到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的認識貧窮、沒有勇氣面對貧窮、把貧窮作為自甘墮落的借口。暫時的貧窮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要自身具有堅韌、勤奮、吃苦耐勞的品德,在校努力學習知識,掌握實踐能力,貧窮的現(xiàn)狀是會改變的。貧窮是客觀存在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改變的。每個貧困生都應該樹立起信心,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三)從班級方面營造和諧氛圍
個人是集體的細胞,集體是個人成長的依靠,集體的團結能給每個成員以鼓舞和信心。因此,輔導員可以從班級方面給貧困生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如果從新生開始的話效果更好。
首先,在班級學生中大力弘揚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反對鋪張浪費、大吃大喝、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
其次,加強班級的集體意識,邀請貧困生一起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支持,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進而培養(yǎng)其積極、主動地與同學交往溝通,走出自卑、自閉的困境。
在合理的范圍內也以根據貧困生的優(yōu)點讓其擔任相應的班委,比對于比較好學的貧困生,學習委員一職即是對其努力成果的肯定,又可以增加其自信心,還可以鍛煉其組織、表達能力等。
(四)尋求貧困生家庭幫助
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是不盡相同的,些貧困生的困擾在于缺乏父愛母愛,覺得自己不被父母重視;有些貧困生會因為自己高昂的學費給家里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一直自責,長久得不到釋放。
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因貧困生家庭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還是需要貧困生父母解決。輔導員可以聯(lián)系貧困生家長,告知其子女的情況,鼓勵家長很好的去和孩子溝通一次,哪怕一條關心的短信,對其子女來說有可能就是莫大鼓舞與安慰,可以幫助他們減輕一些心里的憂慮。
(五)適當扮演貧困生家長、朋友的角色
對于單親、遺孤家庭的貧困生,輔導員更是要擔起其父親或是母親的角色,傾聽他們積壓已久的心聲,讓他們訴說自己的困惑,進而有針對性的幫他們解開思想包袱。
(六)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yè)指導
大部分臨近畢業(yè)的貧困生心理上的問題大都是由畢業(yè)以后如何就業(yè)等問題產生。因此輔導員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yè)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幫助其樹立“先就業(yè),后擇業(yè)”觀念,這樣將有利于他們的人生發(fā)展。
其次,應該從多方面幫助貧困生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價,調整其就業(yè)期望值,制定符合自身發(fā)展的職業(yè)規(guī)劃。
要想貧困生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輔導員就必須充分了解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在恰當?shù)臅r候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用個人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家人的愛去溫潤他們,這樣才能讓貧困生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困難,實現(xiàn)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智旭.貧困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及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4).
[2]寧燕,趙敏.關于高校貧困生問題的思考[J].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雙月刊),2011,(25).
[3]劉相明,謝清勇.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3,(11).
[4]謝桂陽.請關注心理脫貧——關于高校貧困生問題的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