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彬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參加數學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獲取知識,技能,形成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這一輔助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直觀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數學知識在多媒體的幫助下,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增加課堂容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索精神。
【關鍵詞】多媒體 優(yōu)化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2-0105-01
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并逐漸進入課堂,它以圖文、聲像、動漫等表現形式,將小學數學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運用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拓展教學思路做了一些嘗試,現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一、運用多媒體,可以很好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人們感知事物是通過感官進行的,多媒體技術能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實現人機對話,因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某些現象的發(fā)生或再現某些事物時,可以超越時空,重視事物的再生或發(fā)生過程。由于多媒體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認知過程更接近自然。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首先出示學校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寬敞的教室,整潔的活動場地,美麗的綠化等)學校的特色文化(五金文化長廊和少年腰鼓隊表演),讓學生感受到校園的優(yōu)美,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接下來,我出示大熊和小熊不均等地分一個西瓜的圖,讓學生觀察并拋出以下問題:1.大熊這樣分西瓜合理嗎?2.你覺得應該怎樣分呢?進而引導學生說出應該“平均分”,分數的意義關鍵就在于此,這樣,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高漲,討論激烈,課堂氣氛濃厚。
二、運用多媒體,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表演形式
小學數學中有許多較為抽象的知識,教學起來有難度,教師靠圖示在黑板上演示,既費時又費力,學生還不是非常清楚,如果運用多媒體,效果就好多了,學生感覺直觀,清晰,理解容易,記憶牢固。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移》這部分知識,我通過動畫的形式將圖形平移的過程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直觀理解圖形的平移只是圖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而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沒有改變。這樣學生對平移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記憶也牢固了。
三、運用多媒體,可以拓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空間
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廣泛運用,讓學生學習知識的時間和空間不局限于課堂,不局限于在校時間,延伸到了家庭和社會。例如,翻轉課堂,微課等等,我在新課教學之前,讓學生在家搜尋新課視頻內容提前預習,這樣在課堂上教學輕松,學生學習更加愉快。充分運用多媒體,拓展了孩子們學習小學數學的空間,讓小學數學知識的傳授方式呈現多樣化。
四、運用多媒體,可以全面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教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解答過程要花幾分鐘的時間寫在黑板上,要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要受很多局限,而用多媒體后,我制作幻燈片,將學生難懂的,需要特別注意或強調的知識用幻燈片直接展示出來,使課堂結構更加緊湊,更加優(yōu)化。
總之,多媒體的運用十分廣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形象、生動的描述,能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現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開拓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