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2-0077-02
語言與民族﹑與文化﹑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與教育活動關系密切。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41℅。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學是我國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教育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其中雙語教學工作也是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從我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歷程和實際看,要建立起完善的雙語教學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有些認識和實踐問題需要進一步強調,并在實踐中加以貫徹。本文提出筆者的一些考慮和建議。
一﹑初中雙語教學的需要和目標定位
雙語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的環(huán)境,能夠切實的提高學生專業(yè)應用的水平,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雙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用雙語思維進行思考,能夠在不同的環(huán)境之中進行雙語思維之間的互相切換,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精通母語和本國的文化,同時還能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文化,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使現(xiàn)代的初中學生具有跨文化雙語交流的能力。
二﹑雙語教學存在問題
1.教師的教學水平及雙語水平普遍較差。首先是邊遠地區(qū)的條件較差,很多教師都想方設法往縣城或川區(qū)調動,結果形成了縣城教師相對過剩﹑鄉(xiāng)村教師相對短缺的局面,有些學校不得不聘用一些代課教師,教學質量很難保證。其次,教師的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即便是學歷達標的教師,也存在著教學方法較為單調﹑整體教學水平不高的問題。這樣一來,由于教師的漢語水平有限,學生的漢語學習水平就可想而知。
2.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由于一些特有的風俗習慣,比戀土情結較重、漢語為外來物,不大愿意說漢語,致使東鄉(xiāng)缺少使用漢語嚴的社會大環(huán)境,學生沒有聽說漢語的機會;宗教氣氛比較濃厚,雖然認為“學不好漢語,無法發(fā)展”,但同時也認為“不學漢語,生活沒有問題”,對子女學習漢語的要求較低,學漢語只要認識幾個字進城里打工時能用上就行。
3.從心理學及語言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語言的學習,特別是第二語言的學習是一個特殊的學習過程,有著特殊的學習規(guī)律,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知識結構中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學習新知識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語言的學習也是如此。第二語言所依托的基本的文化背景構成了他學習第二語言的必要知識經驗。其學習漢語的困難可想而知。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指出,個體語言的獲得有兩種方式,既語言的習得和語言的學習,第一語言是習得的,第二語言一般都是在第一語言習得的基礎上通過學習而獲得的,第二語言的學習要以第一語言為基礎進行心擇良好而熟練的。
三、雙語教師需具備的素質
1.“僅通曉一門學科并非必然地使他成為該學科的好教師”,所以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師除具有所教學科專業(yè)知識的基礎外,還要通曉一般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理論知識。少數(shù)民族教育的復雜性與特殊性決定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師必須具備雙語教育的基礎理論與實踐知識。
2.語言的內部機制說到底是一種文化機制,語言結構表現(xiàn)的是一種社會文化機構,語言規(guī)劃則常常受制或遵循與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演變。因此,少數(shù)民族雙語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不僅僅是表象化的用兩種語言,其后更多的是兩種語言背后潛在的不同文化、不同的思想方式與不同價值觀念,即雙元文化知識。雙元文化知識主要包括對雙元文化內涵及其本質的理解,雙元文化的社會背景知識,譬如,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師需要了解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在民間文學、民族語言文字、民族習慣、民族心理等方面的異同。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師只有在理解不同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用兩種語言進行學科雙語教學活動。
四、雙語教學的改進措施
1.雙語教學是一個新的領域,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比較多的問題,比如說在語法教學過程中。一直以來,雙語教學中語法教學往往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比較重視書面知識,忽視口語練習;重視語法的分析卻輕視了使用和技巧的掌握。無論是哪門語言,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并非完全按照嚴格的語法結構進行,而是需要適當?shù)脑~形以及句子結構的多樣變化,這樣才使得語言不至于太過于死板,并且在交談過程中,很多通行的語法形式和語法是多樣的,而不是如教材中的一成不變的內容,針對這些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立足教學者本身,要把語法教學作為一種手段,不能為語法而學語法。應實時分析、靈活掌握、區(qū)分真正的錯與對,透過形式找到學習語法教學的本質,通過實踐發(fā)展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使我們的雙語教學質量起到應有的效果。
2.加強師資培養(yǎng)培訓,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應盡快有計劃地培訓現(xiàn)有在職教師,提高教師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中漢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能否考慮在一年內通過培訓使現(xiàn)有在職教師的普通話達標。培訓中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遠距離教學的作用;加強對在職教師的知識、能力、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的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五、結語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雙語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堅持雙語教育將對提高民族教育質量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對多元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它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制約的因素、條件很多。因此,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學好本民族語言的基礎上,要努力學習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既漢語言文字,這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自身發(fā)展的現(xiàn)實要求,也是國家有關法律的基本要求。經濟全球化和民族地區(qū)改革開放進一步擴大的發(fā)展趨勢,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封閉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統(tǒng)一的國家內,是各民族之間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傳播載體。